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价值确认仍被质疑; W& Q3 p1 A& o& ~# V
新的交易规则弥补了以前市场普遍质疑的“合规性”,同时提高了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目前交易所的运作模式是将艺术品资产包拆细,形成“分拆权益”,实现艺术品证券化。因此,艺术品的托管、鉴定评估、发行与交易、退市、保险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交易规则的完善只是整个制度框架其中一个步骤。! i0 ?4 u' W0 X% ], K/ s k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画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各地文交所更多体现的是“交”,和“文”无关,艺术品完全脱离了实际的市场价值,和其艺术价值完全不符。部分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被艺术界人士所抨击的主要问题集中于艺术品的价值鉴定评估缺乏权威的、第三方的公证机构。专业的评估与鉴定,在文交所的交易环节中是不容缺失的。% Y/ E4 `% V6 C" ~- k Z* Q
业内人士普遍担心,在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须的鉴定机制、价格评估机制、保险、托管机制、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艺术品类证券化交易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蕴含较大风险。换言之,艺术品的证券化有可能被人操控。8 }, k! R; |9 Z% g1 i, H6 \: ^2 E- P
在艺术史学家吕澎看来,目前文交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艺术品在分拆发售的过程中缺少学术认证这一关键性环节。如同一个企业上市需要通过证监委的批准审核,艺术品也必须通过学术的肯定,否则就不可能成立。“被拆分的作品及其作者完全没有经过批评与艺术史判断的文明程序,这种缺乏专业水准、不负责任的做法无异于公开诈骗。”对于文交所提供的鉴定评估机构和幕后团队,市场质疑其缺乏公信力和专业学术,不排除投机者操作。
# D& i, H. [1 l, W+ H7 x2 l' u: X 此外,好的投资者和投资产品是一个交易平台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以目前投资产品的价值确认,一流的艺术家是不会把自己的艺术品在此交流,大起大落的价格是艺术家们最为忌讳的市场状态,也是来自于市场对于艺术家最大的伤害,艺术家们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艺术品的价格是逐渐上升;缺乏好的艺术品,也不会吸引来真正的艺术投资者。如果不能客观反映艺术品的真实价值,文交所的市场到底能够走得多远值得商榷。0 _% A: y* c+ Z7 }$ L
' h, O9 d# r,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