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故事 魏俊恒的老师,是个骨灰级的收藏爱好者。1972年在天津的一家国营商店花53.12元购买了一把朱可心大师的紫砂壶。2010年,有人出100万元收购此壶,被拒绝,现收于自家床下。老师可谓是一个看收藏重于投资的人,不过,即便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从其30年间的一万八千多倍的涨幅空间来看,只要收藏的作品恰当,升值潜力无限。试想有哪一种理财产品能让投资者三十年升值近2万倍呢?
& ]# x, b; v8 P/ j6 v5 P- t 一直以为收藏就是收藏。收藏爱好者也好,收藏家也好,都是或有知识、或经济实力雄厚、或是兴趣雅好的所在。“高雅”的超凡脱俗。所以,即便是被拍卖出上亿元的字画,也仅是艺术品的一个艺术价值体现而已,与钱无关。
, N7 ~8 M1 ]: b6 X/ e" k 而几天下来的采访,才更加感受到所谓“艺术”更需要与“投资”精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收藏者;所谓的“投资”更需要提升“艺术”品位,才能真正享受到艺术品升值的魅力。7 R+ } e s; S
一位收藏家这样说过:“一个有责任感的收藏家不应该只是纯粹的投资者,更不应该是一个投机者。”4 u- c, Z; ~6 r- @- ^( [
诚然,提升到收藏这个层次,不仅需要有知识、有思想,还要有精神、有勇气、有持之以恒的付出与坚持,这一切的基础则是“相应的经济实力”。收藏的前提是有钱,赚了钱才能更好地收藏,要达到支持收藏的后盾足够坚实,“赚钱”不容回避,也无需回避。对于收藏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老百姓。- J2 f4 c$ H8 O1 a. o
盛世收藏,收藏早已不是只有文人雅士或者有钱人的专利。很多艺术价值很高,升值潜力巨大的艺术品价格普通老百姓都能接受。一些拥有大量精品收藏的人,曾经是工人、教师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市民。* B( M( R, ~# C; ^9 S: T
几千元的紫砂壶、几百元的核桃、几十元的葫芦……玉石翡翠、异石根雕、苏绣、字画……成长中的艺术家、名成高就的大师……只要你起始于喜爱,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一个艺术品投资者,跑赢CPI。原本只属于小部分人的兴趣爱好,成为走向大众的热门话题。
2 k4 i3 K7 I+ l 1980年的2角钱硬币最高市场价达到近2万元,谁当时存钱罐里无意中留下的那两角钱可就在30年里翻了二十万倍了。一把2004年不到4000元买的紫砂壶,当年的普通技师成为国家级技师,当年的精品壶到现在也卖价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升值也超过几十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