2017-01-06 11:18作者: 盛世收藏网
评论0条
2016年过去了,这一年里拍场上出现过哪些天价瓷器?小编在此整理了去年大陆以外的拍卖中,成交价(换算成人民币)超过千万的瓷器。这些瓷器好在哪里?贵得有没有道理?就让我们一起一来欣赏研究吧。
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
21.3cm
成交价99,32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净水瓶器形原应取材金属器,其来源仍备受学术界讨论。净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于宫廷中亦仅作礼器之用,惟可见于少数重大祭典场合,其造形大异于当朝茶酒执壶,独树一格,历代瓷器中罕有能与其媲美者。
甜白釉暗刻石榴花果纹玉壶春瓶
明永乐,32cm
成交价19,2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白釉瓷,以明朝永乐年江西景德镇御窑为上佳,而本品精巧,冠绝一时。永乐白釉,温泽柔和,凝润光亮,仅见于此类器,釉称“甜白”,丰厚甜腻,巧夺天工。此类器多刻纹饰,唯因釉色凝白,刻花易被遮盖,甚至完全隐没,本品则无此弊,白釉凝润丰厚,然而石榴花果纹清晰可见,如同笔绘。
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
24.5cm
成交价110,52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永乐年间御窑作坊出品各式瓷器,新颖独特,然而本壶器形纹饰,实属其中最为巧妙之作。本品几何纹饰,明显取自中东样式,繁复华丽,罕见于中国御瓷。壶形仿金属器,制作极难,中国瓷匠习惯横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再组合成器,并按需要调整,而非模制器具,故此制作本壶,尤为艰钜。
明永宣青花海浪纹小罐
7cm
成交价17,4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此罐器形与纹样皆显明初御窑珍瓷之独特创新。据其纹样,或可认为此罐用作水丞。水波纹常作龙或其他海兽之衬底辅纹,而此罐却以波涛海水单独作饰,甚是罕有。此外罐底淡蓝色珍珠纹带,亦为少见。尽管一些单绘海水纹瓷,皆出自正统时期御窑厂,即所谓“空白期”物,然本器青花之晕染,大有永乐特色,有别于“空白期”风格。
明宣德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18.2cm
成交价26,4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此石榴尊器型极为少见,通体呈六瓣瓜棱形,折沿口向下延伸,所饰纹样亦甚独特,瓶颈绘三联宝珠,瓶腹开光内饰折枝灵芝,口沿、肩部及下腹绘变形仰覆莲瓣,内括花卉纹。此器型谓“石榴尊”,或因其口与石榴萼冠相近,此形似于永乐一朝创烧,多未落款识,较少者落宣德年款。此种器型,或源自早期金属器。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
22.5cm
成交价11,4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此笠式碗所绘花果纹精美雅致,诚明初青花纹饰之杰作,宣德官窑之经典。可证青花瓷器渐为中国宫廷所喜。较之永乐青花器形偏大且多作出口外销,宣德制瓷,无论器形大小亦或图案风格,皆依宫廷之好,写宣德年款,技艺精湛。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
14cm
成交价24,0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宣德一朝为中国青花瓷之鼎盛时期,而本品又为宣德瓷器当中最独特、最珍罕的器形之一。永宣两朝皆制瓷器花浇,形制大同小异,以伊斯兰金属器作摹本,因其风格独特,故乃宣德瓷器中最著名之一,记载甚详,然而传世例作甚少。
明宣德青花水波应龙纹高足杯
9cm
成交价22,8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高足杯属藏传佛教礼器,本品传曾为达赖喇嘛所有,后入印度State Treasure House,明初或为一藏教佛寺宝藏。明永宣两代皇帝均笃信佛教,亦曾命官窑烧制礼器赏赐予藏传佛教寺庙。
明成化青花瓜瓞绵绵纹宫碗
15.4cm
成交价64,60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成化青花瓷以成化宫碗最具代表性。宫碗,乃青花瓷碗,应为宫廷食具,仅制于1480年代,前后共十年。宫碗瓷质上乘,造工精细,后人难及。成化御窑瓷器,由朝廷严格监管制作。多种瓷碗器型,发展于宣德年间,然而宫碗之形,乃后期创制,曾设计十一款宫碗,其中十款绘花卉纹饰,仅有一款绘果纹。
茶叶末釉描金银绶带耳葫芦瓶
清乾隆,20.6cm
成交价14,4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此葫芦瓶烧成于乾隆初年,唐英督陶之时,淋漓彰显乾隆御制工艺杰作之光辉华彩,所描金银明快,衬以沉稳茶叶末釉,异于晚期炫耀夺目之风,其样式所成极罕,本品似为孤品。
粉彩粉红地八仙过海灯笼瓶
清乾隆,20.1cm
成交价12,08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4月6日
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
