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晶莹、明洁,美丽的,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以"玉"字来形容。 玉是一种特别坚硬的矿石,从其化学成份来看,它是一种辉石矿。玉的形成和各种岩石的形成一样,都是大自然变化的产物,美丽多姿的玉石因为产量稀少而成为宝石。自古以来,它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远古的人类曾将玉琢制成武器和工具,后来开始崇拜玉器。 "玉不琢,不成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这些古语说的道理都是好的材料仅仅是制作玉器的基础,它的价值是要以人工设计雕琢后才能最终体现的。玉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玉器档次的重要因素,好的玉器应该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构图精美和谐,工艺精雕细刻,抚之有温润脂滑之感。另外,玉作的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造型的独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价值。 玉(Jade)这个名称本身与医学有关,源自西班牙语。玉石中含有硒、锌、铜、钴、锰等许多微量元素,佩戴在身上,与人体长期接触,这些有益元素逐步会被人体吸收,使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得到补充,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另外,玉石还具有稳定情绪、增强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功效。 中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在《尚书》、《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以玉分赐给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象征。许多帝王的"传国玉玺"也都是用玉刻制的。历史上"和氏璧"的故事,就是和国古代崇玉精神的文化体现。 玉器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深远,有人还将中国历史上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专门划分出一个玉器时代,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数千的文明史中,一种物质文化能漫延千年,至今没有中断的,除了陶瓷,恐怕就是玉器了。 中国玉石的产地和品种很多,新疆有"和田玉"、"伊犁玉"、"美酒玉",广东有"信宜玉"(又称"南玉"),辽宁有"岫岩玉",山东有"山东玉",陕西有"玉川玉",河南有"密玉"等 在我国最优质的玉应属新疆和田的"羊脂玉",它的颜色洁白,质地细腻,结构致密,坚而不脆。中国民间认为佩戴玉器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达到健身效果,还有"如意、长寿、平安、吉祥"之寓意 |
|
; K* P' }9 n+ V5 p1 U
4 B* M+ A2 @8 T8 g& A8 c5 R5 c0 x" ]$ X* b. ^% N( \# m4 {- E
6 H q. h4 V! a6 w
5 t* t+ N' y' c* Z5 f! P2 N) c: a. \ S, l; z9 }1 D
& C6 P" X* l. P* G7 d5 S
+ G: O) `* K+ y$ |% V! c
9 W* ~) L- a' @9 H% F3 Q7 w `
) v1 c) i' F1 G; b! Y$ D3 |
4 B; ^# Z2 ]; B& @: A9 U; E/ k W
- i) r! w6 L) G7 ~3 J: i+ W; Y2 J+ V# _- r8 i
Y, D# G! t% H8 W& o
! i! M+ @ o4 T9 i$ O1 _* `# M) g$ W+ s& u
0 p7 M# P$ M- E8 r
9 N- |: d* h, B5 S) U# Q) Z+ g) O U% C9 A% k4 m+ a- R
2 g# C- Z8 x7 p, E! [
; s7 L/ J; \, U9 \) A0 b* `/ a7 `( \- ]9 }) B
- f; C; a8 p% H% R; ~+ H7 ?' R; ~9 q! C
: n, o9 p" {: f* r
" J6 [ A" e! ] k& H5 c
5 R4 R1 T) ?3 R/ G2 L
