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6887|回复: 64

中国古人设计到底厉害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8 13: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人设计到底厉害在哪里?

0 m" \9 m+ f& k% Z
(`GKJYXWFYCONRLU`P3PS.jpg 7F_CRI%@31P)5HRQU9E[Q9J.jpg
% D# d4 @$ p$ M4 R
    此为大汉朝节能环保无烟雁鱼铜灯。这种造型的铜灯相对来说很常见,那么它到底牛逼在哪儿呢?牛逼在它的设计。4 ?6 I( q' a) w9 o  m

# e" e3 ?% a1 ~) s& P6 @% G
: k5 ~# E6 U6 m4 ^& I
}P0H2$VLC[66A%O5J$QSV~W.jpg 2.jpg

2 s8 M$ V6 Z( ?- \6 O0 `9 f
5 }4 b' s6 V7 H& E4 O
7 ]1 Q% E# U  [' u4 d再来贴一个我臭汉牛逼的东西。  大汉朝透光镜。 , m) y; Z. q% u0 Y+ h
作为一条文科生,解释这种光影成像的事儿是自取其辱。我直接把原理图给你们贴上来。6 x. l6 n/ e; n4 D2 {0 T

5 T  u) i$ h+ M. a9 g4 o#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1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WC[~7E3](KZ[PN`M30CBHN8.jpg
. o1 B5 o, M9 h0 S1 ]* O" W( K

1 N/ |, H" ], y' f) P7 ]唐朝腰带扣。可惜皮子已经烂光光了。爱马仕什么的弱爆了。。。。. H' F" Q3 {  ]$ w

$ D7 s* m' y! \3 o) r) T7 ^" R. H% F
10(E(@CHZZ4(N680H72QR07.jpg 5ALVSU%{9W9K`H@`R@_ESME.jpg

! r  {2 g" C6 e: Y$ K8 B' @/ a- g! F1 W+ G2 Y
战国的水晶杯,绝壁刷新三观。  d- g- I* w5 z6 Y, [' p
4 b5 W4 m. F4 V# L/ j
)O~W}B}5R1WWX%@7X0_9BCQ.jpg
. m. c# }/ ^0 A  m
% X' q3 W# @3 ^' s+ W# h$ }
猜猜这是啥。明朝的高跟鞋。网上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
3 ?6 W  H1 ^* N% e( A, a6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13: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批禁止出国文物列表。一共64件文物。1. “五星出东方”护膊
& w& \, Z+ ]* X& @$ F& @
1.jpg
. q4 N2 S* J0 e9 f$ @

) w' P* A! @1 u4 Z5 @1 F     1995年10月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图)尤为光辉灿烂、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除去文字之外,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 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方寸不大但内涵丰富。人们被这千年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透出的精绝人心归中国、祈 盼和平的愿望所打动,也为精绝国的命运而扼腕叹息。! F* _8 l: d% t4 E6 A& k4 H) }; W0 y
1 r$ ~# u5 B! I; `6 ~7 N  x) t1 Z: W1 H
2.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 E+ c9 z! c, A; K- B$ l4 U; c1 e0 S% W, l2 O# ]1 _$ M! N% I
5.jpg

/ X, x% `+ O3 ^
! I9 ~- X. v1 {9 |( \% k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新石器时代文物,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柄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 石斧 ,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1 [1 w+ J  |2 T4 k( [; J: ~  `4 s  Ps:这只鸟的眼睛好萌啊,浓浓的生活气息: ~5 J  w8 r% Z* K. m- S/ u
) S2 F8 `1 }) e0 ^3 F
3. 陶鹰鼎
) b* r8 T! @7 T8 P( A5 W% d& T# `
' R# |) E# h4 D# ~
7.jpg

& U5 Q8 y1 D% z1 ]0 x" a……是用一只前扑的鹰的形象来构造,利用鹰的胸部和身体构成了鼎身,而用鹰的两个爪子和尾巴共同构成了鼎的三足,整个形象稳固有力……5 X: b3 V1 |# F/ ?
  Ps:鹰的喙非常生动) F$ q6 k- L  v# }! y- f
% L% I" k3 l"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13: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4. “后母戊”铜鼎
) U7 ]+ o( I' K3 I- C0 Z7 }
8.jpg

7 S% [; h2 q' y* e* E( pPs:这个鼎应该不用介绍了,从小到大的历史课本里都介绍过,这个鼎本身也充满了故事。她重达832.84千克。因为太重,暂时无法找到起重机,于是这个鼎就被留在了南京,没有随蒋介石一起去台湾。/ D, s* U8 r( q- u
  5. 利簋 1 l3 X5 p1 W% w. g

