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9721|回复: 63

古玩之道——专家 藏家 玩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6 18: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玩之道——专家  藏家  玩家
4 F* i) K; @2 F                   
4 N: u; ~# g7 Q8 X+ @+ [$ ]% r4 X
                         ——凡心论道——
     9 `1 c0 {* f) f/ X& g( g
      由于古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在这个市场中孕育了一大批专家、藏家和玩家。' p$ D3 U8 m1 ~; [7 T' V7 s8 l
      “专家”的概念是指受到专门培训、具有相当充裕认知能力并且受到权利部门认可、授以鉴定资格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是工作在文物战线。长期与文物打交道,熟知历史各个时期工艺生产水平以及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观念,熟知历史上工艺发展进程。
/ v0 o9 F* K  {$ j* M- S* q      “藏家”的概念是,对古代艺术品具有强烈的喜好,并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在实践和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个人见解和拥有一定数量的藏品,以专项居多,藏品的沉淀期很长。很多都热衷于研究,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收藏场馆以及学术研讨专著。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熟知历史各时期的工艺发展水平。6 f2 O. ~/ x7 W/ C' q
      “玩家”的概念是,长期与古玩打交道,活跃在古玩交易市场的各个层面,更多的是以此为生,他们的藏品的着眼点非常具体,因为他们的藏品还要经过藏家、专家两道关口以及市场的检验,因此,玩家对古玩的认知程度在可行性上、在实践上远远有效于专家和藏家。他们可以不懂艺术,可以不知道工艺发展史,但对于新老的判断更多的来自最值得信赖的特征。
, C+ u2 t; |! Q$ x      这是概念,实际情况是不是都是如此呢?不是!专家大多接触的是馆藏品或出土文物,由于工作的原因使他们有机会活动在市场检验的舞台上,就以为自己真是什么都知道了,信口开河,严重缺乏责任心,缺乏“知之为知之,不知则为不知”的严谨态度。由于不少专家缺乏市场的严酷性挑战,没有血与火的考验,审美观念甚至不是他们的专长,很多专家没有艺术素质。也不懂机械物理运动,不懂金相分析,缺乏重要的艺术以及审美观、甚至缺乏一定的物理、化学等必须拥有的知识。湖南省的几个专家每每出场总会洋相百出。尤其是一个中老年女人,看瓷器为主,明明一眼开门的瓷器竟然说是新东西。不少藏友惊诧,这样的专家是怎么出笼的。我们从侧面打听,博物馆内部以及文物鉴定部门更是对其鉴定水平感到不堪入目。当然专家中也有不少高手,高手的产生不是资历和工作关系形成的,一定是市场千锤百炼的成就,一定是具有艺术、审美等多种认知为一体的成就......
% n6 c2 H9 q1 n' V+ p   
9 Y2 J- q; z3 D, j2 R     “藏家”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眼光瞄准了这个市场巨大的增值潜力而作资本投入的人。大的藏家一般都会小心谨慎的参与进来,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市场的忽悠,一般都会请在市场摸爬滚打很多年的玩家参谋,也会在固定的圈子里包老保真的约定进货。对藏品的真实性的认知往往被权利和知名度左右。中小藏家就不一样了,都是自己在市场上采购,这批藏家有很多都与“玩”联系紧密。因此藏家中有不少高手,高手的产生于市场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市场性强的识别能力很强,市场性差的识别能力差。& I4 _( R6 a2 o* d
    社会中还有不少也可以纳入到藏家的队伍中来,这些人是不在市场上跑,也不和人交流探讨,是偶然或其他的机会得到了一些被人称之为古董的东西,这些东西里几乎都是现代工艺品。
6 T1 l- W# P( ?& I    ) h. B+ v) N& {) b" j
      "玩家"的概念覆盖面很大,和“藏家”有很多交叉之处。有来自农村的、城市的;学历上有大学的、还有小学的,有学美术的、还有其他专业;,有在职干部,有无业游民。有下岗职工等等。实际上“玩家”包括了很多一些不属于玩的范围但有可能发展变化成“玩家”的不少群体。我们不再沿用“贩子”等词去蔑视和轻薄。现在做古玩生意的都可以说自己是“玩家”。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玩家”是指哪一类人呢?应该是不靠古玩交易赚钱养家糊口,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而对古玩的喜爱程度很高,经常活跃在古玩市场上,随市场景气变化。业余时间都是放在古玩上面,并且具有一定知识,这里也是孕育高手的摇篮。; {. h2 `! ]& c0 F
      综上所述,古玩高手来自于古玩一线,而不是靠工作的机会走上这个台面的人!和许许多多玩古玩的人一样,专家队伍中的高手仅仅占到人数比列的十分之一。藏家队伍中真正玩懂了的也只占人数的十分之一。玩家队伍中所占的比列大大超过这个比列,可以达到十分之八。从网络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经常上传交易品的都是玩家,真品的比率很高。而经常在股估价中出现的真品的比列很低。
8 Y3 \, B$ o5 {" b1 v, r9 r+ z
     因此,古玩鉴定一般请有实战经验的玩家看是近乎正确的选择。网路上的鉴定行家一般都会是来自于一线的真正具有眼力的人参与。0 @+ G% R5 r6 r' `4 |
万历瓜楞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2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ssem03] [ssem03] [ssem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1: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5: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2: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ssem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2: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写得不错,符合实际情况。# B! f/ }( m  C
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3: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樓 的帖子

谢谢关注,当然是原创。俺从不转载和转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20: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ssem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2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心的文章真太好了!- W' X5 w$ m  @5 N
       前几天去河西走廊,路过山丹时顺便去博物馆,看了路易.艾黎捐赠文物展,恰好遇到一行省上官员在参观,陪同讲解的是一位颇具风情的中年女人,也是东拉西扯,洋相百出,好在那些所谓的官员也是白痴.一边看展览,一边讲段子!看馆的老头更是势利,看到官员出门马上关灯,根本没考虑我还没有看完,被我狠狠地斥责了几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7: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陶醉轩主 于 2009-8-10 23:09 发表
0 K% I9 g1 s! W5 ?- B6 I 凡心的文章真太好了!4 P" \" _6 O, c1 \
       前几天去河西走廊,路过山丹时顺便去博物馆,看了路易.艾黎捐赠文物展,恰好遇到一行省上官员在参观,陪同讲解的是一位颇具风情的中年女人,也是东拉西扯,洋相百出,好在那 ...
! w* o) s: _/ o! P1 Z6 r6 H7 b% e5 b# `
好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9: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9: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9: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09: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 V; ]* {& ]5 O2 [' j6 z  d  s. M# L& W9 l
[ssem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符合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9 17: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家”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眼光瞄准了这个市场巨大的增值潜力而作资本投入的人。大的藏家一般都会小心谨慎的参与进来,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市场的忽悠,一般都会请在市场摸爬滚打很多年的玩家参谋,也会在固定的圈子里包老保真的约定进货。对藏品的真实性的认知往往被权利和知名度左右。中小藏家就不一样了,都是自己在市场上采购,这批藏家有很多都与“玩”联系紧密。因此藏家中有不少高手,高手的产生于市场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市场性强的识别能力很强,市场性差的识别能力差。
) G% n2 U+ E' x  w.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4 20: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独到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3 07:4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