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634|回复: 0

清宫旧藏惊现沪上 青铜器投资潜力巨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7 11: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铜器在中国艺术品投资中的龙头地位,很早就已经确定了。宋代的《宣和殿博古图》中就记载着:故有得一器其直为钱数十万,后动至百万不翅者;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以百金购得虢叔钟中最小的一件,这件虢叔钟的原来主人——著名书画家陈均花八两银子买来的。在2001年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春拍上,中国商代青铜酒器——“皿天全”方罍器身以92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买家为一位法国人。+ N8 `% l+ z+ Y6 P
<>  青铜酒器“皿天全”方罍</P>" d+ i4 K* j! U5 J! i% G: {
<>  之所以在目前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还鲜见创出高价的青铜器重器,除了其需要非常扎实的鉴定常识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难见重量级的重器。虽然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启封”之后,零星地出现过一些重器,如1995年朵云轩拍卖行曾经拍卖过一件商代的青铜夔纹觚,估价50万至60万元,成交价为75万元,但毕竟是个别现象。但从2004年开始,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中国嘉德、云南仁恒和上海崇源纷纷推出了重量级拍品。特别是上海崇源拍卖行近日展示的一件青铜“周宜壶”,更将成为近年来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具份量的青铜器拍品,一些业内人士甚至预计,这件青铜器的价值一定不会低于500万美金。</P>
+ x1 V3 T8 M( G3 E. t7 T<>  青铜“周宜壶”</P>
. }" \2 r! p2 }$ J- o% i2 h<P>  这件周宜壶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周宜壶是难得的一对,早年均为清宫旧藏。值得注意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件器物失盖,更显出这件青铜器的珍贵。此整器周宜壶重达16公斤,通高58厘米,形体硕大。从清宫散出以后,此器曾经丁彦臣、刘体智收藏。</P>
2 W  N* z5 T3 K. M& t% A( E' I<P>  在这件周宜壶器中共有二十多字的铭文,文曰:“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于宗,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这段铭文的意思是说“周宜”为其先人“公己”铸作此祭器礼壶,用以陈享于宗庙之中,并祈子孙万年宝用。此器古朴沉稳,端庄而不失精工,器腹饰有十字带,上缀蝉纹,器颈饰凤纹,足饰窃曲纹,两耳铸作兽形,内衔两环。</P># ]' j* @/ C# e8 l$ U6 K: s
<P>  这一对西周重器曾有令人惊羡的传承研究历史。丁彦臣、刘体智递藏者最初由乾隆年间编成的金石名著《西清古鉴》著录,《西清古鉴》乃乾隆二十年编成,主持编修的梁诗正为一代名臣,曾历署吏、户、兵三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梁诗正在该器的著录中推测,此器可能是宋桓公的后人“向宜”所制。其后相继著录的有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孙诒让《古籀拾遗》、刘承干《希古楼金石萃编》、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以及《金文总集》、《商周金文集成》等巨著,总见著录达十余种。</P>
" f. r7 y* e5 m0 x<P>  应该说,影响一件青铜器投资价值的因素非常多,如器型、铭文、纹饰等。对于准备投资这个门类,或者对于青铜感兴趣的收藏爱好者来说,除了通过专业数据进行研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专业的著录书籍进行研究。从宋代开始,我国就有了专门的青铜器著录书籍,像《考古图》、《博古图录》。近现代,许多名家有又纷纷著书对于青铜器进行研究,除了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之外,还有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踏在这些“巨人”的肩上,一定会使你的投资获得更大的回报。<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3 10:26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