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795|回复: 1

德浪河谷战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5 08: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浪河谷战役(Battle of Ia Drang)是越南战争中美越第一次交锋,美军2个空骑营和1个炮兵营及空军,与北越人民军2个团交战,双方都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都认为己方是胜利者。美军在实战中大规模实践了直升机机降突击作战且有不错的表现,但与素质良好的对手交锋仅依靠其部队自身的装备显得较为脆弱。美军没有实现搜索并歼灭北越军的计划,这场战役使北越认识到火力上的巨大差距,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游击战的战术。






基本信息
  • 名称

    德浪河谷战役


  • 地点

    越南中央德浪河谷朱邦山


  • 时间

    1965年11月14日-17日


  • 参战方

    美国,北越,越南共产党



  • 结果

    双方皆宣称胜利


  • 参战方兵力

    美国 1,000多人
    北越 2,500多人


  • 伤亡情况

    美国 统计自己阵亡234人
    越共声称阵亡208人一般认为阵亡千人


  • 主要指挥官

    哈尔·摩尔,阮友安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战役背景

1963年11月,南越政治军事局势恶化,并发生推翻及枪杀总统吴廷琰的军事政变。此后,南越的军事政变与反政变层出不穷,政局非常动荡。南越陆军已经不能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抗衡。南越农村基本上被越共所控制。在此危局下,驻越美军司令官威廉·威斯特摩兰认为,南越陆军即使在美国顾问直接指挥、训练下,也难以对抗越共武装,必须投入美国正规地面部队去消灭越共游击武装。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于1965年批准了威斯特摩兰向南越战场投入30万美国正规地面部队的计划。1965年2月起,美国的正规部队开始进入南越。

美军自1950年代末期提出了地面作战部队的空中机动战术,即用直升机完成营级部队的部署、保障、撤离,并能得到攻击机、炮兵、直升机外挂武器系统的火力支援以及空中协同指挥、战术侦查等。美军为此组建了第11空中突击师来验证作战理论,把长期驻扎在韩国的原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改称步兵第2师,而以第11空中突击师为班底加上第2步兵师统编命名为新的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从而两个师进行番号互换。因为是运用新的战术直升机运送所以在越战时又称空中骑兵或空中机动部队。1957年,加文中将担任美国陆军研究开发处处长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美军于1963年初在本宁堡军事基地组建了实验性质的11空中突击师,由金纳德准将担任师长,本宁堡副司令诺顿罩着,一步一步开始了试验和训练,从单机的空中机动训练到连排规模,后来又补充了两个旅的兵力,炮兵和其他附属部队,开始了大规模训练。由于二战后美军的主力是参照欧洲平原的战斗而准备的,都是重型装甲和高度机械化部队,在朝鲜复杂的地形中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离开公路就寸步难行,朝鲜战争以后美军高层觉得自己的士兵在朝鲜战争中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徒步攻克,很显然士兵在长途奔袭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了;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再打仗了。所以在朝鲜战争以后才决定用一种新型的进攻方式用直升机空降士兵到战场;最后再乘坐直升飞机撤离,美军对此研究出新军种(空中机动部队),这种方式被称作"蛙跳式进攻"这样方式的优点是进攻速度快士兵也不用翻山越岭了从而节省了体力;也省下了宝贵的进攻时间,缺点是直升机容易被敌人的集中防空火力击中(比如RPG火箭弹)。而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时候直升机大多数被用来运送伤员而不是战斗任务,好像唯一的一次投送兵员到共军后方还没什么效果,而传统的伞兵部队在二战中就显示出了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在朝鲜和越南这种复杂地形里更是无能为力,而新型直升机的出现使得与之配套的新型部队和战术有机会得以实施。因在1965年6月至11月,新编的第1空中骑兵师(空中机动师)完全部署到南越的西原(即越南中央高地)安溪地区。即新的第1空中骑兵师是由第11空中突击师与第2步兵师合力组建;而远在韩国的原第1骑兵师则被改编为第2步兵师。当时全师编制1.6万人,拥有400余架UH-1直升机为主的直升机。

