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552|回复: 8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或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6 1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 i; I  O3 b# E4 m1 S1 j1 Y# Y
家在西周侯爷墓上 下有编钟早曾侯乙500年
116548696_11n.jpg
由于前一天下了雨,工地上盖了一层布。
  J! @) m: j- w2 x
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被称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村民希望古墓改建博物馆提升经济
  7月6日中午,60岁的蒋如武头顶烈日,站在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的工地大门口,隔着铁栅栏眺望挖掘现场,那里曾是他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如今没有特殊的证件他根本无法靠近。
2 p3 t' k8 {6 q  叶家山墓地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于2013年3月26日正式开始,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新发现了一个西周早期最大的墓室。蒋如武曾经的家就在这个墓室上方。如今这座西周古墓被称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这里不仅发现至今最早的出土编钟,还发现了疑似的曾国都城遗址。 ( \" f* q' L" r0 ?8 ^
  2010年12月底,当地农民进行农田改造时,意外发现了一批埋在地里的青铜器。随后一场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展开。叶家山西周墓地开始揭开神秘面纱。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墓正好位于蒋如武房子下的近10米处,蒋如武说,1970年挖地道时,他曾挖到了一个约30厘米长的青铜兵器,最后他卖了7元钱。上世纪80年代他在此地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大量红土,但周边环境都是黄土,但这一异常现象也没有引起他的高度重视。' s! d# W$ A, ^1 j
116548696_21n.jpg
! B8 t; z- b$ W+ Y, Y5 D 叶家山西周古墓出土的编钟。  
! X" R$ X+ g! E; _/ U& W' _# r- v
3个月发掘74座墓葬
  ) O/ a6 _* ?7 V- d$ z
  随州官方向媒体公布,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今年新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曾侯墓葬区。
' X( D1 p+ u- ~1 Y) O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叶家山墓地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于2013年3月26日正式开始。7月6日,记者在叶家山墓地的考古发掘现场看到,整个工地都被胶布遮盖着。由于前一天下了一场雨,泥土变得十分疏松,增加了发掘的难度和危险,现场的发掘工作暂停。“墓地里有大量红土,这种土没有黏性,下雨后经太阳一晒就会变松,容易垮塌。”查看过发掘现场的武汉大学历史系杨宝成教授告诉记者。( P3 w8 B! \! _; J
  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叶家山墓地共新发现74座墓葬,6座马坑。截至7月3日,已清理60多座墓葬,绝大多数都有随葬品,共出土文物约500件(套),其中铜器主要为食器和酒器,器类主要有鼎、簋、甗、斝等,原始瓷器主要有罐、豆、壶等。: h2 ~1 r# E0 q1 P& w
  考古队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标号为“M65”的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从随葬品的器形、纹饰等综合考察,与陕西、山西等省已发掘的西周墓葬出土物有诸多的相同和相似性,因此,其年代应属西周。墓地除发现有“曾侯谏作宝尊彝”的铭文器物外,还新发现了铭有“公白作宝尊彝”的铜器,进一步显示出墓地的国属应属西周早期的曾国。  x8 N1 C0 Z1 \( p% Q! k. S, Y

& R3 @9 ]0 M+ D$ I9 F2 S
  比曾侯乙墓早500年
116548696_31n.jpg

3 B; |2 `) F! j% Q4 `7 h) `  随州是研究西周历史的宝地,除了叶家山西周早期墓地之外,上世纪70年代在随州还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享誉世界。黄凤春称,这次发掘的一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其年代与曾侯乙墓相比要早五百年左右,对研究曾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z& C2 x7 s2 g: h$ C4 z4 M0 s
  叶家山西周墓地与曾侯乙墓相隔仅几十公里。黄凤春称,叶家山墓地对西周曾国研究将是一个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有关曾国的来源和始封问题未成定论,大多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立国的,叶家山墓地西周早期所见铜器铭文表明,西周早期就有曾国。  a! i! D- w/ J8 e0 @' b; p" T
  这次考古还发现,离叶家山墓地上不远处,名为庙台子的地方发现了疑似古城墙遗址,有专家认为,庙台子可能是曾国都城,下一步不排除组织力量重点关注庙台子遗址的考古工作。3 V; }5 S0 A+ q- R6 v& b5 _
  “人殉”制度尚未形成
  根据发掘现场鉴定,小到7岁的未成年人,大到45岁的成年人,墓葬中都有随葬品,但并没有发现残忍的“人殉”。
% b: n4 P% }3 Q1 K- \  此前,曾侯乙墓中发现不少年龄20岁左右的殉葬女子,专家认为,这表示当时“人殉”制度并未形成,墓室中只有10匹马随葬,这进一步体现了墓主身份高贵。$ g5 L5 L5 D0 O9 A4 a& B4 @
  西周时期,墓主身份与随葬车马数的对应关系比商代更清晰,曾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出行必须使用不同数量的出行马,通常情况下“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卿大夫驾三、士大夫驾二”。因为每个车马坑里有两匹马,由此可以推断它的墓主人应为士大夫。
- _0 L$ [7 ^- m( Q# v, h  另外,叶家山墓地“M65”墓中发现的随葬品有很多,包括铜器、陶器和玉器等。出土的青铜器也提供了进一步推定墓主身份的重要依据。综合出土文物及铭文判定,“M65”主人应当属曾侯谏墓。6 |' _- Q; S# @4 n1 D
