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釉瓷 1 e" @+ L! d. W, t# V0 ~: ~2 F/ k
近年来,以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为龙头—— o: a9 @3 U) J5 ?$ m' m/ h' I7 O
黑釉瓷渐获市场青睐,专家:需防赝品,但细心观察也不难辨别# V! r5 `6 g! M2 S4 `; R, r1 ^
% t$ ^& t6 [% q5 ~9 c# O8 U
% A9 F! T6 S8 V+ J8 k # S& h6 s5 F( ? t d0 K: }' x
在收藏界,相较其他品种的瓷器,有20年的时间,黑釉瓷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为什么不受重视?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陶瓷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按照传统审美的思路发展,在器物的外观上追求颜色的清浅,颜色由黑变酱、再青、再白、再透明而无色;在器物的形体上追求秀雅轻薄,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化其装饰性。而黑釉瓷恰恰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颜色深沉、形体厚重。”目前在国内,黑釉瓷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是2002年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成交价1239.41万港元。此外,绝大多数的黑釉瓷成交价位多在几十万元,上拍数量相对青花瓷、白釉瓷而言也很少。$ ^) n5 s# ?8 ]) H) e) J4 \
中国的黑釉瓷是由青釉瓷演变而来。两宋和夏辽金时代,中国的黑釉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窑场是北方的磁州窑及磁州窑系,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而最具有特色的是西夏黑釉瓷器。6 g* n2 ?4 K- V
以建窑黑釉瓷为例,其主要特点在其独特的釉装饰工艺,包括兔毫丝、大小油滴斑、西瓜皮和鹧鸪斑。建盏的胎土富含铁,当窑温达到1300℃以上时,胎土中的铁质以及其他金属粒子部分溢出釉面。如果此时骤然降温,则这些金属粒子收缩凝固结晶,在釉面形成大小油滴斑状;如果此时保持窑温,稳定一段时间,则金属粒子受重力作用向下垂流,拉出条条丝毫。这就要求窑工们要严格掌握窑炉内的温度、降温的时机和时间,而当时人们既无精确的计时工具,又无可探测温度的仪器,一切均要凭借窑工们的经验来控制,如此高超的技艺确实令人赞叹。
& ?. k6 G0 S: ?- Y' J9 ~ n& a “黑釉瓷的收藏市场20年里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但近年来却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这其中的龙头就是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这与这三个窑口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价值是相符合的,收藏爱好者应该将目光集中在这三个窑口上。”业内人士分析道。
5 g9 M. c( Q W/ z! r7 x 但随着近几年黑釉瓷的关注度日益上升,拍卖价格开始上涨,黑釉瓷也成为赝品的重灾区,“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高仿建窑油滴盏,主要是仿雨点油滴和鳞片油滴,仿品外观肉眼初看与真品几无二致,但是置于放大镜下细看,则可看到其油滴是二次上釉而形成的,油滴凸出于底釉之上,且如水滴般下垂,因此还是不难辨别。”相关专家提醒道,“吉州窑由于木叶贴花盏十分珍贵,目前市面上赝品较多。赝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新烧,二是以木叶贴花瓷片为基础修复而成。真品叶片纤维已烧失,仅余叶脉,叶脉清晰,与釉面呈熔融状,并有正常细碎纹片。新烧的赝品与真品相比较,木叶脉络模糊,凸起于釉面之上。后一种赝品,因修复部分与真品有较大差异,且多为冷黏结,细心观察亦不难辨别。” |
7 q. M, q$ g& D( _/ v1 C
& z) V$ ?( e0 [$ p0 n8 A- `9 i( _% g) A) f3 P" ?( ]- B& _
( R3 p; [! m( u0 z! l9 v) \$ i" [- i& S/ B9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