西原地区地处南越中部,1964年开始北越正规军沿着胡志明小道南下,如果北越方面占据这里可方便地向南越实施渗透,南越有被分割为两段的危险。1965年九月安溪附近计有两个北越师级部队,在归仁以北沿海的平定省低洼地区为第3师,中央高地的百里居以西靠近高棉边界地区为B-3野战军区。原负责越南中部三角洲的周辉敏奉派为B-3野战军区司令,辖有三个北越步兵团(33团、66团、320团),该军区并指挥地区游击队越共H-15营,配有迫击炮及防空炮等重武器。北越军企图以"围点打援"的战术打击敌军,保卫南北运输走廊以及后方根据地。美军在这一地区展开搜索利用直升机机降突击作战企图"抓住并消灭"北越军。德浪河谷之战是发生在波来梅战役期间的一次战斗。



折叠编辑本段战役过程

1965年11月,美军第1空中骑兵师第3骑兵旅在西原地区波来古以南40公里的波莱梅(Plei Me)的基地遭到越共一次不成功的武装袭击。美军没有伤亡;美军第1空中骑兵师第3骑兵旅在波莱梅附近持续数天搜索越共武装撤离踪迹但一无所获。也不知道有多少越共参与了偷袭,于是驻越总司令威斯特摩兰将军命令美军向西搜索该股越共武装一直到越柬边界。根据截获的无线电信号在德浪河谷地区发现北越军的踪迹,第1骑兵师第3旅旅长布朗上校(Thomas·"Tim"·Brown)决定派遣第7骑兵团哈尔·穆尔陆军中校指挥第7骑兵团第1营利用直升机垂直机动战术乘直升机进驻靠近德浪河谷的朱邦山下的"X光"着陆区(LZ X-Ray,位置13°34′4.6″N 107°42′50.4″E)。

第7骑兵团第1营兵力767人。营长哈尔·摩尔来自西点军校,曾经在朝鲜战争过后自愿参加伞兵跳伞训练后加入第11空中突击师,兵员中有日本人;中国人;黑人;西班牙裔;犹太人,与美国人。人数包括:A、B、C共3个步兵连,每连6名军官、164名士兵,辖3个步兵排与1个有3门制的81毫米迫击炮排,步兵排辖3个步兵班与1个编制2挺M-60轻机枪的机枪班;火器连为D连,辖1个侦察排、1个迫击炮排、1个机枪排,5名军官、118名士兵;营部与营部连编制14名军官、1名军士长、1名准尉、119名士兵。其中军士长来自第82空降师,并且曾经在朝鲜指挥过四个空中大队。1965年由于美国总统约翰逊坚持不肯实行紧急状态来延长士兵服役期,所以第7团第1营在8月15日在东海岸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登船赴越南时,已经减少了一批尉官和100名服役即将期满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充分受过空中机动作战训练的老兵。新补充的尉官缺少任职带兵的教育与训练。其中一个上尉来自乌克兰;而另一个上尉来自波多黎各,9月底,该营缺编88人。至10月、11月,又有10名士官、149名士兵按期离队归国。

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时48分,美军哈尔·穆尔中校伴随着一声Garry Owen的口号之下率下辖第7骑兵团第1营的395人在30分钟的炮兵、航空兵火力准备后,用16架UH-1休伊直升机以空中运输的方式分4批降落在德浪河(Ia Drang)畔谷地。预先用直升机吊运第21炮兵团第1营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进驻"X光"机降区以东后方的"法尔肯"着陆区建立炮兵阵地充当火力支援。

美军情报显示那里有北越军一个营活动,实际上当地有3个团,十四日北越军负责伏击任务的步320团已先行出发,步66团及步33团正完成集结,准备开始运动,X光著陆区正巧落在北越部队集结地区的中央位置,现场北越军指挥官是B-3军区副司令阮友安中校,判断美军着眼于突击其秘密基地,因而立即下令其步66团及步33团向美军发起攻击,各营、连陆续自西与南面逐次加入战斗,并以无线电话通知先头部队步320团迅速回转,同时向位于曲逢山以南的越共H-15营发出支援要求。

第7骑兵团1营在向四周推进占领著陆场时,即与北越步66团9营遭遇,B连首当其冲立即爆发激烈战斗,B连2排在最外翼而遭分离,北越军强大攻击压力下,该排迅即被包围。排长为赫里斯中尉;后因中弹失血过多而不幸阵亡。此时C连刚著陆,立即在B连左侧展开120码的防御正面,未几,即遭北越步66团7营先头连的攻击,而北越军步7营营长黎先化少校发现美军暴露的左翼为突穿的捷径,迅即投入其主力向东包抄,所幸美军骑1营D连(兵器连)机枪排,于15点20分及时部署于C连东南方,以6挺M-60机枪火力适时的堵住缺口,重创北越军步7营于干河床的开阔地,而守卫其左侧为该营8门81迫炮所组成的阵地,该排,除要以火力支援全营战斗,并以步qiang协助防御战斗。