; ?+ y, }" M; c$ Q- p# F
6.jpg

! M' u3 r. I8 k' {; Q4 M3 @* z, Z6 I; [1 ?) U. Y8 u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现在的饭盆。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坛上祭祀祖先上帝。按周代礼制中用鼎制度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组合的最高礼仪,此簋的主人名利,所以被称为利簋。+ z* w; N% f- N/ W8 w

- @$ Z. b% \8 c9 f9 @  腹内底部有铭文4行32字:“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一说为贞字)。克昏(一说为闻字)。夙有商。辛未。王才阑师。易又吏利金。用乍旜公宝尊彝。”铭文的解释争议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这一天,岁星当位时告捷。辛未(后七日),武王在阑地(一说为管)军中,赏赐铜给一位名叫“利”的官员。利铸造了这件宝器以纪念其祖父。2 Z- J# ]$ \0 K+ ^' _" J: e6 H! K, U

' X1 h! c3 l9 Y% U2 r1 |  Ps:这件文物的最大价值应该就在这几行字上,它给出了武王伐纣具体时间,“利簋的发现,使人们首次看到武王克商的实物证据,尤其是其铭文的内容同历史文献能相互印证,自然提高了相关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 O8 ]' r) T( l3 A
  6. 大盂鼎
& m7 m1 L! R$ R. _$ H
  g* Q- z) a  X& f
3.jpg

- {% M6 A- F  X(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1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y. ~  V3 `8 r
        穿插一个,乾隆的各种印章。。。  中国书画史上值得大书特书浓墨重彩而让人三观尽碎的几枚印章: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八征耄念之宝、宜子孙、太上皇帝之宝……为啥呢……熊孩子乾隆爷一辈子据说有1800来个印章,曾经盖在书画上的有大概1000个……  D" ?7 e& X* c5 b& I& R
  举例看看:
0 |+ o3 R8 s1 t
   PF@H%9NN%2IACG`$_)SPX6G.jpg

4 t, D6 }  t: Y8 ]6 g& S9 b2 P4 u0 f
赵孟頫《人骑图》

+ L9 G! ~" Q8 K$ d) ^
V@UM6A_OT~Y{$M]2F)TJ~)4.jpg
/ T1 `8 _5 |* W( h3 U" A. Q: B

, {1 Y) b" i! f3 O, E8 S( K( F: [
《伯远帖》
* ]/ X, N7 a" v- o# M* m4 B0 e
M3%7K`YNG~PJC%A@`(`I304.jpg

0 F4 Z! }2 Z! l5 V" E* i) g  k
五牛图

- s  B( z4 n# h
    至于山水画上往留白盖大红戳的事儿我都不提了怕哭死。
& m1 Y! V8 K9 V& t3 T3 v1 b, _  s
  你们以为这就够了吗!!!
7 V8 b$ q  g9 S; _% e+ K) h0 Z) l! R, B" L* X" i5 B& _' E1 i. L
  不!熊孩子乾隆爷的玩法比你们想象的永远要凶残!!!
& O' V- T. c$ k1 f' z* R
XR@`LUHCZGJPJ82]QMIT099.jpg
) [3 ]+ Q% L) o
  喏这幅是李白传世唯一真迹据说:《上阳台贴》,上面小字是宋徽宗的瘦金体。盖章我不说了因为这幅字不大。但是………………乾隆爷兴之所至在前面补了一截儿题了四个巨大的字!!!
# D! w  H/ ]* e" @! s3 V, E, h  f8 ]' u- W' W4 `% s& @; B
[5HF[_1$CNLK30G5O8X{Z)H.jpg
6 d9 \% K- U4 a' }# j/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13: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2 H1 l; {0 A0 }; S! S3 I
3.jpg

1 Y5 ^5 y! q0 j5 ^
(浴缸即视感 O__O"…)

1 s/ ]6 a' ^; ]6 E6 W
! Y5 P' k! U. e' s6 \  h; ]

- l+ r7 z4 q. f  _9 |; Y1 L  ?
7 d2 ], _6 A5 `1 T/ T7 K, `
+ ~& j5 x3 l) F

2 c5 ?0 \( [0 `3 {; l# w

. y5 g3 V! c3 K9 R  【文物原属】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6 d! x* K) C( c% O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o- u% O8 U1 C, }. ]& {  t* F1 Z8 V6 F; Y  h9 @& m
. ^; {! y* N" n

