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岗,明代玉雕大师的名垂青史!
! r( @4 K* `1 ?2 F- P4 I | |
* ^) C, O: \; @2 X" @7 _5 S: q9 B) c! h# m/ _' D d8 {
0 \( c' R# i, m: i
中国制玉的历史从原始时代算起已有几千年,苏州自宋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制玉中心了,其中不乏能工巧匠。但最有名气、对现代制玉工艺有深远影响的当属明代制玉大师陆子岗。5 K- e4 a+ @9 ^% } D
陆子岗,一作子冈,太仓人。他是中国玉文化史上第一个坚持把自己的名字留在所有作品上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大胆创新,改革传统技艺对玉石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
9 q2 u8 |2 E! a2 }8 ? 明代是程朱理学发展到极致的年代,社会上早已牢牢树立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尊儒风气。然而,陆子岗的精湛技艺使他以一个“下贱”的工匠身份成为一个备受士大夫推崇、敬重的角色。他制作的许多精美玉器,成为士大夫和收藏家的偏爱之物,一只簪的价格就高达五六十金。其中有不少传入宫中,成为帝王赏玩之物。. |; s. |- q* q3 E
陆子岗的另一特色是每做一成品都要在不显眼处标上“子岗”二字,这在当时属一种“大胆放肆”的行为,最终,他也因自己的这个坚持而获罪。相传当时皇帝命他做一套玉壶,并严令其不得署名,但他还是在壶嘴儿内部精妙地隐藏了“子岗”二字。后遭人告发,被判“犯逆”罪处死。
8 R& Y |/ g: \! G. _/ u 现在世面上存在的子岗款玉器已成为价值连城的国宝级藏品,连那些仿子岗款的玉制品也备受推崇。全国各地的玉雕大赛也经常以“陆子岗”命名,以纪念这位名垂青史的玉雕大师。2 S/ g1 j; _1 p
他在制作玉器时对选料不很讲究,大多数作品都用新疆青玉,有时也选用白玉。他的创作风格一改宋朝的神秘、唯美,使玉器贴近生活、更加实用。陆子岗所琢发簪,壶杯、香炉、尊、觥等,无不规整清雅。其立雕、镂雕、剔地阳纹、浅浮雕和阴阳刻纹等线条流畅,琢磨工细。现在流传于世的玉器水仙簪制作得玲珑奇巧,其水仙花茎细如毫发而不断。史书上有一段文字记载了陆子岗对制玉艺术的追求和严谨态度:“凡刻一新月,必上弦而偏右;刻一晓月,必下弦而偏左”。意思是新月的弦一定是朝左上方,残月(晓月)的弦一定是朝右下方,非常符合现代的科学道理。2 T, M3 W |- p3 |7 ~5 M9 M
& G9 ]+ a' [* u5 n6 v& q3 N
* I+ D G; c+ N, c7 U
子刚牌——古玉第一佩 | | [size=+0][size=+0] 古玉器的定名,多数依玉器的功用,少数依形态。由于古代玉匠地位低下,加上缺乏商品竞争意识,镌刻作者名款的玉器,十分少见。在古往今来中国古玉上留下作者大名的,大概只有子刚一人。
6 e! _9 W i2 y I 子刚,也写作子冈,姓陆,江南“吴门”人,是明嘉靖、万历年间活跃于苏州的著名玉雕艺术家,也是中国玉雕史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子刚玉雕一改明代玉器陈腐俗气,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玉雕艺术中去,把中国玉雕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 a; y; ?) [% C: W: y 子刚一生创作了众多玉雕作品,有精美绝伦的婴戏图玉执壶、环把带盖玉卮,有巧夺天工的文房玉洗、玉笔筒、茶晶花插,有“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价一值五十六金”的玉簪,更有令人爱不释手的玉牌子。; |8 H4 M+ Z7 s# ?6 v
子刚制玉挂件,形若方形或长方形,宽厚敦实,犹如牌子,故简称为“子刚牌”。子刚牌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别开生面的形态上,精美的玉质上,精细的雕工于一体的艺术风范,领略到陆子刚玉雕的艺术风采。方形的子刚牌,非新疆和阗佳料不用,洁白无瑕,滋润温柔,花纹图案出类拔萃,以高超的琢玉技艺,多作剔地阳纹,以浅浮雕形式,将书画图纹表现得曲尽其美,淋漓尽致。常常一画琢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图,虽用琢玉工具碾出,仍不失画家的笔墨情趣;另一面雕刻诗文,龙飞凤舞,仿佛是名书家直接书写在其上,并琢有子刚印款。将中国的书画艺术镌刻在玉牌的正反两面,加上玲珑剔透的牌头装饰,具较高的观赏性,玩味无穷,是子刚牌存在欢迎的主要因素。6 U ~7 C( ]6 g! a
树大招风,子刚牌艺冠群玉之上,价格高于常玉,一经面世,立即受到朝野上下,特别是文人墨客的喜爱,常常供不应求,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摹仿之风,不仅明代有人暗中悄悄地仿,甚至清代、民国都争相效仿,当今苏州、扬州不少玉肆还仍在仿制子刚牌,仍有不小的市场,仍有不少人对子刚牌情有独钟,可见子刚牌影响的深远。明以后有子刚款而非子刚制的玉牌子,称为“子刚款牌”,以别于陆子刚亲手制作的“子刚牌”。# Z# M; |: n# k1 T. A% b
高超的手艺活,一般是父传子,子传孙,成为祖传的看家活儿。子刚不知何故,竟不授徒。“子刚死,技亦不传”。据传,子刚在一件龙形玉器,刻上了“子刚款”,后被人告发,冒犯了皇帝,被秘密赐死。关于陆子刚生平事迹虽支离破碎,并带有传说的成份,但仍是我们鉴别“子刚牌”与“子刚款牌”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三点,一是,“子刚牌”反映的是明代晚期高难度浅浮雕的琢玉风格,清雕细镂,一丝不苟;“子刚款牌”体现的是清代或是民国的玉器工艺,表面虽类似子刚牌,但纹里行间缺乏神韵。二是,“子刚牌”多为文人佩戴的玉牌,因而图案多具吉祥或风俗趣味,以迎合民众的需求。三是,子刚主要活动在苏州专诸巷,属民间玉雕艺术家,不是朝廷御用玉工,其玉雕作品上不可能出现宫中常见的龙凤题材,否则是犯了大忌。民间大量流行的龙凤纹“子刚款牌”,应是清末或是民国时期的玉器。: J% G; |5 t/ _1 {
4 \' B, z' l/ G! [' Z2 p
* N8 v/ N0 R! \4 {0 x | , S$ E. R/ x1 b! ]( ~1 Q
! E% r( P+ \" ^+ K* q$ @ |
. n! V% x! }( `" a- X. q# ?
4 a9 M% V$ c: _ z& y0 O[ 本帖最后由 yuyoutang 于 2010-10-10 23:5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