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860|回复: 2

沧州故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30 22: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是秋后的一天,将近晌午,大约11点多了,但还是临时决定去沧州旧州镇的老城踏足一番。于是赶忙准备好寻古探幽的工具下的楼,坐上通往那儿的车一路而来。

    沧州这片土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齐、赵三国交界。秦统一中国后属巨鹿郡。西汉高祖5年(公元202年)建城。西汉时设渤海郡,领26县,郡治浮阳,就是这座古城;隋开皇18年(公元618年)改浮阳为清池,州治还是此地;直至明永乐靖难之役,沧州城毁,州治迁至长芦(现在的沧州市区)。前后历经1500多年。

    提到沧州,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城市的图腾----铁狮子。据1933年修订的的《沧州县志》记载:铁狮,在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三字,右项及牙边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个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个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漫灭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大周广顺三年”当为周世中宗柴荣即位三年,为公元953年,距近已经有1055年。1984年铁狮移位时称其重量为40吨。铁狮的铸造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经研究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的。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注,共用范544块。在日本侵华占据沧州时,曾将铁狮掉落的下巴取走做冶炼实验,打算把整个铁狮冶炼后制成枪炮。但没能把它融化,铁狮因此躲过一劫。建国后,文物部门曾试图对铁狮破损部位进行修补,至今没能找到与之焊接的材料。

     历史经受不住沧桑的巨变,一如巨石抵不住滴滴水珠的浸穿。念往昔,这仿文殊菩萨坐骑造于大周广顺三年(953年)的铁狮子是何等雄姿:身披障泥,背负巨大仰莲圆盆,前胸和臀部铸有束带,头部毛发作波浪形披垂颈部,昂首怒目,巨口大张,仰天怒吼,好不威风。清李云峥作《铁狮赋》赞曰:“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往日不可追,就是如此天工开物的神狮在今天却受伤了,而且伤的很重。在人们用带粘性汗液的手年复一年所谓理性的爱护后,赖以生存的保护膜渐渐被腐蚀殆尽,失去生存法宝的铁狮子的日子就不再那么好过了。铁锈肆虐的吞噬着它的躯体,先是镌刻腹内的金刚经文模糊的无字可寻,然后是腹部开始破裂,尾鞭掉后不知何年月被谁当作废铁给卖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嘉庆年间一场足可以天荒地老的飓风又让神狮的下巴随风而去。如今的铁狮子不要说河东狮吼就连来自灵魂深处的呻吟声也难已发出了。褪去了本色,抖落了铁魂,剩下的仅有骨架的铁狮在支撑着,支撑着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明天的支撑能否坚持到,无人能知道。

    铁狮子和铁钱库展览馆已经去过多次了,对于没有去过的人来说,没看是一种遗憾,看了更是一种遗憾,个中原由,无法诉清,因为历史和现实的情结纠缠在一起,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对于外地人来说,只是为铁狮子慕名而来,不知道沧州古城的内在价值还体现在它蔓延数里的老城墙,尤以南段保存最佳,即使沧州市里的人知道的也不太多,这不能不更说是一种遗憾。

    古城形似卧牛,其状是有城墙的大致走向展现出来的,现在尚存南段和西段,北段和东段则破坏殆尽。尽管如此,现存的城墙仍在继续遭到破坏和蚕食,想来令人无奈,无奈于世俗的势利,即使上千年的老城墙也只能犹如浮萍随波逐流了。南段先东南走向,后正东西走向,再往西北延伸,最后淹没在华北油田在沧州旧州镇上的采油三厂中,中间虽有间断,但主体仍然比较雄伟。墙体裸露,一层层夯筑而成。墙壁陡峭、宽大,高7米,周长约15里。历史上攻打沧州的战争都异常的惨烈,旷日持久。推测其中原因首先是沧州人好勇无畏,殊死抵抗;另一方面是沧州城墙坚固高大,易守难攻。因此,沧州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多次城破后遭屠城。老城墙和老城一样,在明朝初年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后就一直默默的任由历史的风霜吹打沧桑老去。