  古墓保存完好未被盗掘
  令考古队员们激动的是,叶家山西周古墓保存完好,并没有被盗过。一位专家分析称,由于古墓正好位于农民的民居下面,恰好保护了古墓。此外,古墓较深,离地面约有近十米,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F6 o' \; T. U6 }" a- K5 W! Z
  叶家山墓地中最大的一个墓约有130平方米,编号为“M111”5件编钟也是在这个最大的墓中发现的,其中包括4件甬钟和1件镈钟。有编钟出土是本次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说明在西周早期,曾国就有了钟鸣鼎食的礼仪。由于此次发现比曾侯乙编钟早500年左右,这相当于把中国音乐史提早了500年。
- E& R' f% ]. {2 t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明清宫廷中仍有沿用。古代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都要演奏编钟。编钟也是古代统治者专用的乐器,反映名分,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只有在天子、诸侯行礼作乐时方能使用,即“钟鸣鼎食”。 3 H- s# m! F  a6 g  L/ g
  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食器和酒器,这说明曾国饮食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也是如此。通过叶家山西周早期墓地的发掘,还可以初步感觉到曾国的发展脉络:音乐不断发展,制作工艺不断发展,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社会等级更加森严,特权阶层的特权更加强大,陪葬制度产生。
; k) z6 L3 X2 h2 A# ]# K$ A  蒋如武说,自己在墓上住了几十年,回想起也不算怕,希望这里能建一个博物馆,村里发展潜力就会大一些。到时,他也想去博物馆打份工、扫扫地。
% U/ h# [9 B2 A7 V4 X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
  墓葬编钟是重大考古发现
$ F: Z8 h/ P. [" O) d3 A  广州日报:你对此次叶家山西周墓地的考古发现有何评价?
, V' H3 s7 @0 f2 o3 `* k: r  王巍:编钟的发现是重大考古发现,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出土编钟。说明这个墓葬的等级很高,不排除是诸侯的墓葬。& N% b8 u. G+ \4 n
  这次考古发现把曾国的历史提前了500年左右,原来认为曾国是春秋后才出现的。这次发现的墓葬主人可能是侯或伯,这是当时等级很高的贵族。这次发现还有助于进一步解开一些历史谜团,包括为什么历史上的君王高度关注汉水流域,譬如周昭王就是在南征汉水时死亡的。分析表明,这与湖北是铜的产地有关,在湖北黄石和大治都发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的矿井。在当时青铜器是皇权身份的象征。
2 _9 Y" p  S& O2 Y! }  广州日报:这次考古发掘有电视直播,你如何看待这种方式?
9 z+ R. V: c. l9 J6 z; O5 V 116548696_41n.jpg
* H- }' O$ e/ f: f% z  王巍:推广和普及考古知识,媒体是重要渠道。通过直播,让民众直接了解鲜活的考古发现。业界对于电视进行考古直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到考古工作。还有人认为,考古是一个很细致的活,短期内难以有令人心动的文物出土,但电视观众却希望能一下子就看到结果。但如果做得好,两者可以兼顾。媒体应充分尊重考古程序,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因为直播需要而违背程序,否则会受到业界的口诛笔伐。在尊重考古程序前提下,我不一概排斥直播,但希望不要过分炒作,不要把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太高。其次,要深度解读背后的现象和事件,不要总是讲值多少钱,要引导观众关注文物背后的文化信息。值多少钱,这是最没有文化的表现。
6 K7 I3 _5 X; H: u) ^% v2 s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社会上考古热兴起?8 c. r, E9 h# e6 w0 `
  王巍:我20多年前留学日本时,当时日本的考古热与我们现在相似。当时考古成果多,大家的热情也很高,考古深入人心,但当时国内考古没人重视。现在考古受到空前重视,这有经济因素驱动,但关注度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8 M# q4 U0 a1 @3 Z5 s) q) O3 p8 {
  广州日报:有一种说法十墓九盗,但很幸运的是,听说叶家山西周墓地没有被盗过?. ~  w- l0 r) L3 l/ m7 e3 U
  王巍:这次非常难得。假如被盗、被破坏了。盗墓贼得到的只是一件铜器,只是一件孤零零的古董,其包含的信息只有原有的十分之一。盗墓贼是民族的公敌。( n7 w: `+ F5 @1 M2 G  _) P6 \- W! p: B
  广州日报:考古有一个现象,就是重发掘,轻研究和整理。有业内人士提出,一些考古发现的报告迟迟未能公开?/ `5 ]) S! t$ p4 r5 b
  王巍:尽快出报告这是考古的常识,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发掘工作需要几年,报告整理也需要两三年时间,由于受工作忙或是经济方面原因,报告没有及时公布。国家文物局专门有一笔钱资助报告发表。如果考古报告迟迟不出,会有一种欠债的感觉。考古报告,最好是边发掘边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1: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22: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08: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7 15: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22: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1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ss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12: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墓这东西,对于历史研究的贡献极大,但对于心术不正之徒也有巨大吸引力!要保护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 22:0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