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4287|回复: 3

古玩与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16: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玩.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如果你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无论你有千亿家产,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们都可以通过每一件收藏品,去了解过去历史和文化信息.   一件古董的文化内涵,不是以它现在的市场流通价,来决定它的文化内涵.收藏古董首先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不要把古玩看成是发财的捷径.近年来古玩行业的不规范.有人利用现代的科技仿古造假.使很多的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让很多想收藏人望而却步。其实一件几十元或几百元的古董和一件几百万的古董,它们的文化内涵是相等的.但它们的艺术水平是有高低的.如果你要收藏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听别人讲故事,这是卖古玩的一种方式。
+ Q0 z4 v* v- C, K8 K+ b' N         当初我也以为,古玩是发财的捷径误入歧途。我自己现在也做古玩生意,其间艰辛只有业内同人能理解。其实做古玩生意比做任何生意都要难得多。每天都面临很多古玩鉴定新学问。对古玩来说只有做到老学到老。买进的时候要防打眼,卖出的时候要有对路的客户,还要对客户负责把好关。在市场上我经常看到抱着检漏心态的人。结果是他们的钱被漏检去了。要检漏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平时多去博物馆看看,多看看权威知料。也可以找点瓷片学习学习。一件真真的古董不一定很好看,它经过千百年岁月磨历和历史动荡,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不同。它不一定符合现代人审美眼光。古玩的行业里没有天才也没有万能专家。只有脚踏实地勤学多看。中国的几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是一年两年学得完的。
" ?. E) v* ^. d7 z" E. ^        中国有着数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在中华大地上撒落了无数的文物和古玩。这是先祖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现在的中国经过60多年艰苦创业开始走向新的繁荣富强。同时古董收藏也迎来了空前的盛世。由于国家对古玩行业的忽视,民间收藏知识的缺乏。很多珍贵文物古玩四处流散,市场上一件普通的越窑青瓷的价格不如一件仿古工艺品的价格。有时候在地毯上连看都没有人看。真是让人心寒。古玩在利益的趋势下,拍卖行也是假古董泛滥。这是对文化的忽视和不珍重。现在的古玩收藏行业里,在民间以出现了很多对地方文化研究收藏爱好者。只要把各有所长的这些收藏爱好者结合在一起,就是一把解读中华五千文化的金钥匙。如果经济和文化比喻成一个人的话。经济是人的躯体那么文化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灵魂是不休的。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强盛,经济和文化都是不必可少的。收藏古玩的确能提高人的休养和素质。
2 j6 n( m( |) a2 u5 q          古玩是一种文化,文化能欣国安帮,扶持政治。希望国家能对古玩这个行业引起重视。古玩完全可以做成近次与股票和房地产一样的产业。如果能像股票一样设力专业一个交易平台,能更有效的监管和保护文物,让文物不再四处流散。如果把清代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看成是对文学文化的一种保护。那么规范古玩行业扶持民间收藏事业,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现在把民间用来抄房抄地钱的闲钱,引导到文化市场上去。让中华文化更加明亮。民间有很多有闲钱的人相买古董,但不知道怎样能才能买到真古董,他们一进去就教了大量学费,大多数是半途而废。买卖古董至少比抄房抄地好的多,它不占用子孙后代的土地,不污染环境,古玩也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的平衡器。一件古玩小到几百元大到几个亿。由于现代民间收藏缺乏鉴赏知识,只要那里有《鉴定或寻宝》等活动就有很的人,带着真真假假的收藏品排起山人海的队伍.有的是盲目收藏,有是无门投靠。这也给现代收藏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 r3 j& b  j& r  N       说白了古玩不就是文物吗?古玩在若干年以后他同样也成了一件文物?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文物是不能买卖的,其实古玩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文化和物质财富,难道说祖辈留来的财富后人不能用吗?其实古玩买卖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解历史,如果这种交流被限制那是对文化压制。# W" [" Z, g: g0 M8 u1 i
        本人也是经过这几年在古玩行业里的经历,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有不正之处请行业同人多多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6: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22: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 19:54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