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玩趣二、三事
. b* _, i5 _4 {, Q9 _ A( l+ c: _1 \+ N7 _6 p: U
在我的收藏物品中,许多东西别人看来也许没有用处,甚至不屑一顾,但是我自己认为很有意思,回忆之际津津有味、赏玩起来自得其乐。
9 o5 u+ j! s( M* r 三、“青花圆筒瓦罐”的故事
- L6 V9 F/ y. T 我把玩着这个青花圆筒瓦罐,这是一个很土的白底青花陶瓷的土罐罐。罐是圆筒状,通高19公分、内深18.2公分;罐外径11.5公分、内径10公分,重月1.5公斤;罐口四边有四个带孔的耳朵,可系绳索。由于陶土的质量不够好,烧制时罐底出现了一点裂纹。2 m# T, A# u- ^ W
罐上烧制有“官渠埝管理处制”七个青花隶书字。竟查资料,得知都江堰灌区的人民渠过去叫官渠埝,但这个罐罐是什么年代生产的,在哪儿烧制的?是那一年维修官渠埝使用的?它的功用是什么:是民工盛饭装汤的还是作水壶使用的?那时侯没有玻璃器皿,是不是官渠堰管理处这个水利管理部门的取水容器还是其它什么? 一连串的疑问让我对它产生了很久的兴趣,应该有点考究价值吧。
, ?; c, v) P- S# {( r% L 这个瓦罐的得来简单又偶然。1984年大约是5月份麦收时节,我同工厂一个同事出差到四川资阳内燃机厂办事。从资阳乘客车去该厂下车后,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厂。当时天气较热,许多男女老幼的农民在收麦子,我自然想起白居易的:“妇姑掸荷食、童稚携壶浆,相随晌田去,丁壮在南岗”的《观刈麦》意景。行进中忽然看见路边一院坝有个农妇用一个筒状瓦罐和糠麸喂鸡,瓦罐上面有“官渠埝管理处制”几个字,突发奇想:这不会是过去修都江堰时,统一给民工送饭的瓦罐,即现在的饭盒吧?买下它!于是就到院坝边向农妇要水喝,边喝水边给农妇说:大嫂,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干脆把这个瓦罐卖给我们路上装水喝吧。哪个年代,大家收入不多,简单的讨价还价,1元钱成交了。20多年后,看见这个瓦罐,仿佛还是昨日之事。
* v4 p. _+ l. x/ M. H7 | 现在想来,资阳去彭县还是很远的,那时交通不如现在发达,这瓶罐在资阳出现,说明当时官渠埝修整工程应该动员了较多劳动力,规模比较宏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