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
/ u/ A7 R$ }( H9 R1 J7 |0 H( X
! y% L( @5 m" g ?& o下午出去办完事儿,一看时间还早,迫不及待钻进洋洋古玩城溜了一圈。
; C" u6 J4 p& c* e8 Q4 N& g7 X9 D前几天在这里结识了一位曾经是景德镇陶瓷画工的冯老师,今天我要专程拜访一下他老人家,并决定一定要从他那里“顺”个笔筒回来。* y6 S/ w( ? V. C
' c! r4 ^$ Y+ O( R! S/ \" N; h$ Q一进冯老师的古玩店,我就跟他打招呼。老先生好像不太认识我了。我赶紧递烟,并忙着介绍自己。老先生很快认出了我,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L7 [8 q$ P& \( s: O
7 w \/ c# S2 h0 r: d9 x
我们俩一遍抽烟一遍聊瓷器。我首先请教他关于瓷器的蛤蜊光的问题。原来我在网上看到过有关蛤蜊光的帖子,并且还附有图片,可是我竟然没看明白,找了半天蛤蜊光也没看着。今天我要让冯老师手把手地为我搞明白。老先生拿起一个绿釉瓶子,对着光让我看,告诉我这就是蛤蜊光。我一看,在光照下,瓶子的反光部分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彩光,顿时明白了。原来如此,蛤蜊光!我终于找到你了。
8 Y a# L' `+ V' {* `
: v' X, z8 D0 K X' Z上次在这店里看到一个铜质“笔筒”,这次我又看到它了。我说这个笔筒您多少钱卖?冯老师赶紧更正:“这不是笔筒,是香炉”。我一看,可不是嘛?一个小香炉,炉底下还有三个腿呢,三足炉。这把我臊的。在这位老古董面前我真露了一次“脸”呀!我以后一定要把东西弄清楚以后再发问,要不多难堪呀。看来我也是想笔筒想疯了,连“炉子”我都能看成是笔筒。
`7 m6 o, o5 M/ d5 ^- b7 Q2 b; G% N# n7 c
我说过我今天一定要从冯老师这儿买个笔筒,买哪个呢?对!买便宜一点的。有本书的作者跟我说过,一开始搞收藏的时候,一定要买便宜的,先试试水。我拿了一个便宜陶瓷笔筒放在柜台的玻璃上,刚要问价,发现笔筒在玻璃板上不稳当,我还以为是玻璃不平呢,就把笔筒放到另外一个玻璃板上。还不稳。嗯,明白了:原来是笔筒的底不平。这个笔筒不能买,像个不倒翁,在那儿来回晃。换一个笔筒看看。嘿!还不稳。再换一个,还不稳。嘿,看来便宜真是没好货,便宜的笔筒连站都站不稳。
# O, I* k, j. @; u& Z4 C
3 Q4 A, H5 z" J那我就看看稍微贵一点儿的笔筒能不能站稳。拿了一个青花陶瓷笔筒,嘿!这回站住了,青花笔筒站得稳稳地,纹丝不动。我问冯老师多少钱。冯老师出了价,还打了折。我一听,价格我能接受。本来我还想还价的。可是,我一想冯老师那么大岁数,还教我收藏知识,不容易呀!我就二话没说,掏钱就买。, A- L1 K- W/ ?5 d
% U3 r, \, T* H0 i+ d: X, m
冯老师给我包笔筒的时候,我说拿张报纸包上就行了。老人家说:报纸容易把笔筒面擦伤。他说着,就拿了一小张宣纸把笔筒给我包上了。 * N. ^% \' x3 d4 w: Y" W" R
老人家真是太细心了,我打心眼里敬佩他。
[# u0 g/ w6 m2 B" C# Q& ^+ K1 t# o8 A4 F* i
临走时,冯老师借给了我一本书:《中国近代名家陶瓷》。我赶紧致谢。回去后我一定认真研读。
. ^7 x2 K) ]- F! r- \% m, L" ]8 r7 D9 ]- c( ?
[ 本帖最后由 无边落 于 2011-10-13 09:0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