高48.5cm
成交价158,04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5月30日
此类大罐为宫殿陈设之用,所绘龙纹苍劲老辣、气势撼人,于霸悍中不失仁慈,在矫健中又见沈稳,其环颈回首、双爪飞张之动势更是瓷器中前无古人之奇构。
仿木纹釉墨彩高士策杖图笔筒
清雍正,直径18.3cm
成交价34,84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6月1日
明永乐青花瑞果纹梅瓶
带盖高37.8瓶高34.3cm
成交价50,52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6月1日
此件梅瓶为明初青花瓷中的名品。此类式样及尺寸的明初梅瓶,公开市场上似仅见此例。
南宋官窑十棱葵瓣洗
宽12cm
成交价38,20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6月1日
隋~初唐白釉象形烛台
长30.5cm
成交价19,16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6月1日
尽管象早在商周时期的艺术中就有所表现,然而以陶瓷制作白象在隋朝以前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盖因早期瓷器的胎釉中皆有不同程度的铁含量,导致无法烧造纯净的白瓷。至公元六世纪,高温烧造的白胎透明釉瓷器在北方首次出现,为陶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清乾隆粉彩描金松石绿地开光惠山煮泉观卷图御制诗茶壶
成交价3,490,000美元
苏富比纽约,2016年9月13-14日
南宋建窑“油滴天目”茶碗
直径12.2cm
成交价11,701,000美元
佳士得纽约,2016年9月15日
宋代建窑黑釉茶碗是公认的典藏重器,这既得益于其外形美观、工艺创新,亦可归功于它丰富的茗茶文化内涵,更与这类华夏中古陶瓷在国际上的崇高地位有关。这件珍罕茶碗来源显赫,在纳入临宇山人珍藏之前,曾经是黑田家族和安宅旧藏。1935年12月18日,此盏被认定为重要美术品。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高20.6cm
成交价2,045,000美元
佳士得纽约,2016年9月15日
黄地粉彩吉庆连绵双耳瓶一对
清嘉庆,高22cm
成交价2,045,000美元
佳士得纽约,2016年9月16日
清乾隆青花八仙贺寿螭耳尊
高35cm
成交价44,44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
乾隆御窑瓷器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之集大成者,本件瓷器在乾隆御瓷中亦属甚为少见的清新雅致杰作,与乾隆朝常见的华丽风格有别,极为罕见。本品器形源自早期青铜器,雍正朝已有,乾隆御瓷中更为多见,当为乾隆帝所喜之器型,有青花、粉彩、单色釉如仿汝、仿官釉等,极有代表性。
粉青釉浮雕缠枝莲纹绶耳葫芦尊
清乾隆,高29cm
成交价18,08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
粉青釉绶带葫芦尊所呈形制、雕工、纹样,罩以莹润粉青釉,属雍正晚期至乾隆初期,唐英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时期之经典杰作,唐窑制瓷水平要求,素来最甚,每一步骤均经周密计画,斟酌考究,成品精美绝伦。自宋代产烧以来,青釉美瓷始终备受锺睐,历朝历代巧思层出,然于釉下雕刻纹饰则为新举。十八世纪景德镇御窑厂,造瓷技术之进步与丰沛原料供给下,终能发展出深浅不一的青瓷釉色,其中最得监赏家倾慕者,一为明亮海青色的豆青釉,另一即是此瓶之粉青釉,柔和泛蓝的淡青色。施釉于器身浮雕纹饰上,凹凸之间,釉药流淌,呈现厚薄浓淡变化,自然柔美。
粉地粉彩包袱式四系盖罐一对
清乾隆,高23.9cm
成交价42,76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
此对瓷瓶制于乾隆年间,器型恢宏,未见他例有录,疑为传世孤品。对瓶所绘包袱纹,近似于日式传统包袱布风吕敷,常见于日本漆器。包袱纹瓷器甚罕,且每每器形、纹饰细节与此各有不同。
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如意耳扁壶
高28.9cm
成交价18,08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
青花折枝花果纹如意耳扁壶,典雅绝美,标志清初江西景德镇御窑厂之至高成就。是时盛名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于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唐英十六岁任职内务府,事于养心殿,看尽御藏珐琅作及画作,耳濡目染,遂成其任职督陶官时的灵感泉源。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督理景德镇御窑厂二十余载。唐氏领导之下,景德镇瓷业达到前所未见之高峰,闻名中外。唐英不仅以“唐窑”著称,其绘画、篆刻、诗词亦是造诣非凡,为人称道。
清嘉庆紫地粉彩群芳福寿尊一对
高31.5cm
成交价11,48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
此对紫地粉彩群芳福寿尊,典雅端秀,属嘉庆早期景德镇御窑厂佳作,可见前朝乾隆窑风格,应出自同一批匠师之手。