( W7 |; g# |, _6 c. S4 l& K5 S6 l: @& X( w$ {" `7 m
# C% B6 s# s) u- J! n0 D4 a/ R K1 l$ O) F. w1 J: T6 }
! s+ l- |3 E: T( k) o9 X+ `) Y6 ^# U+ F8 K6 i2 Z3 Z3 ~
9 X9 _. T, N, X t( [
B& e a& u' B$ S; C+ J7 H
M$ C) b) e$ n2 h
- H5 A. _; T; } [3 y- H; j% X: {# _* m2 }5 [6 A/ q) b! o
: k' m; Q- [7 K( f! Y' r7 J) s" G; m$ g4 Y% `2 K; P5 X
1 q6 r# Z/ E2 S0 Z
6 A9 u4 ^0 Y& c9 y0 ~$ W
# m" ~; J; N m% e( ?5 ~
3 j' Y7 n8 F7 z. l2 }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知玉、爱玉、用玉、尊玉,并且拥有独特玉文化历史的国度。中国的古玉,在世界古文明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世界各文明古国所没有的,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之深远是难以想象的。中国人尊玉从两个字便可管窥一斑。一个字是皇,皇由白和玉两字组成;一个字是玉,由王加一点组成。皇与王都是古代天子的尊称,是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由此可见玉在中国人心里的位置。
6 ^; x$ U& n' z4 f 中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大儒孔子称“君子比德于玉”。当有人问孔子为什么喜玉鄙石时,孔子曰:玉有仁、义、礼、乐、忠、德等11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爱玉、佩玉、藏玉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雅好。中国玉文化绵延近万年的历史,各朝各代都有精美玉器传世。围绕着这些古玉器,我们的祖先留传下来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正是这些引人入胜的美好传说,打动了一代代华人的心扉,让不少喜玉、爱玉的收藏家与玉结缘。过去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民间也有“人养玉、玉养人”之说,因此玉的市场需求量相当之大。如今,玉器投资行业已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巨大市场。
+ r d% G3 m4 k# t+ @. z 1995年,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玉器专场拍卖会,让玉器从珠宝珍玩杂项中分离出来,独立专场拍卖,与书画、瓷器一样,形成按艺术门类区分的专场拍卖,让玉器脱颖而出,占据更加抢眼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宝玉器的价格一路飙升,珠宝玉器的全球交易额每年达2500亿美元。珠宝玉器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2003年,我国珠宝玉器年交易额达到1000多亿元。最近几年,国内各地不同规模的珠宝玉器展此起彼伏,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举办的大型珠宝玉器展更是人声鼎沸。近年来,古玉器收藏迅速升温,国内拍卖市场的古玉器成交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在激烈竞价中,古玉器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一件拍品往往要比底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才能揽入囊中。在前几年的拍卖会上,玉器收藏注重年代,产于明清之前的“高古玉器”尤受青睐。近年来,明清玉器珍品在拍卖市场的走俏,并且占有较重的份额。5 d& b) B( b1 _( f# C6 n8 Z
