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 存量艺术品再梳理
* m/ u( o3 p- I$ L! y8 k
3 E: p& T7 ]! G$ r6 W6 b7 Y2 T: R- M, L( Z: o
9 o8 O2 m& H8 ?; F9 K, F
7 I5 w' T0 J& W* J8 f9 [
+ a; M9 V- ]4 o% X! U" l1 M& ?' u
自1990年佳士得拍卖行在北京敲响了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中国艺术品交易由地下转为地上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经过了最初的过渡期,“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夏天,中国艺术品市场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从拍卖行到画廊到艺术家,从国画到油画,从写实到当代,价格无不成倍攀升,充分享受着市场成长带来的益处。市场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拍卖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到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机构共举办了684场拍卖,总成交额近150亿元人民币。
9 V. `! q; K( l- k8 T
|8 M) ^# f! \( ?2 J) T. s 天价拍品呈现井喷式3 V0 s _- F h: L! U: Y
% u6 ?' f7 `- \2 D4 I2 q
井喷式的增长也让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日渐强调投资收益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品投资的概念渐渐从启蒙意识发展到人们普遍的共识。
0 j5 ?, r2 A& }! ]8 k" X9 l1 r- c" I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热闹非凡”,拍卖市场不断出现的天价拍品常令人咋舌。据统计,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573亿元人民币,相比2009年增幅达150%。在震荡的经济环境下,艺术品因其稀缺性所创造的投资回报率具有巨大吸引力,而不断涌入的热钱进一步助推市场行情,聚集了更多买家目光。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从零散的收藏型市场向规模型、调整型的投资性市场转变迈进。% s- F5 R% }! d1 |) U, `3 l
. H( J. C7 d1 y5 q 可惜,好景不长,经过了2010年的“全年疯狂”和2011年的“春拍旺、秋拍淡”,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就显得消沉很多,甚至从年初开始,艺术市场的整体调整就已成定局。
H8 S8 M& [) P/ |3 V9 l; n) m
4 @& ?6 c" Q6 z9 ` 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 L8 J4 P' N) m$ M' S' N
3 V5 z! q; `* ?! f7 _
2013年,“天价”拍品的身影似乎悄然淡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千万元以上拍品的成交情况比2012年还有所下降,成交额降幅甚至达到4亿余元。这轮调整期的“阴霾”直到现在还依然笼罩着拍卖市场。在这轮市场调整中,中端拍品成为维持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而天价拍品减少、中端拍品兴起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去年中端拍品的成交额较前年有较大增幅。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端拍品符合国民消费能力,是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和健康的表现。
! o3 d# G# @, Z6 Q+ Q5 ?
! A* z' i2 T# M1 t# Z! ~ 在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看来,高端精品的资源短缺,是目前艺术品市场不争的事实,市场也一直在探寻新的增长点。“在中国拍卖市场刚起步的十年间,拍卖市场消费的都是‘抄家退赔’的艺术品。从2003年到2008年,这一轮的文化资源主要来源于海外回流,但是目前这一轮的行情在持续往下走。”刘尚勇表示,对市场存量的文化艺术品进行重新梳理,是未来拍卖行业的“重中之重”。7 b6 z+ X! C& Q$ @ T4 j b9 C$ B
; u1 F# z9 H; r8 Z" ^1 G1 Z 晨报记者 张硕6 N7 C" K7 {0 \) r9 a7 P
1 p6 v8 }: k& C: ` 来源:北京晨报转
! k$ i3 r" Q. L, W6 Y: |3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