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4133|回复: 27

辽双鹦鹉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 14: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H  Y9 _' o5 k* B
* A# L% W( T; e2 |6 k8 S) J2 R4 Q/ u9 Z
) X) N$ y( y. i. ?% V' c

- G: f! j' l; |6 p: U1 N! Y9 Y6 \
# [# R/ n1 }: ?* ~$ w! O, v/ D" Y7 C7 L! ~; H8 o
5 M0 W% n7 `) v2 Y; _3 Y
直径:20.2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的是唐鹦鹉镜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 21: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终南怀古在2004-12-1 21:00:00的发言:2 d. S( F/ [% s- }3 E
走的是唐鹦鹉镜的风格。

1 P5 U9 z4 L( L0 _能将铭文赐告吗?
- C/ _2 }. n3 Q/ |[em10]
7 |8 m/ A2 n- r9 D/ ^* s* u  i
9 [: I8 R' g7 G8 a
. o% J, T* i  G4 k  e' N[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21:47:14编辑过]( Z8 M# N% B+ ~  V; q+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 2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京宜春县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 23: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上京",就不好说是辽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 23: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辽。辽延续了唐风,犹如辽三彩与唐三彩。可观其它辽镜,也大都有这种遗风。辽镜、宋镜多有流向金国,然镌刻铭文押记,为金使用,这是当时特定条件下,所特有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0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兄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0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0: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上京”会宁府是金的第一个首都,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六县,即会宁县、曲江县、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而辽“上京 ”临潢府,是契丹建国后在我国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大都市,位于今巴林左旗境附近。金“上京”与辽“上京 ”是不同地方。“宜春县”是金“上京”所辖,而与辽“上京 ”无关,所以从铭文看此镜应是金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6: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兄,恐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单从你的考证,稍有历史知识的都知道。但你忽略了一个问题,我说的是辽宋镜金用,铭文确实无疑为金镌刻,但“当时特定条件下,所特有的情况。......”北方连年战争,铜铁馈乏,金国甚至下达禁铜令,严禁民间生产、使用,所以有民用官刻押记的情况。所以有辽、宋镜流向金国,这种现象不足为怪,有许多宋镜都有金的镌刻铭文,是佐证。至于讨探辽、宋镜流向金的问题,是边贸、还是掠取,或许二者情况都有。看问题要结合整体看。2 {+ h+ K4 {5 N# x6 b+ x/ z
1 u/ m1 ]4 A: J' {

" [1 W7 o8 M0 L" a$ t& u' 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 17:20:49编辑过]/ \/ o0 H% I! q- b$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7: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照阁和ydz二位好贴,我等受益匪浅。[em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 08: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兄说得有理,但瑞兄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一家之谈,并无实据,不足为凭。其实把有唐风的镜就说成是辽镜是很武断的,众所周知,唐后历朝历代都有仿唐镜,为什么金就不能有几面具有唐风的镜子?在无其它实据前我们只能说这面镜子是金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 1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争论中相互学习、提高是件很快意的事情。向二位学习!
5 G, g) z  C* g$ l. D. a5 W# ~* Q$ J3 E) C* c
# T3 g( I. {. A( k/ W
3 e* o% n4 U" J% b8 L, ^; _
2 Y( z0 R9 V' C
+ ^* ]3 w+ q; Y% v* M( _

6 I/ x% ~8 G% M+ B- I" c9 N, D: A9 F4 G+ }. k8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3 19:23:40编辑过]; {2 I8 d, Y. t# b* h8 B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兄的镜漂亮。  V3 H) k4 A5 q% p- U

