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专用名词一览余榴梁 汪臻 $ ^0 w9 t5 [! V! y' D; `) J# ^
年号钱:也称元号钱,即指钱面铸有年号的钱。如唐代的“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宋之“太平通宝”、“淳化元宝”等均属此类。! e$ ~. \0 M6 _# S' F2 B( t3 l% Q8 j
国号钱:即指钱文中含有国号的钱。如五代南唐的“唐国通宝”、北宋的“皇宋通宝”,元代的“大元通宝”、“大元国宝”等则属此类。也有国号加年号的钱,但相当少见。如六朝的“大夏真兴”、辽的“大辽天庆”等钱。3 {& n( U- r9 ]! n8 M
记重钱:即指钱文铸明的重量的钱,如秦的“半两”,汉的“五铢”。又如一些在钱背铸有重量单位的钱。* p! t' _! @) T2 E) E: x j3 ~
记值钱:即指钱文铸明价值的钱。如新莽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等。% G7 v9 [; X# y% i; G. O
小平:方孔圆钱中当一文使用的货币,真径通常在2。7CM以下。6 G% ~! C! p G8 A! j0 S+ L
: ~ x0 Y; p) P5 s, s/ O% n9 ^! s 折二:方孔圆钱中当二文使用的货币,直径通常在3。1CM左右。
$ Z C$ a$ h$ J; a. W+ U7 ]6 o% V4 R+ [8 j: K
折三:方孔圆钱中当三文使用的货币,直径通常在3。5CM左右,折五、折十可以此类推。$ T1 V0 x2 v+ R9 [0 H3 C; ]
+ {, a: e9 T8 S1 b0 F
小平大样:小平钱中直径大于是2。7CM小于3。1CM的超大型小平钱
$ l. F1 |( _" l' A" V
) } {* D; j8 N3 |1 U: u 榆荚钱:指极为轻薄劣小的钱。0 ?7 a4 w# C6 D" `
" |( T: W! T. }
对钱:指两枚钱币在铜质、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且钱文是以篆书与其他书体(如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互为对应。最早的对钱出现在南唐,其开元通宝篆隶成对。( }) O4 X$ _" S
5 P6 C6 I* A" j 穿:即方孔圆钱中的方孔部分。前人亦作“好”,古钱中背文有穿孔上方的现象称作“穿上”,在穿孔下方称作“穿下”,穿孔特大者称为“广穿”。, [2 X% w5 |# Q$ [& T
# P% R; k& B; K7 l% a9 q
缘:指方孔圆钱中外沿突起部分,亦称“外廓”。外缘特别宽者称为“阔缘”,特别狭者称“狭缘”。
R9 f1 Y' o( W: h& }% [3 p$ V* o: L: y: B: |7 V- j1 G
轮:亦指方孔圆钱的外沿突起部分。
, m3 q. _+ f! j ~. }, J( d* e. I. G j( H! n
内廓:指古钱的穿孔与钱肉之间突出地部分。
' R0 G& h) n7 W! s0 O: x( l& I# q4 x, P7 K% U* F3 ^. O5 p
肉:指方孔圆钱中的地章部分,亦称“底”。地章隆起者称为“厚肉”。地章浅薄者称为“薄肉”。清光绪方孔机制币中尚见有地章上有许多突起小点状者,俗称“珍珠底”。
1 I; ?; Y5 p# m
9 w/ H# J! y6 {: K% ~2 e 幕:泛指古钱的背部。
$ ?- `3 S; ?9 h5 [$ X