9 ^) r9 ?: @# c( s0 [6 W# ^

  V- B7 d! i* Z; H* T0 z; W- y; z  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晴的宁静开朗的美感,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怪不得一个亿。。。。。)5 z0 ~0 r* |3 u; r  _% |8 j
; }- Z* f& }# E8 I% |$ X
9 m+ Q+ t& T  ]' s6 O2 ^; q  N" D
  #(再请教一下,什么叫 无纹片 ,百度不到啊.....)
9 C. i7 x  a8 S6 X  Q4 O; \8 N
  Q" S+ h5 W; Y$ }
5 I0 r& S0 n+ W! M; s
  卧槽还是谷歌好使!!
$ H; n4 q# X6 q; K  k; s- {; a% H" d9 P; s! x
2 Z  c$ i" G3 v) v
  无纹片 =无切片 :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常见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祇在单一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烧结时应力不均衡;二是坯体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 B3 B: ]2 W, b0 Y$ ~. s4 C  ^& ^& L. N+ Q3 J# V8 v

( n; z7 V* W; r; E- G  (这个小浴缸已经超越了自然。。。自然。。。。自然。。。。)$ o8 R3 r2 I9 S
  ?北京故宫博物院4 X3 @2 [# r. i
  ———— 【明编织ㄨㄚ席 / Ivory Mat】
0 Z2 c, p  P+ J. F8 U4 n
5 x) q2 q& ^( j0 N1 V1 ]. @  ~
B$B_)E3]6C(WU%(AI6R)QQ8.jpg

& g/ c0 A. N$ F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至今只剩3张!
2 ]& }* Q& Y* A  席背整包枣红色绫缎,边沿包黑色缎边。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cm的扁平ㄨㄚ条编织而成。当时广州的ㄨㄚ艺师们利用ㄨㄚ细致的纹理与韧性,将用药水浸泡过的ㄨㄚ劈成均匀的薄片,再磨制出洁白的光泽,然后编织成各种纹饰。
* R1 o" O* |3 h0 C) ]如此NB的工艺现在已失传。。。。
5 ^, G- `/ m0 a; A- x5 o! L1 ?* E% Y1 e* Y9 K. e
7.凤冠
5 @* w% j! q. P' {3 M
' a/ b) g/ W5 i% V, g# g8 P$ \( K  明朝的凤冠做工最为精致,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如今存世的凤冠只有四件,都是明朝定陵(万历皇帝的皇陵)遗物。明朝凤冠是皇后在受册封、褐庙、庙会时佩戴的高贵饰冠。明朝定制:凡遇大典,皇后冠用九龙四凤三博鬓(左右共六扇)、皇太子妃则用九翠四凤双博鬓(左右共四扇),行走时帽子两侧的帽扇会展开。
/ p% `6 w% A7 C
W{)~AJ76)E(9(4SX)]LPV9R.jpg
+ ?2 p5 f& I2 u- ^

5 A# b7 r7 A; g2 l0 F
明代万历皇帝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 b5 m4 g+ F' |; ]1 y& v  G6 g9 P- w/ R
`F$V%NY%@K`[@{GF9XOWM5W.jpg
  b. d* n, _4 v9 H

& y* C& p: N  Y4 P% T5 N& X4 [
Q$D%UW[(XMAMR1{}$R]1.jpg

5 a) f) w; x- y6 O# a' g6 n2 g+ C/ [1 T0 c% g
6YE2XLH
  w, _9 D% D/ A: r% J  f* ]* f
+ M1 R8 `  X8 c3 P( T
    明代万历皇帝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及细节(这是定陵出土的四座凤冠中最精致的一座,不知道座这个量词对不对)4 M( u  N8 h) l4 Q0 ?
U233{GAQJ1TWU1GX_D75L7D.jpg

( ?1 N9 {+ t4 K$ [5 ~7 J: k$ l0 L
      明代万历皇帝后孝端皇后三龙二凤冠 ; |6 k2 J" `# f. w( R6 F4 T# w
  我们可以看一下清代的后冠,比较一下为什么定陵的凤冠可以被列入64件中。% R* P6 D) }7 }+ Z7 r  j
  清·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 P: i, a4 u, }* f& ~/ U
H7@OZL7D9PSJK@G3{U4GFA2.jpg

7 [0 R; Q, c9 M5 ]% \
8 d9 Z4 w7 v% W/ ~6 R2 k/ H; O; Z6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3: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插几个三星堆的吧。。。 
/ H1 x0 T! j' s: l/ r5 V% ]9 h6 B5 b# d/ l) @' j! x
感觉三星堆跟其他不是一个次元的。。。。
- s# M5 K3 u8 @" h2 g2 o9 z  X0 S* P, _2 Q- f4 b/ Y
青铜神树
( y( X/ f" X1 U: j3 k% O% N- A  u8 m( _$ X: ]% y
T{$}_D1X`ZB(@A0CMQ~GWDL.jpg
6 ?5 Y) e+ U, i7 ?. g