0 b! \/ z/ [* R( W7 `: b; r1 q楼主的镜不是辽镜再谈四点理由:
+ ?8 [. S6 Y6 U8 j首先,铜禁不是金的专利,辽也有严格的铜禁。和金一样,辽的铜镜铸造也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也要官验,许多辽镜边錾刻官押铬文,就是证据。至于战争,也不是金才有,早在北宋建立政权后辽就在北方与北宋长期对峙,战争连年不断。很难想象,在战争不断、铜材短缺、铜禁严格的情况下,辽会还有大量的铜镜流向金,并被金刻上金的边款官押为金所用。+ c( c! f5 D% u$ t! m
其次,从时间上看辽镜流向金也是不大可能的。金较辽迟约200年才建国,辽金并存的时间并不长。金于公元1115年建立政权,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辽上京就被金攻破,此时尚无金上京,故仍称辽上京临潢府为上京,直到天眷元年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子)营建后,才取消辽上京的称号。所以至少1120年以前,是不可能有辽镜流向金并錾刻“上京宜春县官”的官押铬文。金建都上京会宁府五年后(公元1125年)辽灭亡,即金建都上京会宁府时,辽已开始走向灭亡,此时辽已是无都之国,其铸镜业是一种什么情况可想而知,怎么还会有镜子流向金并被金所用?讲到掠夺,此时辽实在是无镜可夺,而且也没有时间来夺了。; [! ^4 b/ R$ |0 I, p
第三,以“许多宋镜都有金的镌刻铬文”为佐证,说明也有辽镜如此更是一种无根据猜测,是不科学的。因为无论是铸镜的质量还是数量,辽与宋都是不可比的。辽,一个北方草原小国,从来就不是铸镜大国,国内铸镜尚且要严格控制,所铸铜镜国内自用还不够,怎么有镜流向金呢?再者金与辽同时并存时间很短,退一步讲就是有镜流向金也是非常有限。至于宋是否有铜镜流向金我不知道,但我更倾向于是铸镜工匠外流到辽、金,或战浮中的铸镜工匠为辽、金所用,为辽、金铸镜。事实上,金于金初就采取“实内地”政策,用武力将大批中原地区汉族人,特别是各类手工工匠迁往北方,为金所用,其中的铸镜工匠为金铸镜,其所铸之镜自然有唐风宋韵,故刻有金铬文的具有唐风宋韵的镜子的产地也不一定非得在宋。' T' Q) E8 A) x1 u4 }+ A
第四,众所周知,唐后历朝历代都有仿唐镜,为什么金就不能有几面具有唐风的镜子?仅以此镜有唐风就认为此镜是由辽流向更是主观臆断,是非常武断无知的。此镜有金的边刻官押铬文,这是铜镜断代的有力证据,我们舍之不用,却采信一些主观臆断或道听途说无验证的所谓根据来否定已是明确无误的实证,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这是有违常理也是不合逻辑的!当然若有实据证明此镜确是出自辽且确是当时由辽流向金的并被刻上金的官押铬文,此镜自然就是辽镜,否则说此镜为辽镜实在太迁强。: x0 M& f8 D5 p' U$ |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学习体会,可能很多地方说得不对,还请瑞镜友指正。
* e" g. n/ A/ n" X0 `, g9 N- Q, P' v1 d5 ?+ M+ X, C8 n4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3: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该镜的包浆明显是金的,如果仅仅从“唐风“来定辽确实不妥。何况辽代最推崇的是凤,铸鹦鹉未必得见。因此,以边押为凭定金,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22: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3 12: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美文,能看到两位老师的文章真是幸运。青铜网应多些这样的争论。看真看假,只是一个片面,能多吸收一些学术上的见解,才是读者的幸运。受益匪浅!!
; H' @) p. K! K! a4 F  受益匪浅!!" T' E  `5 @1 I( d0 u

+ O5 }) o2 ]/ M- p3 t9 X
( J) o! }" o( B. w0 z6 q[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3 12:51:47编辑过]
1 M' G5 d6 ~/ g: 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3 15: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
: K* _9 [1 f9 \6 n1 G: J  u* i: A* V, ]/ N6 z
[ ........ 004-12-23 12:46 .. ]的发言:
8 c8 X) _1 s& B2 S# p; w
好文美文,能看到两位老师的文章真是幸运。青铜网应多些这样的争论。看真看假,只是一个片面,能多吸收一些学术上的见解,才是读者的幸运。受益匪浅!!
" U9 ~/ b; U* T$ J* q  X* o   受益匪浅!!
! Z# L4 a- j" E! R
6 ?! j. N8 d- h' Z
. V- K% m6 ?. H.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3 12:51: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3 21: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论坛[em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2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美文,能看到两位老师的文章真是幸运。青铜网应多些这样的争论。看真看假,只是一个片面,能多吸收一些学术上的见解,才是读者的幸运。受益匪浅!!% K7 \( p, X; v9 e5 F
  受益匪浅!!
2 t* r$ u) p- r5 Z; ]
' z. L2 ^8 t* B8 K# R, ]! r  i3 I. n1 b7 t0 M) L
' O3 }3 B7 P  ]- f

. `7 n% ~# V4 g2 W/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22:30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