    下的车,本打算沿通往铁狮子和铁钱库展览馆的公路往南走,去更南的老城墙处探寻。我知道此时的老城墙上必是杂草丛生,上面满是茂密的酸枣树,肯定攀行困难,尤其是酸枣树的荆棘更是让人望而却步。正考虑是否还前行,突然路西突出的一个高台吸引了我,决定临时改变路线,折向台子而去。行走在已变为耕地的城墙遗址中,你会被地里、沟底随处散落的砖瓦、陶片所吸引。砖瓦在在土地上,都泛着白光,那是盐硷从砖瓦中析出造成的,远看好像结着一层霜。沧州旧城位于九河下梢的沧海之滨,自古就洪水泛滥,泛滥的洪水曾多次横扫沧州古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那些白霜就是土地严重盐硷化的证明。通过观察便会发现这些瓦片多为唐宋时期的布纹瓦。陶片种类很多,主要是红陶和灰陶。有陶盆、陶罐、陶碗。不管是红色还是灰色陶罐上的罐耳都是双耳。灰陶的做工和烧制的质量明显比红陶好。灰色陶器上有绳纹。瓦砾中偶尔看到一种白色瓷片,可能为宋代瓷器。沟塄上的荒草很深,伏下身发现瓦砾中夹杂的碎骨分外刺眼。有人的头盖骨、腿骨、肋骨。肋骨较细,应该为女性或儿童的。这不由让人想到《资治通鉴》记载:909年,吕兖选男女羸弱者,饲以麹面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这些白的刺眼的人骨很可能是被宰杀、分解、蒸煮,食后遗弃的。这些磷磷白骨被榨很酥散,没有一点骨胶之类的东西了。可见《通鉴》的记载是准确无误的。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正始》一篇中说: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见五代时期的沧州已经到了人性泯灭,同类相食,亡国亡天下的境地。看着脚下这些白骨,想起那个吃人的时代不禁让人毛骨悚然。当然,历史上沧州古城多是军事战略要地,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量白骨也有可能是多次战争所导致,尤其是遭受屠城的恶果。无论怎样,今日的天下和谐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走近台子,细细考寻着。台子呈土丘状,共三座,东西排列,中间间隔处现已被开垦为耕地,每段距离约百米,当地的土户叫之“皇上台子”,处在古城遗址内的中部偏北位置(南距旧州供电所避雷塔约百米)。民国《沧州县志》曾有记载:“旧城(指老城遗址)内有一埠名皇上台子,雨后每有少许金器出现,重不过钱。故风雨后,居人辄往寻之。曾见有售此者:曲茎长六七分,其下如铃或如勺,揣其状似妇女之耳环,制极奇古。”经实地考察发现,三座台子大致相似,尤以东台子最为显露古风,台子的内部夹杂有许多残砖碎瓦和碎骨,更确切的像是土、砖、瓦、陶瓷片等堆积而成;其东边沿断崖下是当地人深挖而成的坑塘,其间长满芦苇。我独自一人小心下得东面的断崖下,在芦苇掩映下的台基侧面壁上第一次发现有一看起来还保存不错的地下通道,洞口呈拱形,东向,上砌砖,色青,体大厚重。洞内曲折蜿蜒不知通向何处,地上淤泥土层很厚,大概为水塘里的水长期倒灌和洞壁上的落土所致。站在洞口直面四周,头上是直立陡峭的台壁断崖,身旁一步开外则是浓密高深的芦苇荡;秋风起处,苇叶摇曳,置身透着历史苍凉的其中,让人禁不住疑心于这台子的前世……

     打开史书,答案似乎就在眼前:历史上曾有过自己显赫与光荣的沧州老城在959年迎来了一位特殊人物,那就是神武雄略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周世宗精明强干,志气弘大,内政和军事,都取得过不斐成就。959世宗下诏亲征,收复北方失地。柴荣率领步兵和骑兵共数万人从沧州北上出击,仅仅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占领了契丹把守的三关: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内)、益津关(今河北文安县境内)和淤关(今河北霸县境内),还有宁州(今河北青县)瀛州(今河北河间)和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三州,总计有十七个县,是五代时和辽交战取得的最大胜利。“周世宗北征契丹驻跸古沧”(万历三十一年《沧州志》)这对于沧州郡守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必定要修离宫别馆,不管天子是否临幸于此,有此意愿那就万分的去准备着,况且还真的的到来呢,因此大兴土木那是肯定的。从土台的规模和高度来看,当时一定用了大量土方,而根据就近原则,取土地点也肯定是那“万人坑”,由于大量用土,也必有广且深的大坑存在。由于没有实地考察,只能推测有两种可能:一种为当时合理利用将此改造成花园楼榭,成了一个水上花园,后来在某场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城破,所有的建筑物也化为灰烬,当然也包括此离宫,已成土丘的台子不可能再有帝王驾临,但那毕竟是为皇帝修建的房子倒塌后所留下的台子,所以仍被冠以“皇上台子”,而水上花园则成了失败者的坟墓,无数人被屠杀在此,随着时光的流逝,后继者叫之“万人坑”,有台子上大量白骨为证;另一种可能,因皇帝用兵北上必有大量兵卒驻屯,于是此被改造成了阅兵场,后来被当地老百姓街头巷尾的称作“万人坑”,这也是不足怪的。注目水塘,在芦苇和水的笼罩下掩盖中默默无语,真正的事实怎样现已无从知晓,只能由后来者凭空去浮想联翩历史真相背后的故事了。

……

    夕阳下,孤独地安卧在荒野中的老城虽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繁华与刀光剑影的交织,但仍然显得浑厚、凝重,犹如一卷卷古籍典章叠积在那里等待后来者去解读。老城的古韵迷醉了远行客,待转身,已是残阳西沉,长河落日。回到寓所思绪化作笔下的文字,仍不能自已的我脑海里突然想起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要用惆怅哀婉的韵调才能道出其中的苍凉和无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残存的砖砌地道口门,呈拱形

东皇上台子下的地道口(里面有南向和西向两个分洞)

在老城墙南段东向北坡发现的一“官”字板瓦

东皇上台子上的筒瓦残部

东皇上台子侧面

东皇上台子东皇上台子上的筒瓦残部,敲之有金石之音


绳纹砖

残瓦碎片叠积的皇上台子侧面

残瓦碎片叠积的皇上台子侧面


残瓦碎片叠积的皇上台子侧面其中夹杂着白骨


东皇上台子下的地道口(里面有南向和西向两个分洞)

老城墙上的断瓦残砖

城墙上面布满酸枣树

初春下的老城墙

秋果累累的酸枣树

班驳的老城墙

向远处延伸的老城墙





































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1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20: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图全部没有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4-3-29 23:2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