1 O( X, |: S% I9 v7 D8 t8 M青铜神树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商代晚期文物。
- b+ q: C0 P6 R' c  ……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含底座、树身、龙三部分。
. L4 `7 Y, a0 S) V) c$ R) H. A6 P' J0 p4 L9 a# h" i9 }+ V5 }: J
  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 传说远古本来有10个太阳,他们栖息在神树扶桑上,每日一换。 复原后的青铜神树上残留着9只鸟,神树的最顶端却没有神鸟。 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还有数件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树上枝的铜鸟。
+ ~4 q) }  j' d$ A: j4 X% L; ~+ U: z2 g6 c# E) Q( U
  ps:有专家认为,这棵神树是古蜀人用来通天的。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看上去和中原大地上的几乎完全不一样,文化系统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吧。小时候看央视的探索发现,讲过三星堆,我自己就脑补成外星人,囧了个囧。
- u( f$ }# D4 Y. f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2 i2 B+ Q; m' n1 z# {3 L  三星堆遗址自从发掘以来,一直都有很多谜团在坊间流传,比如“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如下图:1 c- W  u! \! P' W7 H7 z+ V! I

- _- d' q9 m1 s) v5 j
3 {& U$ l8 e" h
5 }/ N' `2 a6 t+ p
      这个样子完全不像东亚人。(我能说其实他长得有点狰狞吗)
" T2 _+ j* h% _6 u  古蜀国繁荣了2000年左右,但是她又神秘的消失了,正如她的出现一样;等到历史再次接上的时候,中间已经出现了2000余年的空白。(搞得跟玛雅人一样)
2 T; p+ \3 u" r" @7 f6 Z
$ C  k* [5 s6 s  三星堆出土的所有均为祭祀用品,没有一样生活用具或者生产工具;甚至出土了后经证实来自印度洋的5000余枚贝壳。“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2 i- p' c1 u* `# K3 T  另外,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没有一个文字,这也是一个谜。  W$ J: M# a/ L( k1 P
; Z3 J; e' \5 I# v
  “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 S8 ?8 `  [9 u' G: J
' \: m. Z# [1 y
6$V}805TXIHKH8K3AM0D$(A.jpg
$ `0 r/ W7 g$ ^) ^  L8 z* e
3 [. D1 p) t6 j+ f4 c

- O. q+ Z  J& L0 D* C0 F  a0 l摇钱树 2 g* r: V- {) J! @4 F: {& ], |
  大家都来膜拜一下吧。。。。也是四川出土的
. [  I) P: ?6 _& x( C& K: s* G' z7 B6 b3 g9 x
NT)G@`Q1%6{C(G~ZC}[IPHT.jpg

( X% o2 r! y+ H+ D# d- p5 ^" s/ S8 T- [4 Q$ T
东汉。四川绵阳出土。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8 I3 [5 e4 L% _& [

$ r" [9 D. A$ T: U; Z' r; H  20世纪40年代,四川大学著名考古学者冯汉骥注意到四川彭山崖墓出土的这种器物,根据其树状的形态和上面缀满的铜钱图案,将其定名为“钱树”。这一名称基本得到学界认同,很多学者也就称之为“摇钱树”。 # F( v8 P) r9 R  O/ h

( k. ^  B# e; d8 p  枝干分为三层共8片枝叶,呈对称分布。其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树冠分7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两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并装饰了西王母、力士和璧等图案。它的下部4层共插接24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有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摇钱树树干直径约1厘米,叶片最长约15厘米,最短为10厘米,每片树叶厚约2毫米。
5 D% Q6 _4 g3 @, k. ]' M& @' Y  j  迄今为止已知出土收藏的摇钱树有189株,而它们的出土分布,全部是在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年代又集中在东汉和三国,仅仅两百多年后到西晋就完全消失了。如果绘制一份摇钱树出土分布图,就会清晰地发现,这种分布是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状态,越往周边去出土的密度就越小。
$ n- D" Y, V9 ^7 f2 d* d4 G9 A6 y9 l& Q9 ^- R- S

9 A! B0 f& ?) e$ e1 _! I9 W
$ ]5 u9 N" L. }6 g: u+ U4 `)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3: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乙墓中的NB文物
$ Q7 A; I+ X4 e* v+ {4 z1 {
  曾侯乙墓“外棺”