十四日午后,敌人从三方面猛烈攻击著陆区,惟第7骑兵团1营仍能在炮兵与空中火力支援下,阻止北越军于着陆区四周外的丛林中,确保著陆场之完整。英勇的直升机驾驶员则冒著北越军密集危险的防空火网来回穿梭起降,运进弹药、食物、饮水与载离伤患,当日有两架休伊直升机遭北越军击中,坠落于著陆区的边缘。

16时20分第7骑兵团1营为解救被围的B连2排,以A、B两连并列发起攻击,但立即遭敌强力反扑,双方伤亡不断增加,此时天色渐渐变暗美军只好撤退,然而在敌前脱离战斗不易,且支援的炮兵连在没有烟幕弹状况下,摩尔营长只好依他在朝鲜战争的经验要求施放黄磷弹(WP),黄磷弹的烧伤效果,对北越军产生心理上的震撼,美军始顺利的脱离退回阵地。

17点00分第7骑兵团2营B连空运进入X光著陆区,占领西北方之阵地并任营预备队,至此摩尔营长始完成环状部署,以及有可以应付紧急状况的预备队。入夜前,第7骑兵团1营除B连的一个排(仅存12名并由一名当时唯一军衔最大的绰号叫"野蛮人"的中士带领继续抵抗;排长与其他班长均阵亡)过于突出而遭200名北越军包围孤立在外。营主力为确保阵地完整,收缩其四周防御线,以消除阵地间之间隙。一整夜北越军不断袭扰与刺探X光著陆区周边地区,但从猎鹰著陆区发射的炮火,使其无法越雷池一步。当日战斗,该营官兵自395人减为305人。

十五日始晓,摩尔营长准备向西发动攻击,要求各连派出斥候向前搜索200码,各连搜索队仅前进150码,即与大批敌军遭遇,在交火后撤退,同时警示敌军之来袭。北越军原订与凌晨2点发起攻击,受限于空袭与部队迷路,延至6点30分,始以二个团兵力(含越共营)自三方向发起的攻击,步66团7营为其主攻,指向美军C连正面,北越军的直射武器与迫击炮则更为精准,战斗激烈至近接白刃战,北越军几近突破美军阵地,迫使营指挥所空军前进管制官发出「断箭」密语(即表明美军部队与敌人作战有被击溃的危险),紧急调集全越南在空战轰机支援,实施近接轰炸,美军始稳住阵地,9点10分当步C连阵地正值危急之际,第7骑兵团2营A连奉命增援,在敌火威胁下直接飞入X光著陆区参加战斗。在3小时激战中,美军以不中止的炮兵火力,以及15分钟临空一次的空中支援火力下,仍造成第7骑兵团1营C连士兵42人阵亡,重伤20人。

第5骑兵团2营奉命从地面增援战斗,08:00时于X光著陆区东南方2公里处,命名为胜利者着陆区(LZ Victor)著陆,直至中午始徒步运动抵战斗地区外缘。第1空中骑兵师部另空运二个炮兵连,于距离战斗地区北方约8公里之哥伦布着陆区(LZ Columbus)占领阵地,以加强对X光著陆区之直接支援炮兵火力。13:15时第5骑兵团第2营营长塔利少校在与摩尔团长协调后,负责向北方攻击以解救被围的步兵排,以及东北面之防御责任;第7骑兵团1营则向外推进200码以扩大其防御圈。

午后不久,北越军南方大片地区,突然发生数百计的隆隆爆炸声,烈火有如一巨大「火毯」无情地横扫地面,此乃18架美国空军支援地面战术用的B-52轰炸机,正在高空中四平八稳的将炸弹投入此地区。此时战斗渐趋缓和。越军指挥官深切瞭解阻碍其获取胜利之主因,为美军直接支援炮兵火力,仍决心将在德浪河北岸的步66团8营,攻击美军部署于哥伦布着陆区的二个炮兵连阵地。

