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楼主: 泰戈

贴只甗的铭文~供师友们释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1 19: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em22][em22][em22][em22][em22][em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1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6][em02][em06][em02][em06][em02][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28][em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1 19: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21: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最近老跑,得停下来踏实的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2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瑚琏在2007-10-31 18:48:00的发言:金文中的“媵”多数从贝,少数从女。“用享以孝”是这个时期铜器铭文的习语。如果释为“旗”或“游”字,艅艎先生如要对这铭文作出合理的解释,恐怕就难了。
郑重声明,又仔细看了下铭文,的确是孝,是我没看清楚,弄错了。特此更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2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扩展

以下是引用泰戈在2007-10-31 19:19:34的发言:徐国与徐姓氏的一点资料:  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伯益的小儿子若木因其父亲的功劳在夏禹时被分封于徐,建立徐国(故地大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皆为诸侯,周穆王时,已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比较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穆王得此消息,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平叛,徐偃王弃国而走,躲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由此得名。后周穆王降偃王儿子宗为子爵,仍封于徐(今江苏省泗洪市一带),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终为吴国所吞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徐的姓氏在徐国被灭之后。
       春秋末年,吴在前512年灭了徐国,不久后,《左传》就记载了吴国大夫有叫徐承,他应是较早以徐为氏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22: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逆,应是逆妇,即迎接新婚女子!左传有“逆妇”一词。“逆妇”需要去“告庙”。逆 后一字应是从女的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10-31 22: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23: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瑚琏在2007-10-31 16:52:49的发言:唯八月初吉丁亥,楚王酓(?)媵徐季芈朔繁媵甗,用享以孝,用祈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徐季芈”是人称,具体就是嫁到徐国的排行第四的芈姓女子,具体到此铭中来说,就是楚王之女。铭文中的“媵”表明这是楚王为其女(也可能是其姐妹,但当是楚王族中之女)所嫁到徐国者所作的媵器(类似于今天的嫁妆)。此铭的重要之处在于一:说明当时虽然徐国处于楚越之间,其政治取向或向其中之一,但楚国也还以婚姻加以联盟。其二,铭中的楚王之名,似为新出现之字。对研究楚王世系比较重要。供同好参考!
     学习[em23][em24][em25][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2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祈万年眉寿[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0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死了好久没来,大家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0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04: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lt;i>瑚琏在2007-10-31 16:52:49的发言:唯八月初吉丁亥,楚王酓(?)媵徐季芈朔繁媵甗,用享以孝,用祈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徐季芈”是人称,具体就是嫁到徐国的排行第四的芈姓女子,具体到此铭中来说,就是楚王之女。铭文中的“媵”表明这是楚王为其女(也可能是其姐妹,但当是楚王族中之女)所嫁到徐国者所作的媵器(类似于今天的嫁妆)。此铭的重要之处在于一:说明当时虽然徐国处于楚越之间,其政治取向或向其中之一,但楚国也还以婚姻加以联盟。其二,铭中的楚王之名,似为新出现之字。对研究楚王世系比较重要。供同好参考!
同意瑚琏先生的“楚王之名,似为新出现之字”的看法。此字若释为“酓”显得有些牵强。一是因为此铭文中所谓“酉”的部分与酓字“酉”的部分相差太多。二是根据当时的称谓,一般都是“楚王酓某”,或省去“酓”字直接为“楚王某”。“某”是楚王的名字。“酓”一般释为“熊”,有些人认为熊为楚王的姓,有些人认为熊是对楚王的一种尊称。从铭文看此器的大致年代应为楚开始称王以后(公元前704 年)到徐国灭亡(公元前512年)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如能释出此器中楚王的名字就会得到一个更具体的时间。  j. K2 O- |; y7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4:27:16编辑过]  L% L' P1 y. Y- O*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09: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名隹先生的意见。楚王后一字似当是楚王之称,但就这么一个字的称名之例很少。因为这个字一是看不太清楚,只是其左侧从“今”倒是比较清楚的,当是一个以“今”得声之字,故在释文中以“酓”作一代替,当然我也不认为那就是“酓”。如果能看到原器,右侧所从为何,或利于辨识。如果说楚王这姓氏,则当是芈姓,在铭文中则多作“女+爾”之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楚王后一字上为今,下面与“爵” “鬯”2个表示酒器的文字形象完全一样,所以是从今从鬯的字。约略可作动词,因为后边有“徐季”这样的人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0: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楚王鬯媵徐季”即楚王用美酒作为徐季的陪嫁。瑚琏先生以为是“酓”,但酓后面是媵,没有名字,所以所谓的酓只能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汇,不是“酓某”。显然不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0: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瑚琏在2007-11-1 9:57:55的发言:同意名隹先生的意见。楚王后一字似当是楚王之称,但就这么一个字的称名之例很少。因为这个字一是看不太清楚,只是其左侧从“今”倒是比较清楚的,当是一个以“今”得声之字,故在释文中以“酓”作一代替,当然我也不认为那就是“酓”。如果能看到原器,右侧所从为何,或利于辨识。如果说楚王这姓氏,则当是芈姓,在铭文中则多作“女+爾”之形。
若此字为某位楚王的名字的话,有可能是个音近的通假字。俺查过《楚世家〉这一时期楚王的名字似乎没有看到字形相近的。俺也认为楚为芈姓。只是想表明无论“酓”是姓还是某种尊称,在楚王这个称谓后单独出现是不太合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名隹在2007-11-1 10:51:33的发言:若此字为某位楚王的名字的话,有可能是个音近的通假字。俺查过《楚世家〉这一时期楚王的名字似乎没有看到字形相近的。俺也认为楚为芈姓。只是想表明无论“酓”是姓还是某种尊称,在楚王这个称谓后单独出现是不太合适的。
所以那是一个字,它虽然分离得较远,但也是一个字,那就是鬯!用献鬯之礼送女子远嫁徐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楚王之后一字,不外乎楚王名与动詞这二种解释,楚王名在史记世家中多作二字,此为一字,确是有别,但一是现在尚不清楚这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另一个也不能就以字数论定它必不是楚王名。江淮一带多方音,常有一王名作多种拼写的可能。如吴、越等国,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另外一种可能是这个字作动词用,意如“作”、“铸”之类。这当然都是有依据的猜测。发一发帖子,确实有收获。一开始我觉得那是王名,思考的方向确实考虑得有些窄了些。而此字是否就是鬯字,而用作动詞,我觉得都有待斟酌的。不过,想提醒一下艅艎先生的是徐季的全名当是“徐季芈朔(我觉得这个字释成“逆”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与“逆妇”也没有关系,从婚事上来说,“逆”作为迎意,那是夫家的事,作为娘家,无论如何也是不用去“逆”的),类似的有“楚屈子赤目”媵“仲羋璜”,另如“叔羋番妀”,“邛仲羋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季芈",如果学界公认那是作为芈来解释,本人则也不多较真。但作为逆,其下从止,意在凸显其有行动之含义,所以兄还需细细斟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15:04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