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及其传人书画精品在上海展出
2 ?; j2 S( b! v
% j# L) E$ \4 A/ M( g9 Y
7 V8 b# m: t9 a, U3 \) g2 r. D0 J U/ w; b, d
+ x5 u6 n# S0 N; v5 G# S4 }; t* l
" @. J8 Y- W) R$ |* w. _ 即日起至4月21日,梅景书屋书画展在愚园路356号甲煌杰画廊举行,集中展出吴湖帆先生及其传人的50余件书画精品。
* a& ?/ w' g# b1 M
; p; A* v; ?% O8 ^$ l+ D+ t 作为20世纪的一位重要中国画家,吴湖帆在山水画和书法创作、艺术鉴赏和收藏领域都具有极高的地位。1939年,吴湖帆开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经他多年悉心栽培,梅景书屋成为当年江浙沪最大的艺术沙龙,他也被公认为海上画派的一代宗师。; q5 ]( @& [" n
5 y* W! P: a: N; N: c4 f
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定家徐建融特意为本次画展作序,他认为,这次展出的作品以及展览本身,足以标志吴先生在“国画前途,愈形黯淡”(《对于现代中国画之感想》,1935年)的形势下,坚守传统的先进文化方向,不仅身体力行地继承、创新,并言传身教地传播、发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U0 ?1 D; i6 w! H2 o
: M/ r7 `0 i/ L. w 吴湖帆先生出生于甲午(1894)年。这一年恰是中华文明由“天朝大邦”急剧坠入弱国危邦的转折点,时局艰难,民生凋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软实力的文化艺术更遭遇到亘古未有的危机。吴湖帆以个人之力,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犹如苦寒中的梅影横斜,绽放出暗香浮动,守望着山花烂漫的春信。
5 n' q8 ?0 l, w1 R. l( W
, {2 Y1 o# R2 K( y8 x 当时的画坛,风行“以沟通中西画学自命”的“折中派、改革派”,“驯至举国人士,群以(传统)国画为陈腐,忍坐视其沉沦消灭”;传统国画中,又风行“不拘绳墨,机杼从心”而荒废“规矩法度”,不肯“下真实功夫”而“欲侥幸成名”的“文人派”,“求如唐宋时代之聚精会神,辉煌灿烂者,不可复得矣”。吴湖帆坚定不移地守护着传统,而对于传统的认识,他又明确地表示:唐宋的“作家派”是“造成千百年来中国画学之整个地位与价值”的最大功臣,所以,“当然居国画学上最重要之地位。”
/ K; v2 q: z3 w3 O* Q0 Y# [& Q9 \7 }8 e: l: X
这一对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卓见,使他对于诗词、收藏、书法、绘画的实践,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大雅正朔的取法和创新方向。“情寄吴梅,香冷春怀抱;梦回芳草,绿遍地塘草”——这是吴湖帆在甲午(1954)年七月集宋高宾王、易彦祥的词句而写的一副对联,曾长年悬挂于梅景书屋的厅壁。弹指一挥,又是60年过去,中国正从苦难中崛起腾飞,传统的先进文化更得以大发展、大繁荣,吴湖帆当年堂皇孤高的中国梦也已变为毋庸置疑的现实,并不断地趋于圆满。”徐建融表示,本次画展,遍访吴湖帆先生的后人及其亲朋,多方征集,得以成功地推出这一画展和画集,庶使独抗高寒的梅影疏香成为遍满人间的春光共享,又一个甲午,新一种滋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