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与人生 ——凡心论道——* N& b R3 f7 \
% X, v% k) Q3 m( c$ W! T; D$ e% E$ H$ D$ D 古玩收藏是一项趣味活动,收藏过程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最能显示人的认知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到人的秉性以及反映出人的综合能力。不少人以为抓住古代工艺特征后就可以驰骋收藏领域了。因此很多人在这里被湮灭,他们忽略了最基本的鉴别办法。
% g# @ J. F" J 如果一个人不固执己见,善于比较,多倾听不同意见,或者说拿出来晒晒......我想还是能够“回头是岸”。我原来认识两个熟人,一个原来搞涉外经济的和一个贸易公司的两个人,都有实力。都在偶然的机会里操起了古玩收藏。一个主攻玉器,一个主攻瓷器。主攻瓷器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一对景德镇的夫妇并听说先祖是朝廷大官,家里地窖中放满了古代瓷器......,那以后每周来往一趟,家里放满了大明宣德,大明永乐的青花五彩,还有大清康熙,雍正的官窑瓷器。他的送货线(那对夫妇),曾有人出价50万买断。这个朋友还舍不得卖,每次来都是秘密接头......
# a+ I. s) |4 P0 X+ [ 那个主攻玉器的朋友,也是偶然在地摊上看见一个满身土沁,表面坑坑洼洼的玉器,回家翻书,哇!得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那以后就天天瞄准那个地摊主(这个地摊主我认识),地摊主就忙起来了,也变得更加神秘了,几乎每周都会去广州市场和河南玉器市场买回来一堆烟熏烘烤油炸土埋的玉器来,还不是一下子拿出来,这个朋友当然是要查问来路正不正的。故事就变得离谱了——都是盗墓来的,还千万不要说。! Q: g7 t+ W# a7 C, q( Z1 y0 n
时间长了,两位都成了古玩高手——只是没有得到社会认可。说起古玩来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书上说的话,可以一字不差的背下来。您还不能和他争辩的——“什么水平?高级的东西没有见到过,凭什么怀疑捏?这沁,这型、这色.......看垃圾货看多了,高档的国宝级的——没有见过吧?那就没有资格说话”。这样一来,他们失去了说真话的朋友。和市场、和真相就越来越远。
3 g1 B& B( `( o' `: C 2004年那年我回来后,不少朋友邀我去他们家玩、去看、去欣赏、去见识。马上就有人跑来先打招呼,“千万不要说啊”“千万说不得啊,他有钱,就靠他济世救人啦”去过一个政委家看到满屋子的瓷器。我没有说什么,只是要他把古玩拿出来欣赏欣赏。他指着满屋的瓷器,疑惑的看着我.....。那以后,我就不到其他人家里看了。4 K" Q ^, \ c/ D' K3 Y! H, Z6 H
那个专攻瓷器的朋友,看到有外地人来本地收购古玩,马上邀请到家。外地人一看“屁,都是新家伙!”这个朋友一听急了,急忙召集古玩界有名望的玩家来.......。他惊出一身冷汗,好在这个人有钱,还有最难得的品质就是敢于承认自己失败。他立即拜了一个玩家师傅,从头再来。目前他的收藏很宽,瓷器、玉器、杂件等很多都是一眼真......。
( e' }) g, k+ p9 K" V, W" G1 O0 _: u 主攻玉器的那个人就不知道了,听说把自己关在家里上网。还听说当了版主,还听说当了专家......。其实那些玉器从哪里来的我们知道,人家几十元买来,一百两百的卖给了他。听说有几大筐,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也许这也是一种玩法。% u& k( s& X n% c9 ~$ U*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