8 V! t: T/ a w/ _( P1 K, o 光背:钱背无任何文字,亦称素背,光幕。
, S% W0 Y& C1 j& \: C9 r$ \) U. n* N
重轮:具有双重外廓的钱币。
- m7 K9 o' C5 T0 t# k( d# A2 g3 f
" ^! b8 n n4 V/ c5 m% `% l1 a 重廓:具有双重内廓的钱币。
' u; |7 d- H5 e% T) m& E" T1 @ {3 \2 e2 Q
旋背:指古钱中背部用简单的旋车加工过的钱币。- q7 i( o* p8 u# N# E8 j
n z8 ~: _3 Y8 N 雕母:亦称祖钱,由人工在金、银、铜、铅、木、牙等材质上雕刻的钱币模型。: Z6 e2 F( s' ?& t2 L
5 g* E* b2 A b
母钱:用于印制钱范的特铸钱币。通常比普通略大24%,极为精美。铁钱的母钱通常也是铜质的,俗称铁母。
% x$ q) W/ ?4 S
% ~9 V8 x- r& X+ x/ R 样钱:用于进呈户部审核,并作为铸钱式样颁布各地而特别的一批特别精美的钱币。' F; q/ e: ^, W
6 f# C0 p: s, w4 k" W
开炉钱:乃古时各钱监在正式铸钱之前试铸的一批纪念性钱币,清代多有试铸大吉、天子万年等开炉钱。
7 x2 n8 @1 {2 ?1 D4 N& }; t, J$ k4 ^+ \& b" r/ ^
铁母:铸造铁钱的铜质母钱,其特征为面目与铁钱无异但质地为铜,极为精美罕见。
( Y' _# T2 f1 z: g2 M" J) }# ^+ e* o3 B
子钱:即指铸造后能用于正式流通的成品钱币。明清时亦称制钱。
* d! x+ u6 C! U/ J% M& l7 u
$ U1 m# E. j- ]( o" v: z2 z( M% ^- K* E 私铸钱:指民间私自模仿当朝官钱铸造的钱币,通常质量极差。. \9 [& t1 ?$ K( h# o
$ t7 D% N- E5 L$ b; ?3 r
生坑钱:指长年入土锈蚀严重的钱币。4 ~) d2 u/ g/ E4 s/ H0 Z
$ H5 R% e& O2 x! s& [! N5 n& O 熟坑钱:指未入土或出后经长期赏玩表面已无锈的钱币。
3 c& q# C) O$ x$ Z& U ?0 y7 V
7 E& K4 p _) [/ {0 n. I! Q# B 传世古:指熟坑钱币表面的一层极薄的氧化物质。
& e0 N' \" n3 t
1 `0 Y0 @& p. G% A/ Z 脱胎:指铜质完全氧化锈蚀,质地酥嫩易损的钱币。5 w3 C8 G9 r5 t8 a
( Z9 ^8 o* n5 v9 \' H% b
红铜:亦称水经铜,系纯铜制作,呈纯红色。
0 p* G' O4 m; F; X/ Y' @4 ^- x8 M$ k' |' g) Q( u9 Q) L) c
青铜:铜锡铅三种金属的合金,比例为7:2:1。呈暗红色,早在商周便已使用。
, Y2 |; m% |! u" |+ i' o% J5 f9 s
黄铜:铜锌二金属的合金,最早出现于明嘉靖年间,有火漆金背等多种类型,呈金黄色,质地脆硬。$ H" q+ @# g& W) B F7 V
9 w9 c2 T% W% F; u0 K( y. \+ S# k 白铜:铜镍二金属的合金,17世纪为英国人提炼而成,呈银白质地坚硬耐磨,流动性较差。1 O+ j4 I' X( x7 }
+ L3 f5 ]- C! f3 |/ ? 包金、银钱:指在表面包了一层金箔或银箔的钱币。! X3 H1 u" C( l, H: U1 [
2 |( `: P8 z; ~2 e" ]1 u5 N
鎏金、银钱:指在表面采用汞合剂蒸发工艺在铜钱上包了一层金、银的钱币。% N1 i) Y7 ^. M$ u9 @' k6 g
5 l- {! H: Y+ A2 Y2 ?
