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833|回复: 8

《两汉策要》天价背后的古书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14: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两汉策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4: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M6 I5 |% M: d, j% z& a7 I# E. |  T2 M
  与书画、珠宝、古董珍玩等收藏门类相比,古籍善本一直都是曲高和寡的“小众雅藏”,即使在近几年一片风生水起的艺术品市场中,它的表现也相对低调得多。但是,随着新天价的出炉,新的价格指标体系正在被重新确立。古籍善本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拍场上的下一匹“黑马”、又一块“掘金宝地”。书中真的是有“黄金屋”了。
' A) c9 o) m. `# P+ s8 \' m
: Q6 m5 \5 w/ H8 |)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4: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出4830万天价的元代古书$ U) x- @% v% L/ m$ ?8 F! |
  5月22日,在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一部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以900万元起拍后便遭遇疯抢,在经过了近70轮激烈叫价之后,最终一位电话委托的买家以4830万元人民币将其收入囊中。这不仅一举创出了中国古籍拍卖新的世界纪录,也使得这部《两汉策要》成为了史上最贵的一部中国古书。
/ o$ A/ I3 N% T1 ^  虽然,在今天亿元级别的艺术市场上,4830万并不算什么天价,但是,对于“古籍善本”板块来说,《两汉策要》这个创纪录的价位意义非凡。据记者了解,以往能拍出超过千万价格的“古籍善本”就已经算是屈指可数了。5 I0 _: O& j6 w) `+ A
  不过,这部天价古书的来头也确实不小。《两汉策要》共十二卷16册,为元抄本,距今已有超过700年的历史。此书由宋朝陶叔献编辑,收录了两汉期间164篇重要的政论文章,共9800多字,历代盛传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手书。8 n, f, ~; w: H% O' @- P
  “自明朝以来,《两汉策要》就是一部学术界、藏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难得珍品。对于古今藏书家来说,这是最让他们梦寐以求的一部书,因为它在历史上就已名动天下了。”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且这部书一直出入于名门宦族之家,在长达500年的历史中,一直是名家递藏、流传有序。”
) q, O- P' k2 a! z- `5 T3 f4 B$ X  据拓晓堂介绍,《两汉策要》在明嘉靖年间由著名藏书家周良金收藏,到明末清初,又被有“海内第一藏书家”之称的毛晋所收藏,成为其“汲古阁”中最被珍视的藏品。“一生藏书无数的毛晋最爱的就是这部《两汉策要》,他在书上打上了自己的收藏印80多方,足见其喜爱之情。”拓晓堂说。
6 |$ p0 \9 _/ u  y5 f7 W  “毛晋非常爱书,藏书多达8.4万余册,其中不乏众多罕见秘籍。他也是中国历代私家刻书最多的人,先后刻书600多种,而且多经精校、缮写精良。”拓晓堂说,“所以,在中国近现代藏书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毛抄’。在中国近现代古籍善本的评级标准中,只要是‘毛抄’,均被视为一级善本。”8 Q% l; l4 e6 E4 R4 u0 g
  到了清乾隆年间,《两汉策要》为张朝乐所得。到了清末,此书又被满清的大贵族完颜景贤所收藏。完颜景贤故去后,遗物散出。这部书后来又被众多官宦和藏书家所收藏。“在这部书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有著名的藏书家的题跋,其中包括翁方纲、王杰、钱大昕、戴衢亨、袁枚、秦承业等。”拓晓堂介绍说。- Z1 }$ U4 K+ r2 _& p
. T9 J6 ?6 @& F0 q" j& a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4: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缘何“一纸千金”?
