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一村民400余件文物建起"村级博物馆"
9 c4 w+ G R8 p) o+ p6 J) h( b 说起博物馆,很多人一般就会联想到高大上的建筑、陈列的珍贵文物,这可以让我们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然而,在莒县招贤镇西宅科村有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张安祝,他痴心于收藏,历经30年的时间,共收藏了400余件文物,2015年1月份在招贤镇政府及村委的支持下,他拿出自己收藏的全部文物在村里办起了“村级博物馆”,让村民在家门口便可感受久远的“古文化”。
) [$ |$ h- ^# o) y% T6 O5 F2 P$ R# k8 i/ J3 V0 A3 y
成为日照首家“村级博物馆”
) V) E% x! W4 I. U8 q; `4 h! r" M, U/ k J# e' }: V+ B
4月21日,记者来到招贤镇西宅科村,在村民张安祝的带领下来到了“乡村博物馆”。记者了解到,该博物馆是日照市第一家“村级博物馆”,得到了省市县级博物馆专家的肯定。“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它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古代每个时期的相关历史文化。”在所有的文物中,最让张安祝赞赏的便是镇馆之宝蛋壳黑陶高柄杯。张安祝告诉记者,蛋壳黑陶高柄杯属于新石器龙山文化遗存,也是当时一种饮酒器,口沿上翻,杯身呈直筒状,腹深壁直,圆底,套入器座内。杯身饰纤细的弦纹,座上部分凸显有不规则的镇孔,下部束腰接圈足。“该器陶质细腻,乌黑发亮,快轮成型,体轻璧薄,最薄处如同蛋壳一般,因此享有‘蛋壳黑陶’之称。”
. X: r. `8 ]: D Y% v. Z& c
3 Q8 v6 K, b& p( G0 l2 n: M8 [ 奔波30年收藏400余件文物
3 d- _1 j# J" x3 j3 [2 C {2 {8 d6 x- V5 a+ \1 M
“在我20岁的时候,我岳父在放羊的时候捡到了几个石器,当我看完之后,发现它们非常漂亮,自那之后我便爱上了收集古代文物。”如今已50岁的张安祝告诉记者,那一年他加入了山东省收藏协会,很荣幸地成为山东省收藏协会的一员,之后他每年都会跟同行在全省各处跑,奔波于各大古玩市场,这30年的时间,共收集了400余件文物。
+ @( L; a* z! {' W% G: O0 v
# f( q) K' }8 A1 Q 谈起这30年的文物收集之路,张安祝告诉记者,只能用“痴迷”与“苦”来形容。“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我买过一件战国时期的陶鼎,我花掉了身上仅有的100块钱,并且又借了50块钱才凑够资金,最终狠了狠心把它买了下来。”张安祝告诉记者,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有时候连给孩子买饼干的钱都拿不出来,但是就仅是因为“痴迷”收藏文物,很多时候他都是借钱去买文物。 / c: Y( h' b6 M2 y* y) y/ G
$ }3 B4 Z4 o- ^8 N 只为村民方便了解古文化 : ~: H0 l- }6 h& T9 k* D8 j" j
5 P, E) S2 m" F- F2 ` “之前这些文物我都摆放在家里,拿它们当作宝贝疙瘩,每天都会看一遍又一遍。”张安祝告诉记者,在镇政府及村委的支持下,最终决定在村里建起了一座办公楼,专门抽出一间屋子来摆放这些文物,取名为“西宅科博物馆”,同时,他把自己所收藏的所有文物都贡献了出来。“建立这个博物馆,主要是考虑到村民不方便去县城及市里参观博物馆,然而现在村里建设一个博物馆,村民便可很容易地参观了解古代的相关历史文化,这对村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表示。
( n- g5 Q$ F N
$ t5 h k3 r; ] ~* U 张安祝对每件文物的历史、用途都讲得清清楚楚。很多村民通过参观这个博物馆,也感受到了古文化的价值。此外,记者了解到,张安祝的这个乡村博物馆已经成为当地中小学历史文化教育的基地。
9 D; G3 H S% i& l: G, f p' {! J: B' l1 s# @. }
) j) U( E! z! @& Y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