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681|回复: 2

画韵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2 11: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辛艺术 于 2016-7-12 15:06 编辑 % S9 N4 D. l" X5 q# X" {

/ `9 S! E. K8 w) i
薄意雕刻是寿山石雕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是由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
薄意雕刻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比浅浮雕更浅,雕线更薄,也更重意境。即“层薄而富有画意”, 故称薄意,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
  }5 x6 h6 |8 Y- @
薄意雕刻艺术面世较晚,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印台四周雕刻极浅的浮雕锦褥纹和环边不断纹形成是薄意的雏形。至清末明初,著名雕刻艺人林清卿先生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薄雕的艺术提高到新的境地,成为寿山石雕中最富于文人气息的艺术形式。
. R' J  L' b$ s' Z* P* |
自此,薄意雕刻受国画影响巨大。作品的题材选择、线条风格乃至于画面的经营布置,常常从文人画中获得灵感,汲取经验。画意与文人审美的交融,造就了薄意雕刻浓厚的“文人画”风格。薄意要以石作纸、以刀代笔,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万千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 k5 f% v% s" d3 B. t
这就不仅要求匠人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更要有深厚的国画水准,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国画的笔墨技巧,才有可能挥洒自如地在石面上刻画薄意。

: k3 p  d  Z5 ^6 a0 N
著名的书画金石家潘主兰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界者。”
; @4 l9 j2 V9 W( K8 ]0 {
; r0 u2 d* J& m; g

% J2 k  w: _4 b1 M0 V 20160712_115042_000.jpg
& d* g2 E* B: ^' }2 y 20160712_115042_001.jpg
( s$ ?3 k: |/ S4 I 20160712_115042_002.jpg
) F5 \, f, o! P1 } 20160712_115042_003.jpg
# z' d6 M: r; [$ I4 ?; u 20160712_115042_004.jpg . }) U5 K9 i) i( l2 j
20160712_115042_005.jpg
+ o- @# B* ]' l& Q. `, N  x6 E( z" B# O
$ y# T# R- q+ Y!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20: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20: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2 11:41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