) n! F: W, P( t3 f0 |7 `9 J0 `1 ~  如此传奇身世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当这部古书刚在市场上露面,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书一面世,就引起了藏书界极大的关注,无数海内外重量级的藏书家都打电话来咨询或者亲自来看这部书。”拓晓堂说。
& G8 W9 x) h% C, A% P+ \  一部《两汉策要》为何如此让人心向往之呢?拓晓堂认为,一是它符合了善本的所有标准,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文献价值都非常高,十分罕见;二是对于古籍善本来说,名家递藏、有序流传、批注题跋等因素非常重要,而这部书可谓几大要素全部囊括,十分难得。
( a; @# N, }. f5 n+ i( A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此书的手书者及其书法,历代均认为此书为赵孟頫手书。
+ P2 `" h3 d7 Y6 r  v% u) |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泰斗级书画大家。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元朝被征召入仕,官至翰林学士,封魏国公。跨越宋元两代的赵孟頫多才多艺,书法、绘画、诗文都颇具影响力,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他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近年来,他的书画作品在拍场上也达到过千万级别。! _2 Q. {6 T7 K( V  |( K4 \) s
  “其他不论,但就年代而言,一般来说,600年前的书在市场已经多是论页卖了,400年前的书才会论册卖。宋元善本本身就少之又少,这部书已经700多年,还相对完整,整套出现,太难得了。”一位收藏古籍多年的藏书家刘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z( X3 J' i# t0 S0 G7 E6 `
% [& f3 C0 G! i: a4 K$ a4 R: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4: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众雅藏”不再曲高和寡9 Y. [0 j8 h. X* J$ b% F# }+ L
  在收藏的众多门类中,古籍善本一直被视为是“小众雅藏”,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没有一定古文、历史功底,有些东西是根本看不懂的,懂都不懂,何谈收藏?因此,与书画、珠宝、古董珍玩等相比,能就古籍善本讲出个所以然的人要少得多。, N! P# p! e8 C/ U& N% l
  何谓古籍善本?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可称为古籍;1911年至1949年的称为解放前旧书。所谓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最初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后来把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称之为 “善本”。: i. k6 T* e! q$ F  ?5 F
  现在古籍善本的概念更加扩大了,书籍、雕板、信札、石碑、古代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料等都涵盖其中。近年来,各家拍卖公司都会推出古籍善本的专场拍卖,有时种类也会更加广泛,如甲骨、竹简、插画、著录等。很多时候,往往“善”比“古”更具价值,很多近现代的善本价格要远远超过一般的年代久远的古籍。
, a& i+ b* z$ d1 R  “相对于大量新买家进场的其他板块,古籍这块主要还是原来那些人在玩,新买家有一些但并不多。”刘先生说,“所以这块的藏家多,投资、投机的买家还是少数。”可能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价格疯狂上窜的艺术品市场,古籍善本的价格相对上升平稳。
, N4 d' _, u* h9 y: i" a( d  刘先生也看到了一些变化。“相对于书画,古籍善本的价格还是要低很多,很多人认为这里是洼地,还是未被开发的金矿,所以进场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精品,这几年涨势还是很惊人的。”他说,“比如十几年前,一页宋元刻本在千元左右,但现在至少要一两万,翻了十倍。”0 ^6 @, ?% v0 B# K
  但是,刘先生认为,即使是这样,古籍善本的价格其实并不高。“明代就有‘一页宋纸二两金’的说法了。虽说纸寿千年,但毕竟不好保存,流传几百年非常不容易。”/ g$ W$ N6 O  k$ Y# z. |1 J
  从收藏和投资的角度来看,业内专家建议尽量去找那些历代藏家递藏,流传有序,并且经过重要藏书家批注、题跋过的精品,年代当然是宋、元、明最佳。不过,这些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文化功底和眼力。# U- [& k0 U' Z  R& R6 `  [
  如果经济实力不足,也可以考虑收藏一些年代不久,但是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名人书札、信札,这些藏品既有收藏价值,又能有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业内普遍认为这些会成为古籍善本板块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 l3 O' _1 |9 D5 w) O7 S  比如,在2009年,一批 “胡适存友朋信札”就拍出过744.8万元的高价,其中包括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554.4万元)、梁启超致胡适词稿及信札(78.4万元)和徐志摩致胡适信札(112万元)。而今年春拍中,一份揭秘徐悲鸿与刘海粟世纪恩怨的“徐悲鸿致周扬信札”也拍出了209.3万元。
+ e5 D( p7 F+ V& z- t6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2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2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ssem01] [ss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4: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0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3 08:24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