十六日晨北越军仍继续攻击,主攻仍指向原C连正面,凌晨4点22分至6点27分,北越军共发起四次冲锋。由于摩尔营长已于昨夜以第7骑兵团2营B连接替该营C连之防御正面,B连进入阵地后,迪杜里克(Diduryk)连长即细心的重新部署机枪阵地,完成火网编成与设置炮兵集火点,以至於北越军皆无法突入其阵地,宣称造成北越军超过200人阵亡,B连仅6人受伤。

9点30分第7骑兵团第2营营长麦克代尔中校率其余部队(C、D及HQ连),空运抵3哩外的哥伦布着陆区,于中午徒步行军到达X光著陆区北方外缘。

十六日午后战斗平息,北越军大部已撤走,估计经三日战斗,北越军阵亡人数已超过千人,美军阵亡79人、受伤121人。下午3点饱经打击的第7骑兵团第1营被空运载离战场,返回百里居基地,地区作战任务由后续抵达的第七骑兵团第二营接替。此役之后第7骑兵团第1营元气大伤,中尉排长阵亡好几个;一名连长受伤,同时士兵死伤惨重。

十一月十七日早上9点第7骑兵团第二营(欠B连)在第5骑兵团第二营之后,沿前日来时路线向哥伦布着陆区运动。美军骑兵部队离开X光着陆区后,11点17分美空军B-52轰炸机临空,对曲逢山区投下800颗500磅炸弹(200吨),所形成的「火毯」可使范围内的一般野战工事失去防护作用。11点38分第5骑兵团第2营抵哥伦布着陆区,第7骑兵团第2营则转向西运动约2哩外一个较小的林间空旷草地,命名为阿巴尼着陆区。

第7骑兵团第2营的官兵背负重装备于高山丛林中行军,1157时进抵目标区林空边缘,该营已三天两夜未曾休息,官兵已累得筋疲力尽。任前卫的A连派出两步兵排进行区域搜索,营长麦克代尔少校则召集各连长,至前方指挥组位置研讨尔后行动,全营除派出少数侧卫外,部队仍处于行军纵队状态(长径约500公尺)。

此时奉命攻击美军炮兵阵地的北越步33团之步1、2营,则在美军第7骑兵团第2营的正前方,其团预备队为刚到达的步66团步8营新锐部队,正在西北方附近树林内集结,其周边警戒兵向步1营营部报告有美军大部队接近。

北越军步33团步1营立即以其现有的兵力攻击美军先头,步66团步8营于美军行军纵队之东北方展开发起攻击.下午1点20分时北越军以迫击炮先行射击,随即发起冲锋,两军迅速爆发激烈近接战斗,由于地区内杂木丛林与象草浓密,能见度有限,敌我识别不易,北越军很快的就冲入美军阵地内,将美军切成数个片段,美军炮兵阵地虽然就在附近,由於敌我陷入混战,炮兵火力支援效果受到限制,直至A-1E攻击机(天兵式)到达,投下燃烧弹及250磅炸弹,始缓和北越军之攻击压力。已抵基地的第七骑兵团第二营B连再度奉命投入战场,于终昏前空运抵达阿巴尼着陆区,入夜后第7骑兵团第2营在著陆区及纵队后卫连建立两个四周防御阵地,其间失散之各连士兵,则在夜间与突入之敌军,遂行个别近接战斗,甚至演变为肉搏战,经彻夜激战,次日晨北越军始撤退。遇袭的第7骑兵团第2营在一场遭遇战中阵亡155人,负伤121人,打死北越军403人[1]

美军宣称击毙越共1037人,估计越共总伤亡在1500以上,(摩尔书中出现两次伤亡数字,第一次宣称击毙越共1000余人,第二次严重缩水至600余人)有关击毙越共人数可以说肯定有所夸大但基本准确,因为其中许多是美军在战斗间隙清点出来的,实际上越军该部此战后早已经丧失战斗力了(根据北越军方面邓武协将军的所谓"记载",德浪河谷之战越军阵亡208人)。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作品

2002年的好莱坞电影《我们曾经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即是描述这次战役的剧情。由梅尔·吉布森主演,这部电影改编自纪实回忆录《越战忠魂》(We Were Soldiers Once ... And Young),描述1965年越战中发生的德浪河谷战役。这部回忆录由当时在德浪河谷采访的战地记者乔瑟夫·盖乐威(Joseph L. Galloway)与穆哈尔三星中将(Hal Moore)花10年时间写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5 2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4-4-17 06:52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