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825|回复: 13

给钱就开证书 真专家也做伪鉴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11: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 ?+ A. h, r& Z% h6 s! p" L) y/ b
4 b* i* A* s3 T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8 Z2 ^  x3 x7 u$ r; R
3 X4 ]- A: E4 p0 T8 a: T

- c, |3 B: _( _7 O/ M! F$ |8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因5位“权威鉴定专家”为一假造文物“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致使银行损失5.4亿元的骗贷案件曝光,在收藏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文物鉴定乱象丛生的现实,再一次引发热议。. A' |6 S. G$ X4 I: S$ D* _. O
  质疑接踵而来: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究竟靠不靠谱?“鉴宝圈”缘何如此混乱?对此有否治理之方?
) A9 K1 V  ~+ l% U3 ^2 x0 L8 G  是时候为混乱的“鉴宝圈”把把脉了。, _: k( b" [7 `0 ^2 r0 w: p
4 \/ V. y3 _9 O! `! m  O!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代随意“穿越”,给钱就开证书+ x. @: w0 v, Z7 }' S1 s, [# x& ~, y
& i) R4 D5 N6 Y$ I0 ]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收藏大军。有资料显示,国内已有超过9000万人卷入了当下这股收藏热。! n/ s% E/ a/ A/ c. }* C9 X. i

  |4 W0 U6 t9 l1 W' ~8 j" J6 a  在国家博物馆(微博)副馆长陈履生看来,艺术品民间收藏投资热情高涨,造假也随之泛滥,这进一步刺激了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繁荣。一方面,老百姓迫切需要了解购买的是否是真品;另一方面,一些赝品只要经过所谓权威机构权威人士的鉴定“漂白”,就能披上真品的外衣,堂而皇之地流入正规交易市场。正因为如此,“鉴宝圈”里出现了一批“朝代随意‘穿越’,给钱就开证书”的“鉴宝专家”。. E7 M  S$ z) K5 Q$ t
$ |0 V$ m3 Z: c( P
 及到文化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不久,央视记者曾到北京潘家园附近的一家拍卖公司探访,一位鉴定师表示只要沾边就可以开证书,比如明知是清末的东西可以写成是康熙年间的东西,昆仑玉也可以写成和田玉。记者拿去的齐白石赝品,鉴定师收了1000元鉴定费后,开出了写着“齐白石本人画作”的证书。在北京一家文物鉴定中心,记者花200元买的小瓶,经鉴定师一鉴定,成了价值二十多万元的光绪仿品,身价翻了上千倍。经过讨价还价,记者最终以1600元的价格给小瓶开了清康熙年间的证书。另一只价值100元的杯子,鉴定师表示,只要花5万元,鉴定证书年代就可以写成明成化年间。0 b- x" e$ a! R, ~* v4 B3 w2 k+ V

' \3 s7 [, l5 a& n,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的报道,在各地报纸、电视台上都有所见。
6 U  S, E7 f# a3 `1 n# j, \
0 u5 K/ F4 E7 E* i: `8 h7 t2 ]  一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富先生告诉记者,“一件东西拿到专家眼前,至少可以赚你两笔钱。一笔是鉴定费,不管东西是真是假,只要专家开口说话就得掏钱。一般情况下收费从200元到数千元不等。第二笔钱是开证书的钱,一般一个证书至少1000元。”
% h- L& @3 ?9 L- v
+ B. M) T' ?. P; u3 O5 n/ U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文物部门并没有批准过任何文物鉴定机构,但现在仅北京就有各种鉴定中心多达几十家。他们只是企业行为,工商批准其只提供咨询服务,他们的鉴定证书没有法律效力,同样他们也不需要到文物部门备案,文物部门也没有权力对其管理,只有工商部门有权对其经营范围进行管理。
0 [& J% C" n$ Y; ^, U0 L5 A1 Z, T5 O8 @  U1 n#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定资格证书随意发,“伪专家”满天飞
3 p% ~) J$ E$ m% t' ~; T
7 Q8 b/ U9 E. Y: \  那么,遍布古玩市场的“鉴宝专家”又是什么来头,他们的“断言”值得信赖吗?
4 i# O, X3 X# b0 u  b+ U, y1 q2 s6 S/ W6 ?5 \, N. S4 ]; e
  据悉,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 I  b" h2 d6 Z5 W
: Z. I0 I  j: q& I#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多年从事文物工作的博物馆专家介绍,前两类鉴定人员的工作带有“对公”性质,一般不参与民间藏品鉴定,眼下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或民间鉴定中心的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由于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有些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2 t( z: ^( V6 s- v1 V% |- X
7 p2 d4 P5 x4 O; F/ f  o: w
  而鉴定行业“速成班”更使得“伪专家”满天飞。一些高校和某些文物收藏单位的鉴定专家办个培训班,一些藏家报名去听几堂课,拿到“结业证书”后,摇身一变就成了“资深鉴定师”。4 X" T1 b2 D1 Z! S