2 u! C$ q% G; k" _5 a
Z[_(BZMA`B6MEV5B4EQ_S4E.jpg

1 s5 y1 g% |. R% I: r      战国。大型漆器。长3.2米,宽2.1米,高2.19米。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 M) |4 x) {. f0 v* x
WY4L8$`1Y]27_@1P}@AW2UY.jpg

! ?; q4 F5 Q  l+ J; u! F) H0 T        这具棺木为战国时期古曾国诸侯乙的葬具,形制硕大,结构奇特,棺外壁漆绘各式纹饰。该棺不仅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地文化风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4 _  R! j4 ?# z) j
! r: j. i' p, M; Y& y* D$ K
  这具外棺结构十分复杂,由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棺盖上有12个伸出的铜钮,底下有10个圆形兽蹄形足,足上有10根铜立柱,立柱之间用木板嵌装。更为奇特的是外棺一侧的下方,开有一门洞;有学者推断此洞可能是为墓主人留下的灵魂出入之口。
- C' b  {; w  L: L: c) f8 p
QTAF2I_U}E[OFSY[7BWT]9T.jpg
0 x6 ]" r$ n* b) h; I; e
- C1 c9 V3 a3 M: [7 U6 ^
(曾侯乙内棺)
# L: y; K/ u  H4 }" T+ m1 [
1 i9 k. n2 ^4 A4 z4 i3 q3 K6 T
  与这具外棺相比,里面的内棺更加精美,彩绘图案更加华丽。内棺形制略小,棺身遍涂朱漆,其上彩绘具有神秘色彩的装饰图案。图案中以黑、黄色漆绘各种形态的龙、蛇、鸟、兽、神等,绚丽多彩,具有战国时期楚地文化当中神秘浪漫的色彩。" B* ]" I% f5 W
  曾侯乙“青铜尊盘”5 {) G, L7 }5 G% f% J3 d7 V+ U5 |. p
5`%%[~[X0I~XD0@2]`7MBOW.jpg
0 E+ H4 q) I( R6 [4 W- U$ |- ^
( c) M  R, T5 @6 Z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 是采用“失蜡法”的铸造方法。(16. 淅川出土“云纹铜禁”也是采用“失蜡法”。)2 G* `2 p4 P- b6 G0 H2 j
  ps:光看着都觉得眼睛有点花,制造这件尊盘的人真心厉害!!!
, q$ w3 j) L- i9 ~) Q  各种繁复,现代人弱爆了!!!!. x0 ?8 h- O9 W9 n8 j
4 F. b/ K0 v3 y  X4 C3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3: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文化( f) F0 x* g; e4 @; W
  红山文化“女神像”- q! m# {5 x9 p' c- L; [

7 w8 _/ C4 p" k RSH`VHㄨㄚ{C]418 " Q( ]; N5 G; R; y4 \5 b! Y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代表作。
( q* @+ B, \. ?; _, \3 p% W8 ^, w2 _6 R' ?$ ]6 p# L1 @! G
  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3 q- c0 N; p0 v! l
  红山遗址同时出土了一大批玉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玉龙。如下图:
, ]5 }) z5 y1 X( Q- ?3 ^* Y9 S 7.jpg 4.jpg
" [" H+ v6 p2 F& k7 Q/ b     目前已发现的原始玉雕中,时代较早、工艺最有特色的,首推红山玉雕。红山玉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6 G+ H- \5 ^6 E5 E*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华夏银行的LOGO就是这只龙哦~~~~~~~~~
3 Z# g1 V/ Q  K6 g2 _. [+ ^2 N, H' C) w* O5 d
  女性雕像多见于欧亚大陆西端,从旧石器到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艺术史家称之为史前“维纳斯”,人类学家多称为“生育女神”。中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发现有类似雕像,在东北均有出土,唯有红山文化中女神崇拜或生育崇拜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7 Q5 w7 V* `! l1 T4 n  生殖崇拜或女神祭祀只是红山文化先民宗教生活的一个方面。他们还崇拜天地,敬畏大自然,偏爱龟、龙和鸟(凤),对山川的祭祖和崇拜亦不能排除。
+ j6 L  ?& C6 r/ c7 c4 q- Y  Ps:红山文化位于黄河以北,长城以北地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但是在黄河以东以北的辽河地区,发现了早期龙的形象以及女性生殖崇拜,这也说明,在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之前,更加北方的地区也曾出现过文明。
$ V9 v6 E0 f& C
( ~) h. \* F: V! z6 e. O. R; n) O+ v0 h, H8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3: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3: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先民的智慧了,现代人被愚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3: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古物现在都无法复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4: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4: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4: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4: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4: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4: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5: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8 15: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15:0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