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既是技巧以外的个性。 ——林语堂 创作,其实是作者对于材质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是一个由内至外和由外至内过程的交互循环。崖柏雕刻也概莫能外。崖柏作为根雕的第一材质,其特点非常突出,形状、肌理、油性、质感、香味和色泽,都是它非常突出的特点。 前段时间因为忙一些创作上的琐事,没有来得及多写一些与木友们分享心得,今后倦勤会坚持尽量每天就一两个作品或者专题进行简单的展开和解析,希望抛砖引玉,与朋友们交流。如果说得好的,大家点个赞,方便的话帮倦勤给推荐下;如果说的不好的,也请朋友们原谅和批评指正,帮助倦勤轩找到不足,日有所长。倦勤在此先行拜谢! ----------------------------------------------- 一、钟馗扭转料把件 这件作品选择的材料,是很久以前从山西境内收到一个陈化老疙瘩料。质感油性非常不错,外皮水泥皮,呈现出灰白色,整体形状比较浑圆,大小刚好一手。但因为采集过程中有一些损伤,其中一面的外皮有擦伤,露出部分红肉;底部靠近岩石部分有采集时候的切削,导致底部不是太完整。
`, Q! F6 _7 @ 考虑到这个因素,倦勤设计时候,考虑雕刻钟馗题材的把玩件。从整体构型上,将目前你看到的方向作为正面,顺着整个崖柏的肌理延生向上作为头部和身体,将擦伤部分雕刻酒坛,较好的遮蔽了不完整的擦伤部分;采集时候切削的部分,作为底部,打磨光滑,这样既可以摆放又可以随身把玩,两用。
/ k2 W3 F* M: K) Z2 D5 b
这个料子油性比较好,香味是那种陈化的甜香,离开远了闻不到香味,但稍微靠近一些,特别是在静室,会有一丝丝的甜香往你鼻子里钻,在雕刻和打磨时候尤其明显。从雕刻切口部分,可以看出虽然有很多崖柏粉末沾染上去,但是依旧能看出内里泛红泛油的底色。
, ?& b9 X3 i/ Z3 L+ e1 g
( \( W- P7 y7 X8 F' T 经过打胚、反复修光和打磨的循环过程,钟馗把件出炉;可以看到成品的图片,整个光滑如玉,雕刻正面脸部非常干净(这个也是三分人力,七分运气,因为老陈化料子油性很大,很容易有油脂淤积形成色差;而且容易在内里有黑油线和隐裂纹),刚好满满一手,非常舒服,这种是把件最为适合的大小,是不错的精品,这种满意的作品,再打上倦勤款,就算完工了。
) ?2 M4 t" x$ c: O* A9 M! O J+ L 从这张特写可以看出,整个油性极佳,这还是普通光线的照片。如果是用照玉石的强光电筒,整个光线能透进去至少2厘米,晶莹油润的感觉!钟馗的雕刻知易行难,难度极高。因为从整个造型的设计必须要讲究一个“顺”,顺天应人,顺势而为,要顺着崖柏生长的肌理去把握一件作品,不能硬生生按照传统木雕的路数去操作,那样出来的作品,会让人感觉生硬,不地道,缺乏根雕那种灵动的仙气。
6 N# x ?& V/ P 钟馗雕刻面部非常重要,学三年也许能雕刻一个粗胚,但难以达到灵活掌握的程度;学十年,能掌握到一个熟练的程度,但是是否能更近一层,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程度?那就是二三十年的苦工加上本身的天赋悟性了。三天不雕手生,功夫都在刀上,这个差一点,就是差了背后十年以上的汗水和艰辛(倦勤会在今后文章中专门谈谈禅意雕刻把件的品鉴问题,并配合图文举例)。 二、钟馗球形料把件 钟馗面凶而心善,乃捉鬼驱邪天师,在民间传说中是可以镇宅驱邪,保佑平安的,所以深受大家喜爱。倦勤偶得这样一件球形的爆老疙瘩陈化料,想来想去,还是创作钟馗雕件比较合适。 这件材料比较特殊,整体浑圆,且扭转肌理漂亮,有云纹天眼,因此设计上就比较简单,选择天眼处作为正面。但雕刻中有一些困难的地方在于,这件料子油性特别大,捉刀一定要稳定,不然很容易滑刀。细节处理上,要小心而为,因为出刀无悔,手工雕刻的作品,一刀错,全盘输,不可能重来。 钟馗须发蓬张,细节如果不到位,表现力度就不够,但因为是根雕的把件,要经常上手赏玩,因此须发必须连贯且润柔,不然很容易在今后把玩或者放衣袋中折断。钟馗面部雕刻比较生动灵活,不死板、不僵硬,手工雕刻的特点就是,既有设计的因素,也有雕刻时候灵光闪现的因素,加之材料不可复制,因此每件不同,各有风采。 可以看到头部简直是油性爆满到溢出的程度,这才是真正的崖柏,其密度油性和香味,远远不是坡柏地柏所能比拟的。这才是真正珍稀的千年传世崖柏。 作品成型可以看出,打磨后,表面光滑但绝对不是把肌理都打磨平顺,而是整个摸上去不挂手,但又保留了原始的肌理感觉和生长纹路,这样您握在手中的才是千年崖柏那种澎湃的生命和坚韧的感觉。
1 @( o. j! E, v- d' s
' P3 i2 P% z; g7 i大小刚好满满一手,让人爱不释手
2 ?% R4 e6 z' `$ I 钟馗微侧面部,表情怒目中不失诙谐生动,这样的艺术效果倦勤才算满意。
& Z/ J. H) B9 q1 @% L- d$ N
2 H, j$ s1 `* V* h* @
5 L. ^3 j3 F. P; h' c. W/ K3 b0 ~: Z-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