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437|回复: 2

收藏宋瓷者都是悟道之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3 1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镜塘轩主人 于 2020-4-24 15:47 编辑 4 ]' I- a4 M( {* [7 U8 {

# }/ C! H& d  G4 H: |宋瓷之盛,盛在南北争鸣,南北齐放,如汝、官、定、钧、耀州、越窑、龙泉、湖田诸窑,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宋瓷之美,美在器形,美在线条,美在素面朝天却釉色可餐,宋瓷有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精气神韵十足,极简至洁却如画似诗,与西方极简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艺精品高”是对宋瓷的极致高度概括,宋瓷不仅有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更有超越艺术范畴的深刻文化内涵。
0 c8 ?; q9 ^& D9 M; h2 j8 E8 [
* A9 a; b' Y+ U# ]0 X8 q1 x6 m 22.webp.jpg
7 n/ ~, B9 G# I$ Q2 i3 J1 K3 ?: Q) |/ r# y% P& J
如龙泉经典之梅子青、粉青(天青)二色,均贴近自然,来源于道教思想,所谓“道法自然”是也。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天青色,是雨过初晴后天空的宁静柔和,清澈明净如洗,幽蓝深沉似海;梅子靑色,是青梅累累坠于梢头的青翠欲滴,似能触动味觉,透进人心,浓郁蕴藉,含蓄微妙。其中天青之色尤为大宋徽宗所崇尚,成为一代审美趋向,寄托了宋人的追求和向往。
3 T1 t! X1 m: x# T; u$ [6 s( f# i
23.webp.jpg + w0 ]0 M8 E; z
) _& @8 U- y0 G6 b0 k
当下的中国藏人,在审美取向上大多趋同。比如对元青花,成化斗彩,清代官窑珐琅彩的追捧,注重的是表面的工艺水平,崇尚的是富丽堂皇的视觉快感和心理快感。例如乾隆官窑瓷器,有许多草原文化的痕迹在里头,铺天盖地的纹饰正象草原上的花草一样万紫千红。这样的风格,这样的美学表达,实际上偏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核心,毫无含蓄典雅,平和深?可言。
. ^2 V9 R, b/ _6 Q
8 n+ w. |; d: S7 i+ z: p7 _" g1 L 24.webp.jpg
) S1 {% O0 W, v' Y9 k9 M1 [" C4 \! R4 F
以陶瓷工艺史的角度而言,明清瓷器工艺确实有不少发展创新,其技术水准甚至达到制瓷史上的巅峰。但以人类文明史的范畴,此时已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些手工艺上的小进步又如何与西方划时代的变革相提并论。相比之下,我们的宋人,在一千年之前,在全世界还没办法解决从陶到瓷的升华之际,却已将瓷器烧得炉火纯青,诸窑口诞生出许多至今都惊艳世人的惊世之作。所以我们要立足全球视野来看问题,纵向横向角度相结合来看中国陶瓷。" b% ]0 S7 J( B6 N# x  K) [
5 h6 e; c8 g3 a4 l2 ?# h

1 W, W* X5 j: G& \+ e
25.webp.jpg
& V$ C- h3 ^3 ^. x* j% r  K5 y. e. b
当我们追捧热炒元青花,明清官窑时,享受富丽堂皇的视觉盛宴时,有没有想过,在消费之后,有谁再来托你手中的盘呢?外国人早已经清盘了,口袋里装满了银子,再也不要这些工业革命时代的工艺品了,有人说得更露骨,“艳俗”。这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浅表性审美。. Z. _/ K- b) [

! p# V- d1 l' `; c 26.webp.jpg . I5 k$ ]0 P4 x
1 j; d) q% m7 t: C% T7 Z6 z
欣赏一件精美的宋瓷,让灵魂为之激荡。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宋瓷,收藏宋瓷。哪一天能和宋瓷对上话,那就“悟道”了。+ h, O5 v4 p% p% O" X/ R3 [

6 P6 a5 H' {7 _$ x文章来源网络,想要了解更多藏品,请上网搜索。( v; `! _- `% l/ Z

$ n/ ~. e) A+ [% t! c0 h  {' t* |% o: ]  c3 y& r3 o- \7 o4 w

* I5 J% F2 Q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8 08: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22: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欣赏欣赏欣赏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14:51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