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每到周末都会到古玩城的一周一度的集会逛上一逛,也几乎每次都能免费收到一些拍卖单位的藏品征集单,这些征集单曾让不少收藏爱好者开始欣喜若狂,以为就要发大财了,后来久等无望,再后来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想发财的梦不仅破灭了,而且还被拍卖的单位狠狠地斩了一刀,不仅交了很大一笔佣金,而且自己的宝贝还讨不回来。做梦想娶媳妇的人,不仅媳妇没娶到,还做了一场噩梦,吓得尿了一裤裆,也出了一身冷汗。这不能怪人家拍卖的,要怪只能怪自己一心想发财,好事想得太多。
7 e& R+ [& d6 C [4 P “发财”谁都想,不想发财的人肯定是脑子出了问题。' { M' t0 g! ^0 {5 k2 E* B
藏友们想发财,难道拍卖单位的那些人不想发财,会眼睁睁的看着你们收藏的人发财,为你们爱好收藏的人铺发财路,架发财桥,自己在哪里受穷。我想搞拍卖的人还不至于傻到这个程度,为他人发财作嫁衣裳。( j0 K7 w, y6 ^, ^
全国各地都有拍卖单位,而且这些拍卖单位的把关的鉴定师,一个个也真的有一定的水平,有的鉴定水平比很多很多的收藏爱好者不知高多少,难道这些人不会到古玩市场捡漏,不知道把东西放到拍卖席上赚他一大笔钱,还整天受雇于人,拿点佣金,有时候还两边都不讨好。
0 Z; `& b c/ l7 s% @ s) M% O 而那些很是 的拍卖单位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会眼睁睁的看着你们收藏的人,借助他们拍卖单位的手,很可观的发上一笔财。$ ]$ o" W* D% K9 Q5 b Q$ p3 }
全国有不少拍卖单位每年都是零成交,而且还能一年一年的生存下去,一个个也都活得都很有钱。过去靠藏友们交的这个费那个费,现在这些都没有了,换个名称叫图录费,每个藏品交一千元,每次征集一千个藏品吧,就是一百万,印上几千本图录,也用不到一半的钱,剩下的自然就成了拍卖单位的收入,天经地义。每年征集个春秋二季吧,也够拍卖单位的几个人好好的赚上一笔。
) y" ~8 ^) G$ A7 e& ~5 ~2 T 收藏的人喜欢自算自的帐,交上千把元不算什么,万一藏品买上个几十万,不就什么都有了。5 w- \* d7 _* u# P
就是这个万一,让不少藏友吃了亏上了当,到现在藏友们还在“前仆后继”的向往着“万一”的上当,养活了一大批拍卖单位的员工们,自己没有发财,到让很是有经济头脑的拍卖单位的头头们发了大财。 这些拍卖单位的精明的组织者、领导者,有几个是慧眼独到的收藏家、鉴赏家,所能有的也就是商家之道,看透了一些收藏爱好者发财心切,把握机会,先把你们收藏爱好者口袋里的余钱掏出来再说。这不能怪人家拍卖的精明太贪,只能怪你们收藏的发财心切,只想捡漏,忘了陷阱。: n5 E* j* C8 V2 u9 ]2 s
那些一年一度的拍卖成交图录,成交价让不少收藏爱好者心动,买上几本回家比对比对自己的藏品,比着比着就开始做发财的梦了,也就成了拍卖单位砧板上的鱼肉。0 A8 T# |+ _8 Y' N# I: t( t
要真是把藏品送去就能拍个几十万百把万的,为什么那些经常在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和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中经常抛头露面的鉴宝专家们不把自己随便捡的漏送上个一两件,拍他个几十万几百万的,不知要强过到处鉴宝、寻宝的拿那点佣金多少倍。
2 ^/ Q# v& h7 M5 E, d% w 到处鉴宝寻宝虽说可以抛头露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的虚荣心,但,讲人家的东西对,双方皆大欢喜,讲人家的东西不对,不是被骂“毛贼”,就是被骂“砖家”,而且还会一直的骂下去。+ q2 {9 M2 K6 ?. Z+ z0 Y. u9 q
再说了那些拍卖成交图录,有多少真实性?没人考证过,也就像和田玉一样,每年都以几倍的价格往上涨,而且大家都讲和田玉涨得快,你真要是有一块很好的和田玉籽料,要想出手的话,还真卖不出去。9 d/ |# }6 Q3 r" D
. U/ [- g. Y8 ~/ f+ i: v( O& A% B2 h
( _: r, v8 b; C% z. ~9 B[ 本帖最后由 陶勤之 于 2011-7-3 18:1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