月纹:钱背的弧形突起纹饰,形似弯月,故而得名。
% K0 Y9 W. f0 T; e. Z. d! H1 b5 T6 w9 T0 d
星纹:钱币上的点状突起纹饰,形成星点。4 Y' m q% z( ~# s
" C3 e! {5 o# c8 i4 h. T/ D
圈星:钱背上的圆圈形纹饰,形似太阳,故又称日纹。
9 A: o/ v; |0 m" O$ A0 m. t6 x$ U. h2 {0 s2 s& Z$ N
孕星:月中包星的组合纹饰。- Y2 t; r; ~; n
$ C) ~% T# q( P- ~ 四出文:指方孔圆钱自穿孔至边缘的四条阳文边线。
- n7 `4 k9 y m! w
; t3 O ]! M, g" p! r5 o* ] 四决文:指方孔圆钱由穿孔起始的四个小角。
& E$ C# G8 E: }2 J- y( f
+ n$ F/ c5 ?4 D& H+ A 隐起文:钱文书法一种,笔画多呈起伏不平状,多见于先秦秦时钱币。在太平天国钱币也有一套隐起文钱。: q% v# V. h( f: K a
$ F! U1 B8 k5 ?0 j7 ^9 \: J! a! b6 H; z 流铜:指铸钱过程中由于前后范吻不当,发生冲砂或堵砂现象,造成在钱币局部出现多余的纹迹,流铜若位置巧合极容易被误认为星月纹。4 Z+ I1 c; d' ^* [0 s# u9 _9 m9 W
2 @, i5 {+ a5 Q2 R, b1 ~ 直读:古钱钱文读法之一依次顺序为上下左右。! c2 ^/ A9 S# C/ |3 U& X
3 w7 O5 M# f) V5 T3 P* R
旋读:古钱钱文读法之一,依次顺序为上右下左。: U9 o; X' ?/ Z v8 c
! j. a' Z2 U! O! l8 Q: R
钱范:又称:泉范,系指古时用于铸钱币的专用模具,按形制可分为阳文范和阴文范两大类,旧时阳文范称“模”,阴文者才称“范”。按用途则可分为母范和子范,阴文者为母范,阴文者为子范,按材料又有铜铁石陶泥等许多种类。! H" H }* c" }4 i U# b! w9 X
2 }+ [4 g/ _$ ^# i" h2 _
缗:古代钱币的数量单位之一一缗即指一千文铜钱。明代称为一“贯”,清代又有一吊之称。
: o- x `; \2 N$ l! u4 p9 [) |1 g& C5 ]# y
库平:旧中国官府征收赋税,收取白银的衡量标准,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库平制始于清康熙年间,光绪三十四年正式定为度量衡制度,规定库平作为官府权衡标准,清代机制银币多以库平为准。/ E* D& W; y9 L# Y
& V7 D7 P7 l+ E T3 k
昏钞:古代钞票在长期流用周转后,受到严重磨擦无法辨识,官府设有昏钞库,以新钞兑换后集中焚烧被毁钞票,旧称昏钞。) u' b$ J r3 g! G( Z
# z) P& C- Y( m% ^6 ?& l& d 交子:我国最早的纸币之一。北宋中期在四川方言音似交子,现存交子钞版一块,已流至美国。
" \! L' P- D* m/ K# P
1 B! \5 p" F, |7 @' u* w& R 会子:南宋发行的纸币一种,性质与交子相同,最初由商人发行,后由户部管理发行,通行于两湖,浙江,两淮地区,面值有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数种,无实物留存,尚存铜质钞版一块。* X t, L% E0 `" ~- C
: H' k" ]0 d l" Z) h: A# h' Y/ R: H! e
关子:南宋发行的纸币一种,由交子改称,初为汇票性质,南宋绍兴年开始发行,商人易货后取得关子,可易地兑取现钱,但未几年后信誉下降,遂告停用。; {/ \! \, t( t, a9 f8 u
( t- v, c" h3 o6 s* v
宝钞:元、明、清三朝所发行纸币的统称。最早始于元代的“中统元宝交钞”。它是由金代“贞祜宝券”变化而来,其后遂为明清沿用。
* s8 a; x0 W4 K( [+ d$ L" S8 E3 p; A C$ y# v- h
钱局:古代专门管理钱币铸造的机构,又称钱监。6 q2 l6 |* c8 D5 L$ y! j
: O% h2 T! O' ]7 y+ [; t8 }
签字版:指近代银币和铜币中由雕模师亲自刻制铸造的部分钱币,因在钱体表面(多见边缘或边道)铸有其亲笔签名,俗称“签字版”。属样币一种,较为少见。* v& B, b( e- j+ @4 n* P
% d; B. N$ v( g0 o1 F, W 边道:泛指近代机制币上的边缘部分,一般可分为光边,齿边十字边,梅花边,鹰洋边等数种,在银币边缘一般为齿边,而铜元一般为光边。
; ]( H8 l0 ?8 f( I, [$ y( J2 @! Q
3 p& ]; Q- B1 b: _( |7 ~ 珠圈:近代银币,铜元上的装饰图案一种,铸于币面或币背中央处,通常由许凸状小圆点组成,亦有特殊形态。
" z% e/ j8 n9 V# q4 Y# \
% p* B8 x! i: T3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