对于明清玉器受追捧的现状,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说,近来不论是佩玩今玉还是在收藏古玉方面,都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由过去长期重视沁色、器重工巧而转向崇尚玉质,收藏家已从迷恋“高古玉”转向鉴藏近玉甚至今玉。当今佩玉者日趋增多,尤其选购精白水玉子或玉器的人较过去大有增加,玉器市场也出现了“精品”与“商品”两种柜台,供人们任意选购。这充分表明,收藏家和民众对我国玉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谓“返璞归真”。人们的观念更加接近历史悠久而又永葆生机的玉文化的优秀传统,“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正被现代人士逐渐理解和自觉接受,并已形成了一个爱玉、赏玉、佩玉或藏玉的新群体。这个热不是盲目的热,而是热的水平很高。中国的玉器到清中期真正达到高峰,和阗玉被大量使用,集中了北京、扬州最好的工匠,达到很高水平。中国古玉有幸赶上这个好时代,遇上这些有心人,让玉文化能够继续传下去。
8 E K' |, H2 @$ r& S 据专家分析,目前由于精品玉料资源的减少,使现有精品玉器凸显投资价值。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使市场上的精品玉器价格逐渐看好( h; P5 f8 @/ G6 Z' a5 Q* N
5 [5 I1 u ~" T V- z1 g" L & d, B: h: }5 r" t
9 c* a' Q) f0 @% e; J
- U, x. q: D' x S4 ]4 B. x
0 _: O8 n0 m* {/ o
* O3 t" a- |9 L% d3 K5 \& b
6 O9 P( K1 |2 n% E7 E# l7 H$ `' k 5 d! I, ? [: }; J; j! T3 T
# n8 r5 Z2 c& R% X2 D
, b/ [# {" q9 w7 N
* D: B/ M5 f- J. i. S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盛世收藏 » 深谷幽兰—幽幽 » 日志
* _" D: L; M; m$ F' g) V7 d喜欢真正爱玉的朋友,有一颗惜古、怜玉之心,真正搞收藏的朋友,不以赢利为目的,只为心中的那份执着、挚爱,那叫一种情操、那是一种高雅,与真正喜欢收藏的朋友交流是人生一大幸事,愿天下藏友幸福、快乐! 爱玉、赏玉、藏玉、品玉, 愿你我因玉结缘~ QQ:602725881
9 n4 u# Y/ j4 G. U& \1 M6 z7 ^9 E辩老玉新工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07 21:55:49 / 个人分类:古玉 2 x7 A: _; x$ O% I' d
查看( 485 ) / 评论( 26 ) / 评分( 5 / 0 )
, ~% [) i' `5 \% Z" m7 t ) B+ V2 _& @3 Q- q. a
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这是我们要处在古人的位置来思考古人做玉的一个前提,也是我们辨别老玉新工的一个尺寸。 \8 N7 B0 q9 F# q& n5 q1 D% p
& R: l! M8 r( v9 e, C) n
因为古玉价值非凡,动则上万,所以仿古玉的生意从宋以来一直随着太平盛世而兴旺起伏,而仿古玉中用老玉来仿老玉是仿古玉中最难鉴定的。宋时就有用汉玉中的边脚料来仿的。高水平的吃药和走漏大部分都和老玉新工的看法有关,这种现象已有近千年了,连聪明绝顶的乾隆皇帝也为古玉新作而龙颜长思。 4 w: y* L1 ]9 A$ T$ ^
6 K* F! ]. F; ~6 X2 \ 老玉新工因为留有老玉皮和老包浆,用玉皮玉肉和包浆、出灰的鉴定方法就会有迷惑了,这就是为什么高仿玉要用老玉来仿的主要原因之一。 . k0 H; [) u! ]0 ~8 N6 A+ i
下面就介绍几种鉴定老玉新仿的方法:
, G" Z2 l2 R+ q. d3 V) i! y 第一,天生玉纹。老玉新工的鉴定,最简单的就是从玉纹上入手。玉纹是玉石在几百万年前甚至与地球同时的岩浆喷射流动中形成的,一层一层的,边线很明确。大理石纹也是如此,在很多地方玉种,如蓝田玉、岫玉中都可以看见这类天生纹,很多仿品都是用这类天生纹来做旧的。 2 U6 i8 ~) A' Y# U7 s
天生石纹还好鉴别:注意纹纹之间的边线,一般来讲一层一层的天生玉纹的边线都是很清楚的,就象北方花卷的一层层卷边一样,几乎没有浓淡相溶的过渡层。
" o& ^5 Z E$ E* C+ W 一般来讲,从夏商周老三代到明清,都是用质地纯净的玉种,几乎不用有天生玉纹的玉料的,认为那是杂质杂色杂料,做玉时首先去掉的,所以看见有天生玉纹的都要小心。 5 M+ f3 k6 t" u" @! T
另外要注意的是玉筋和玉纹的不同,玉纹是有色的,而玉筋是玉质本色的,所以古玉中还是有用玉筋的。有一个诀窍: 玉筋比玉肉要坚硬、密度高,所以玉筋反而很不容易被沁浸入,高古玉自然的沁色中,遇到玉筋的地方,沁色就淡了少了,甚至沁浸不入,连蚀斑或老斑遇见玉筋也是如此,而仿的沁色或蚀斑都染蚀成一片,连有玉筋的地方也染蚀成一色。
2 w6 {: O2 ?3 B) B3 k/ H% |: h# ?6 H' H
