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209|回复: 1

砚台之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3 17: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盛世收藏网 2016-09-06 02:56:41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说:“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早期的砚台,就是用一块小砚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研墨。直至汉代,人们发明了人工制墨,可直接在砚上磨墨,砚台才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到了宋代,自上而下贯彻全社会的审美趣味同样反映到砚之上,宋人不仅注重石质,亦讲究造像,一扫汉唐的单一风格,雕刻图案和技法上也有更多讲究。可以说,从宋砚开始,砚台开始逐渐从单一的文房发展为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品。
  天心砚
  高15.3厘米,宽15.3厘米,厚3厘米
  铭文为:“月到天心,清无纤翳。惟邵尧夫,知其意味。天既成象,地亦成形。一融一结,妙合而凝。此石殆偶,聚其精英。—— 嘉庆甲子九月士奇铭 高”
  该砚铭是根据纪晓岚的砚铭改的。纪晓岚在《端溪有眼砚铭》中写道,“金水两星,恒附日行。天既成象,地亦成形。一融一结,妙合而凝。此石殆偶,聚其精英。”“惟邵尧夫,知其意味。”邵尧夫,北宋哲学家。他虽然不像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无论才干还是品德,都不亚于诸葛亮。
  清代蚕纹端砚
  高20.4厘米,宽13.3厘米,厚2.9厘米
  铭文为:“赐太子太傅尚书房总师傅大学士 朱珪”“命南书房供奉翰林院侍讲 臣 黄钺敬刻”,“拂拭琼瑶润,追寻翰墨腴,事惟修禊远,迹似米颠摹旧。赏山庄秘新题。御藻敷右文昭。俭德抚器仰。鸿模 臣 刘墉”“纯为体而静为用福寿延长 (闲章)唯精唯一”“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
  (图片来源:于扬)
  唐代紫端箕形砚
  宋代双池抄手
  10.5cmx9cm2.9cm
  元代三足砚
  直径22cm
  明代特大蝉形抄手
  29cmx20cmx6.4cm
  明代蝉形
  29cmx20cm
  明代海棠池抄手
  28cmx19cmx5.4cm
  明代特大云龙砚
  32cmx21cmx5.2cm
  明代绿端抄手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3 2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19:32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