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5位“权威鉴定专家”为一假造文物“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致使银行损失5.4亿元的骗贷案件曝光,在收藏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文物鉴定乱象丛生的现实,再一次引发热议。. A' |6 S. G$ X4 I: S$ D* _. O
质疑接踵而来: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究竟靠不靠谱?“鉴宝圈”缘何如此混乱?对此有否治理之方? ) A9 K1 V ~+ l% U3 ^2 x0 L8 G 是时候为混乱的“鉴宝圈”把把脉了。, _: k( b" [7 `0 ^2 r0 w: p
4 \/ V. y3 _9 O! `! m O! B
鉴定资格证书随意发,“伪专家”满天飞 3 p% ~) J$ E$ m% t' ~; T 7 Q8 b/ U9 E. Y: \ 那么,遍布古玩市场的“鉴宝专家”又是什么来头,他们的“断言”值得信赖吗? 4 i# O, X3 X# b0 u b+ U, y1 q2 s6 S/ W6 ?5 \, N. S4 ]; e
据悉,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 I b" h2 d6 Z5 W : Z. I0 I j: q& I# z
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 “三无”状态,缺监管可能危及文化传承 & O6 [9 H1 [0 `. W0 [) i" G7 }, C4 B: A, r I, p
其实,艺术品收藏自古就有,过去之所以没出现这样的大规模造假行为,缘于传统社会对诚信道德的尊崇。过去,民间收藏主要通过古董商等中介维系。古董店只有诚信经营,才能长久地维系下去,因此对声誉极为看重。而今,在短期高利益的驱使下,几乎没有真正权威的民间鉴定机构了。# I; F/ C N& q! U1 e
) A& J9 z8 ~) T! j#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