- W6 ?& H2 _3 Q$ O( b 第二, 籽料老皮老沁纹。和田有籽料,其他所有玉类也都有籽料,蓝田籽料、岫玉籽料(河磨料)、独山籽料、俄玉籽料、青海籽料等。籽料就是大大小小的玉矿石在自然风化中被风和雨水冲刷到河川里、山沟里、平原里,经过几千年、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长时间的流水冲浸,玉质就慢慢越来越细润盈亮。在青铜器以前,古人无法开矿,都是用各种籽料来做玉件的原璞,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如此。但古人都是用纯色的或去老沁的籽料为多。据说,红山里已有巧雕,但不为主流。所以看见红山良诸玉中带原皮的都要小心了,不要误以为是沁色。
8 b& s5 F' O. q8 }( F L( ?4 i$ Q: d1 ? 现在的仿品反而喜欢用老皮老沁来冒充真品,就是所谓的老玉老沁新工做旧。
2 W9 i& F! D% A# l& e/ s' [6 b) I3 r! R; u |
第三,紧紧抓住老玉老工老沁这个顺序。真品都是老玉老工老沁,先有此玉料,再有玉工,再有沁生。一般都是看沁在工上来鉴别的,注意看砣或刀工的沟底和沟边。砣工的沟底是仿者的头痛之处,为了满天过海,仿者常常将沟底弄脏弄乱,所以,先看跎工以及沟底干不干净,再看沁色和沁纹是不是自然地爬进沟边,爬过沟底,爬出沟头。如果沁盖工,就是真沁,反之则仿。要看跎工干净利落,沟底亮亮的(包浆),沁色沁纹自然地爬过沟底而上,找不到人工切割沁色的剖面。 1 i- t( X C, F6 b6 g* I
还要注意,看沟底和沟边时,小心不要被做旧的假沁迷惑。那些假沁故意做在工上,盖住工。这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看,千万不要心烦气懆。假沁是无根的,没有在玉里玉外的来龙去脉的,孤零零的一块沁都要小心细辩的。 7 Z" w) O- x1 N/ t/ Y
" u$ u9 k4 H p
第四,从玉沁纹的纵向和横向来看。如果是老沁老纹新工,老沁老纹的纵横纹一定会被切断或切开,寻找沁纹的切断和切开面就成了关键。先要看整个玉件的拐角处,除非是天然的拐角,否则一定有人工切割的剖面。注意看拐角的上下左右是不是沁色纹路浑然一体,左右自然,上下联片。如有断面或不协调的沁纹出现,就要小心判断是不是人工切割面了,浑然一体找不到人工切割沁色老纹的剖面才对。 z9 c: M: e) K+ J2 w3 H: o) }+ \0 s
5 A8 U P; w( d9 L
现在最难辨别的是用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很多造假者知道大家都在看工和沁的关系,所以就尽量的少用工,而且是在玉皮玉沁处几乎不用工,这样皮沁和工就没有关系了,这一招在仿新石器文化古玉中用的最多也最成功。造假的人四处去找合适的老玉料,通常都是籽料,如岫玉的河磨料。如果是圆形的料,就在边上无沁处跎出几道线来,做成一个乌龟样子,背上和腹部都是老皮老斑,再打一个象鼻孔出来,一件高仿的红山玉就成型了;如料是长柱形的,就打个对钻孔出来,外面全是老皮老沁,就是一件高仿的良诸玉了。 / o) R2 m% r+ x" K5 n# O; S* ^) W5 q
) O' C' K) b9 p' H5 @ 辨别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除了细看那仅有的几道工外(通常这几道工都仿得很好),还要远看其神近看其形。先放远处,左右上下前后多看看,是不是神在形中?然后拿在手上近近地仔细看看,是不是形在神中?也就是说,远近都要一样的形神一致,如有不符,都要再三细细审核。 8 u3 Y2 B( w4 M* J0 b1 }
: G/ v. y, L' N7 B+ c 换句话说,形神的远近细看,就是鉴别老玉原形少工高仿品的最好办法。因为造假者无法顾及到形状规正,如头部过大或背部过长等等。古人造玉是一项很高尚很重要的任务,几乎都是给部落的首长阶层或英雄们做的,都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决不会是随意乱来马虎将就的。记住这几句话,再回头看看很多高古玉,特别是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真假就自然会有新的认识。 * p6 y i; J V; S% N/ N
! D' _! _/ ~9 s W9 T/ l 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再加一句,沁有所生,符合这五句话的古玉,都是好藏品,都是我们祖先的鬼斧神工的创造,这是辨别老玉新工的一条分水岭。
; X4 m. a# g( W b' C5 I1 ~$ ]4 k' j' D. B: h9 r. }) M
|
{: X) j! n' o) ^
2 J2 K% B) f" u7 ]3 b0 ][ 本帖最后由 yuyoutang 于 2010-9-15 22:5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