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经典的文章 一藏一人生-----再悟收藏!!!
$ x- Y0 H. F4 J, u2 S# L
( g3 e8 p! G0 O% i: ~% `4 j 读过很多藏者对收藏的感悟,即便是不专此道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着的心解与表白,而在这其中所演绎出种种睿智的推演与归结,更能让每一位藏者醒豁而趣味丛生,犹如醍醐灌顶,心中泛泛一片清凉的菩提。 回往旧时的收藏,能沉浸其中的不外两类人:一是有钱人,二是雅人。一句“树小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讥讽的就是这种。而收藏的四个层次:一藏、二赏、三玩、四鉴,多了要好,好了要懂,还要有将所得传给后世不至埋没的心气,所以最终收藏能达上境的,多为那时所称的有钱的“雅人”或着有钱的“趣者”。 而如今,众者皆收藏。有人收藏是为了点缀美好的生活,有人收藏是为彰显实力,有人收藏是为了广交朋友,有人收藏是为了那份天然割舍不断的情感,有人收藏仅仅是为了与其历史价值、市场价格相关联的奢侈占有,更有人收藏仅仅是狂想着能有一天暴富..... 为此,笔者有时会情不自禁的感叹,在我们周围,真能把收藏作为一种情结,一种雅趣,一种包容,一种生活,一个美好的过程,不求永远占有,只求曾经拥有,一种“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平和素雅心态的藏者又有多少呢? 也许人生“路漫漫其修远”,这一路的“上下求索”,才是最快乐的。求索领域无穷尽,倒也无妨任情秉志,率性而为,苦乐由之,竞也常收一以当十之效。志趣是天赋的,心情是愉悦的,过程是充实的;五花八门中都藏着真、善、美的功德,这又何乐而不为! 然笔者深悟,收藏最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用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足迹,但它却能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它能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潮水般涌进来,浸泡你,柔软你,感动你。 它能对历史作一种诠释,也能把一些散落的、割断的、零碎的收集整理为集中的、连续的、完整的,同时也会对你人生性格、智慧做一次额外的修补。它有时冲动的叫你冷静,偏颇的让你全面,狭窄的让你宽容。 而收藏的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细水长流,碧海之波。而收藏的由衷在于诚挚、愉悦、自在,收藏之意在于心中有境有物有情,是一种平静、平淡、平常的遣兴之举。 它宛如歌以咏志,诗能陶情,收藏也可以清心。因为,收藏是有一种纯净的品性,一种天然的蕴含,其无形的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是人与自然相容的和谐。我以为,在喧嚣的尘世里,在世人纷繁浮躁的心态中,能够静下心来,神娴气定,安然地话藏道藏,这或许就是一种雅事。 作为一位成熟的收藏者,会有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虽说每一位收藏者的感受不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有一点就是:我们是在收藏历史,是在收藏智慧与希望,在收藏我们在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梦乡。- d3 w U) D" X0 b
收藏,是人生的历练,收藏,是一种向往,收藏,就是一种缘分! 收藏,它蕴含的是一种理念,追求的是一种境界,崇尚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展现的是一种平凡而厚实的人生品位。
- i4 q, M; W0 F: b; Q$ ^ ( [8 X3 |4 d! |% l# \# g0 B% Y
& J" \; D Z2 o) R4 G6 n1 [
4 V4 w8 g, G# A
q: b! a m) u青海料、俄料及和田料鉴识谈
5 A8 q7 |/ U3 M$ W8 D, b8 |0 k 时下,随着艺术品投资的传播,吾国子民玩玉赏玉藏玉之风日盛,已成为一种时尚矣。无奈市场奸商横行,假冒伪劣代用料比比皆是,玉器商店鱼目混珠,令不少购买者望玉兴叹,爱玉者举手投足不敢涉入也。究竟应该如何鉴别青海料、俄料、和田料?笔者结合多年玩玉经验,给大家一个鉴识参考——- B1 S& R" o8 X# [& R% o. ]& K" z ]
一、青海料:一是“干”无油润度,但玉友要当心有的商人把青海料沁入油中,时间一久丑态毕露;二是“白”;三是“透”大多呈透明状。青海料多见疏松的类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易出橘皮,容易黯淡。9 h) F, ~, q( ^/ \2 T' S: \
二、俄料:大致分为白皮料和糖(俄)料,这是新疆行内的叫法。好的俄料特白,但不是和田料那种糯白、阴白色(微微泛青),俄料的白度无含蓄柔和之美(实物对比,一目了然),俄料实物上手——稍稍透光“毛毡状”的结构明显(肉眼可看)。另外,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特点,俄料不好打磨加工,大多情况下反光有班班驳驳的感觉,这也是鉴别的直接方法。俄料的糖色很特殊,是酱色的,有很多用它来冒充和田玉,甚至利用它的糖色与白肉的结合处,让白玉表面带点糖当皮来骗人。白皮俄料也能做色,做的好的,很难分辨,高档的俄料由于它的白度要比绝大多数的高档和田白玉高。俄料也有带皮子的,但俄料的皮艳(更象沁色)并伴生石皮厚,因此在分辨带皮籽料时请注意。和田籽料的皮色薄且无石皮,这跟两种籽料的成因有关,原矿都存在与石皮结合的可能,但石皮强度始终是不如玉石的,和田籽料经玉龙河水的反复、持续的冲击,环境不同造成分离度的不同,疏松的被淘汰,剩下的总是坚实的,因此可归纳出和田籽料皮子的上述特性。俄料因为没有这种环境条件,石皮则保留着原结合状态不变。
- g& l- u: E1 {) X* I 三、和田料:这类玉石的矿物结构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和田玉呈油脂或蜡状光泽且滋润感较强,好的料无瓷性,和田玉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手感较沉光滑,硬度一般在6度至7度(新矿以及质地较差也有5.7度左右)。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
! L2 v2 V- n$ _+ v+ n- H6 s 和田上五公里出大料,中间出手把件,下五公里出小籽料且带皮的概率大,品质最好的当属20克左右。俄料籽料受环境的锤炼是与和田子料不同的,和田籽料承受的磨难更艰苦、更复杂,上至万古冰川沁淬、剥蚀,因地壳变动随冰川运动剥落出来,逐步形成山水流,风餐露宿,饱受温差折磨,遇到山洪又投入到急流怀抱,有的被带到了戈壁,有的埋没在水沙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万年亿年的磨炼方成就今生。因此,即使同是子料,俄籽料也脱不了闷。: Z L( N) ]' Y0 Y3 e+ l
高山寒冰对玉的淬取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和田籽料原生矿在海拔5000以上,覆几十米甚至百米厚万古冰川。不同环境下,出生的玉秉性也是不尽相同的。与饿料相比较,和田玉要更加温润、晶莹,且越盘越油。而俄料变化过程相反,越玩越透(浑白变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上却显干透)。' R d5 S/ J0 B# f* w% j
' S$ e8 m* `. y- T9 M( q7 x
+ E# L6 M7 F1 _8 {[ 本帖最后由 yuyoutang 于 2010-10-6 23: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