2 W( k" k! v, X. b$ V0 l) F1 R;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不少与文博相关的社会机构都能发放鉴定资格证书,这使得挂着各种名头的鉴定师、文物评估顾问大行其道,堂而皇之地从鉴宝活动中捞得好处。鉴定行业鱼目混珠的乱象,与鉴定资格证书发放的低门槛直接相关。  B3 J$ ^" E4 |6 }

" C) A9 ?* z2 ]& q  ^  无风险、零成本,真专家也敢做“伪鉴定”
' ^+ I8 Y' ]) M/ f3 j; U( N
0 y& x: U; F) z& W% x5 F  比“伪专家”更可怕的,是真专家做“伪鉴定”。
' W. w1 j7 \6 W! {" m7 j
& s! n0 ?/ v5 c'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国内鉴定行业中,收钱写伪“鉴定证书”的例子并不鲜见。书画圈里,一些造假者出钱收买鉴定专家,求得鉴定题跋或证书,使得“假字画”堂而皇之地以真品身份流入市场的做法,早就为人所知。
" x5 c5 L3 R+ ~( ^8 X
! w; e, I  s- Y& k! y  ^  更为普遍的现象是,某些业余书画者,也动辄开展览,热衷搞炒作,或“运作”展馆,或“运作”专家,或“运作”买家,或“运作”媒体,于是乎就冒出了“广受好评”、“作品热卖”的吹捧文章。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一种欺世盗名的伪行!
0 g$ ^% F  T0 h. I3 L) q* f, Q$ \
9 q, H+ Z# i: R( {+ I+ P!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曝光的鉴定造假事件中,为“金缕玉衣”估价24亿元的都是鼎鼎有名的鉴定大家,以他们的学术水准,辨别真伪并非难事。问题在于,5名专家连玻璃柜都没打开,就在一份“天价鉴定证书”上签了字,这难免会让外界将“伪鉴定”与数十万元评估费联系在一起。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个别“专家”还将鉴定费用与市场成交价挂钩,事后“抽成”收取酬劳。& h, `! B4 {3 Z" w

( Z" f7 R& M* [$ L& x  真专家们缘何敢出具“伪鉴定”?追根溯源,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伪鉴定”出得“无风险、零成本”。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中并没有针对文物鉴定环节担责方面的规定,专家出具“伪鉴定”后,就算东窗事发,具名者除了名声上的损失,几乎没有其他风险,更别说承担法律责任或经济赔偿了。
; _) p3 i5 a+ Q  z) ^( Z! s( [! C6 |" K; N(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 “三无”状态,缺监管可能危及文化传承
& O6 [9 H1 [0 `. W0 [) i" G7 }, C4 B: A, r  I, p
  其实,艺术品收藏自古就有,过去之所以没出现这样的大规模造假行为,缘于传统社会对诚信道德的尊崇。过去,民间收藏主要通过古董商等中介维系。古董店只有诚信经营,才能长久地维系下去,因此对声誉极为看重。而今,在短期高利益的驱使下,几乎没有真正权威的民间鉴定机构了。# I; F/ C  N& q! U1 e
) A& J9 z8 ~) T! j#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法律专家指出,艺术品市场混乱,专家鉴定不靠谱,除了缺乏成熟的行业自律以外,法律规范与监管缺失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内与文物鉴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如《文物保护法》、《拍卖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对民间文物鉴定几乎没有涉及,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是空白。
' h$ f3 W7 c' z8 f8 E2 ?5 z/ O" o$ a' v6 _
  在欧洲,艺术品鉴定市场有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例如,鉴定师需为鉴定行为承担风险后果,民间有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对艺术品进行权威鉴定。此外,法律对商业欺诈行为有严格规定,一旦鉴定师被证明恶意鉴定并给交易双方造成损失的,将会被取消资质,终身不得再进入这个领域,而造假者也可能因此被罚到一贫如洗。$ J( i% z2 g! B% |) E# i
# z: R$ H2 n  z$ g: @6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无法律管、无机构管、无人管。鉴定者无需对鉴定行为负责,也不承担风险。”一位在鉴定行业从业几十年的专业人士向记者坦陈。
4 \3 q/ U/ f* V# P; s" D3 Y8 e& Z$ s6 j" y, ~/ l8 J' Q
  采访中,许多有识之士表示,更令他们忧心的是,由于监管的缺位,那些不辨真伪的鉴定证书被不规范的拍卖公司拿来作挡箭牌,拍假卖假,实际上助长了造假产业的繁荣,对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可能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解放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6 15:5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