元青花蕉叶秀石印花缠枝牡丹纹菱花式大盘
直径48cm
成交价29,88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
元代瓷作推陈出新,创思满溢,所制青花大盘,绚丽夺目,堪列该朝典范,其中又以饰有模印图案者为罕。早于赵宋一朝,景德镇已采模印之技,却仅见于青白瓷上。青花模印相配,成就瓷器上难得一见之华饰灿艳。这类瓷品曾外销至亚洲各地,似乎甚至成功传入相信瓷器一般为不洁之物的印度。
明万历五彩瑞兽纹盖罐
高14.6cm
成交价11,840,000港元
苏富比香港,2016年10月5日
明代瓷器中,鼓式盖罐极罕。此万历款盖罐,器形别致悦目,以缤纷五彩,绘麒麟等瑞兽,姿态可爱之余,矫健有劲。此类鼓式罐的具体用途尚有不同看法。有些可能是被万历帝用作蟋蟀罐,作为蟋蟀争锋斗勇的天地,另有一些则可能作为御用围棋罐,体验黑白博弈之乐。然若用以储棋,此品略嫌太大,或较宜于蟋蟀相斗之用。
明宣德青花龙纹钵
直径26.8cm
成交价13,950,000港元
嘉德香港,2016年11月29日
宣德一朝十年,瓷器以青花为冠,此钵所绘五爪角龙,双目炯炯有神,其粗犷凶猛之相乃宣德典型。钵,此种器形为宣德独有,不见于明清两代其它各朝,或专为供奉藏传佛教而烧造。
珐琅彩胭脂红地梅竹纹酒圆
清雍正,直径6.3cm
成交价40,86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日
这件珐琅彩小杯造型秀丽、纹饰精美,洵为难得一见的珍品。从形制来看,它应是雍正初年的作品,因为该款深腹无足、缸形直口的样式,正是康熙瓷杯的常见特徵。在已知作品中,饰胭脂红地梅纹的雍正碗盘数量甚少。
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贵纹菊瓣盘
直径23cm
成交价16,86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日
于瓷器上以珐琅料作画,首见于康熙晚期,是宫中造办处珐琅作在康熙皇帝的督促下的一大创举。除了部分使用库房旧藏白瓷的特例外,画珐琅使用的白瓷均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入宫后再由造办处珐琅作艺匠作画、入窑烧制。此类瓷器被称为瓷胎画珐琅,亦即后世所称的珐琅彩瓷。而所谓的洋彩,广义来说,就是摹仿西洋绘画技法并同以珐琅料作画并在景德镇完成的彩瓷,也就是在光绪以后被称为粉彩的作品。较狭义的说法则是指景德镇在唐英主导之下运用新炼珐琅彩料并参用西洋彩绘所烧制的作品。
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
高37cm
成交价45,90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日
这件做工精绝的抱月瓶,完美地诠释了中国明清陶瓷最流行的绘画题材之一:花鸟画。
青花双龙纹内暗花龙纹高足碗
明宣德,直径15.2cm
成交价68,86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日
对许多中国瓷器监藏家而言,十五世纪初瓷器的釉下青花纹饰堪称历代之最。诚然,晚明和清代文人盛赞“宣成”之器时,无不首推成化斗彩和宣德青花瓷,并视此为两类装饰工艺的巅峰之作。类似本拍品者数量甚少,但件件俱是宣德画瓷师的巅峰之作。
元龙泉窑飞青瓷褐斑蒜头瓶一对
高25.3cm
成交价12,06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日
“飞青瓷”为龙泉窑褐斑点彩器物在日本的专名。一如“砧手”、“天龙寺手”等名称,“飞青瓷”是酷爱龙泉窑的日本茶道家冠以的雅号,取褐斑在青瓷上“放飞”之意。“飞青瓷”数量稀少,历来为鉴藏家所珍视,成对保存更是绝无仅有。“飞青瓷”之美在于褐斑与青釉对比之下产生的强烈视觉感受。这些褐斑是用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烧制之前绘于釉上的。青瓷所展现的往往是内敛静谧的意境,而褐色铁斑则给人以飞放的动感。“飞青瓷”大胆的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感。这种充满禅意的美学理念应该就是“飞青瓷”经久不衰的艺术源泉吧。此外,如小林仁先生所说,“飞青瓷”圈足刮釉部分产生的火石红与褐斑遥相呼应,亦提升了器物整体的色彩协调效果。非唯“飞青瓷”蒜头瓶难得一见,不加褐斑装饰的龙泉青釉蒜头瓶亦不可多得。在日本茶道中,此种“飞青瓷”蒜头瓶器是被做为花器使用的。因此这种瓶在日本又被称为“花生”,是指使花继续生长并用做装饰的花瓶之意(小林仁《龙泉窑瓷器研究·国宝“飞青瓷花生”考》,北京2013)。
清乾隆粉彩胭脂红地轧道开光烹茶图题诗五福盖碗
高10直径10.8cm
成交价1,922,500欧元
佳士得巴黎,2016年12月14日
文人艺匠的造物,虽不若有宗教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但亦不失为精致生活和温雅气质的产物。2015年博观春... 2015-03-26
在绩溪县城东街,有片胡姓住宅区,称“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而得名。金紫... 2015-03-18
佳士得纽约于2015年3月17日到21日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第一次举办亚洲艺术晚间拍卖(网上拍卖从3月...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