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断送艺术品市场) ?$ B R5 q1 h, b- m% y) c* k
+ y' U% N N! V0 W$ v) y
去年的春季拍卖会上,刘益谦曾破天荒地砸出了近4亿元人民币,一口气买下了包括陈逸飞《长笛手》(8344万元),《写生珍禽图》(6171.2万元)、《瑞应图》(5824万元)等众多顶级藏品。而在今年的拍卖会上,几乎所有的顶级拍品最后都是被财大气粗的国内买家接手。
1 O" G& E0 P$ `1 i; y( s& k/ B
" u& F2 f- L! D0 j8 [: {/ Z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一个又一个的天价背后,是资本的炒作——大量投机资本正涌向艺术品收藏领域。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资本投机者们的新战场,游资涌进时水涨船高,游资退潮时,接最后一棒的人会亏得很惨!+ e7 h1 i7 G& M5 Y! R$ ^
7 B; f3 T! ~) a8 x3 ?# R7 B8 d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犹如一片极富生命力的热带雨林,任何新鲜的种子都会在这里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成长,也会以同样快的速度变异。艺术品市场就是这样一颗新种子,一个正在开花结果却长满了中国特色变异细胞的生命体,这些变异体的毒素正侵蚀着行业的生命。
3 T x& Q( X7 U4 `0 @, w. u
8 a( e) B# N9 x2 V" k$ G7 C 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重演上世纪90年代股市中的投机故事。目前,市场资金的半数属于短期投机资金,江浙炒画团俨然成形,投机客们通过包装上市、肆意吹捧、对倒抬价等方式,进行短线炒作,制造虚假繁荣;部分艺术家、画廊、拍卖行、鉴定机构、媒体等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也知假造假、卖假、拍假,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浑浊。投机当道、信息浑浊、诚信危机,已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顽疾。
9 V1 i8 Y( f: a! k+ H: T/ X8 {9 g# S# K6 D2 Z. p+ \/ c/ g& j4 j
事实上,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本结构倒置。据保守估计,市场上的短期投机资本至少在50%以上,甚至一段时间内达到70%-80%左右。如此之高的短期投资资本比例,使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艺术市场上演着一出由投机者导演,由艺术家、画廊、拍卖行、批评家、媒体共同参与的投机故事。
8 S2 q' M2 [; w* }& h; V- U* E' h2 [7 [9 q2 v' J+ A
眼下,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温州炒家购买的多为当代艺术品书画。这些“商家+炒家“依然使用的是以往逐利惯用的手法,看中了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字画后,先买断他的所有作品,长时间地对这位艺术家进行包装宣传,一定时间后再找拍卖公司对其作品进行拍卖,抬高这位艺术家的身价。这些相互以经济结合的所谓“艺术品”,需要广大艺术品收藏人士擦亮眼睛分辨。. ]) ~+ N* ~ ~2 l2 s, ^# |8 P
1 p: r& _: N1 o; M' s a 业界普遍认为,现在的艺术品价格太高了,有些已经不是物有所值了。固然艺术品领域的泡沫并不像房地产和股市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已经影响到这个市场的发展,在2006年,艺术品市场就曾吞下了非理性繁荣的后果,成交量急挫40%。
9 ], l& | \3 p$ d& ?/ `# j- S6 _3 C9 w0 q+ G8 T h# _
回望历史,大量资本介入将冲击正常的艺术品市场秩序,过度地追求金钱效益得到的是废墟。一旦刚刚起局待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被一些过江龙资金呼啸而过,只能是满目疮痍。
; W9 d0 _2 L7 |, V) q: \- F
2 \* ?/ f& ^+ f# D; [+ W; Z4 y | 在最近两年时间内,中国传统书画完成了由低迷向复苏再向狂飙发展的整个过程,有业内人士担心,几年前在当代艺术品领域生发的泡沫,正在向传统书画和古玩领域弥漫。投机者会使市场短暂的火爆,但他们最终会毁掉这个市场。
& X) Z" X; t. h
' w( G2 F9 Y+ { 有关专家表示,经过了20年的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初具规模,但由于市场的相关机制并不健全,市场的环境建设、相关标准制定,以及资本运作、退出机制等也不健全,因此,在规范、管理、监督等问题上也将适时提上议事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