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元古董窃案侦破记
7 ^# x' A' [7 P* j, j* a& ^! l: W* U+ h# o, x
0 O) `9 f4 J: q( M2 |6 R
7 A! l4 ~7 ^6 G8 Q
: R* X4 C" q1 E# S
, E; W- ?( \% y% s% A" ~. F6 ?7 B9 h: S
: Y3 a, R5 @6 \; u+ Y) y' h8 J; n6 M& u. }2 q$ t3 \( L9 r
近日,首都机场地区首起涉及文物古董的刑事案件在法院进行了二次审理,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林某和李某犯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金12万元以及有期徒刑5年、罚金5万元。至此,这起历时两年的特大青铜器盗窃案终于尘埃落定。
% u7 Y& K. X5 g' D9 p, k7 X* y, F, O4 d$ L @# T
谎称鉴定
+ [9 h/ `% V2 h: @0 z
6 X$ z6 o' @$ f+ o- S 盗走青铜器1 B- ^( R! } N0 [7 D
& u' S6 I2 {; L 2012年6月23日,首都机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接到一电话报案:“我的古董青铜器被人偷走了!”报案人兰某称,他的一批价值近900万元的古董青铜器在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内被台湾人林某假借鉴定之名盗走。
4 e/ E. I, S" g0 U) M" J0 t/ c! e' \) C+ s
刑侦支队的侦查员迅速赶赴现场,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i2 A& x! n7 ^4 L/ g
, d, Z8 R2 `6 U# V 兰某是山西人,喜欢收藏。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北京从事古玩收藏的林某,并告知林某自己收藏有十余件古董青铜器。
3 d1 e o4 ?9 n+ S& Z8 b- v
5 {. D/ ]- x3 }% Y. s+ w9 f2 O+ F+ g 2012年6月18日,林某以展览为名想收购兰某手中16件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并曾多次通过照片等方式进行沟通。6月21日,兰某应林某之邀,携带收藏的青铜器来到北京欲与其进行交易,林某则以邀请的文物鉴定专家即将离京为由,告知兰某交易地点定在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内。
8 y/ _5 x, S$ D* A5 I* U8 q/ W3 j" f' W/ v1 p: a4 R) A9 m- o1 u7 }) }
6月23日,兰某按约定时间到达希尔顿酒店,与林某安排的“专家”碰面。“专家”提出要对青铜器进行鉴定,且“鉴定过程中不允许他人在场”。于是,兰某等人便在酒店一楼大厅等候专家。在此期间,林某曾到酒店出口处告知兰某鉴定进度后返回房间。1个小时后,兰某到酒店房间催促林某和“专家”时,却发现房间内已空无一人,十余件青铜器也不见踪影。0 R: ?. c% n" F7 r
0 s5 C+ |. ~" U# o. c' u
此案系首都机场地区首起涉及文物古董的刑事案件,案件事实敏感、案值巨大、社会影响恶劣。若报案情况属实,国家珍贵文物正面临丢失、损毁的危险。于是,侦查员立刻调回休息警力开展专项工作。通过调取希尔顿酒店所有出口的影像资料和车辆信息,侦查员发现林某在中途返回房间后便在司机刘某和“专家”的协助下,从侧面电梯将16件青铜器转移至地下停车场,并由司机刘某带离,林某则携带随身拉杆箱等物品单独离开。鉴于林某选择交易地点的特殊性,刑侦支队即刻调取了林某的离港信息,发现林某已经登上北京飞往香港的飞机。
1 G: U. q. H' ?5 R; t5 U. S& Z/ Q
. H, Y4 \" I% Y6 O# |1 I0 @$ X 高铁上寻找手机声% q9 ^3 r" i) }
6 P4 l, B! Z& A& m 在航空公司安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侦查员很快同该航班的机组取得联系,并请求机组对林某实施临时控制。与此同时,刑侦支队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同香港警方取得了联系,结果林某一下机即被遣返回京。6月24日22时许,侦查员在登机口与机组安全员顺利完成交接后将林某抓获。: {. r. I6 v, f
& s# v# F; D( k+ D7 W6 ? 在审讯过程中,林某对恶意占有兰某等人的古董文物的事实矢口否认,并狡辩说转移青铜器文物的目的是要做进一步鉴定。当侦查员追问青铜器的下落时,林某却玩起了“沉默”。由于林某身份特殊,且身处异地,侦查员认为协助林某转移赃物的一定是和其关系密切的人。通过对林某离开希尔顿酒店后的活动轨迹和社会关系进行深入排查,侦查员发现,林某和刘某在航站楼碰面后,将车上的物品转交给了一名女子,而该女子将物品放入另一辆轿车后迅速离开了机场。
! i6 N9 w) D+ r. {
. B; j7 n7 A6 ^. I$ p+ W3 r3 c7 j0 K 侦查员通过三天三夜的排查走访,确定该女子李某,是林某的女友。于是,侦查员开始在全城范围内追捕李某。但是,侦查员只知道李某在林某离开北京的当天曾入住酒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线索。侦查员在对李某家属进行走访时却得到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李某向父母谎称自己长期在上海工作,父母对其所作所为一概不知。李某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扔了很多东西,甚至将自己的手机锁在家乐福的储物柜里。此时,李某就如人间蒸发一样,所有通信工具均与外界失去联系。
5 t. R+ b5 f/ {
& p1 s R2 o t- `2 C; j% R) ?, E 就在侦查工作陷入困境时,侦查员获取了一条重要线索,司机刘某已购买了去往重庆方向的火车票。侦查员立刻动身前往火车站,但是对刘某的车次和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候车大厅,侦查员发现去往重庆方向的列车短时间内只有一班,于是立刻登上此趟列车。由于侦查员只掌握刘某的姓名和手机号,便请求乘警对车厢内数百名乘客进行筛查,却没有发现刘某的踪迹。侦查员拨打刘某的手机号,听见身边一名男性乘客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说时迟,那时快,侦查员立刻将其制伏。这个案中的重要关系人刘某,就这样戏剧性地被抓获了。但在对刘某的现场突审中,刘某只供述了协助林某转移赃物的事实,对李某的下落却不知情。
/ q% a0 J; ~- H$ w& E9 ~" G3 J! U; U+ s( P
收集外卖单确定地址9 ?% C0 g6 Z7 N# f4 k
1 ?/ o+ Z+ g1 }, ]5 B6 j
就在侦查员略感失望之际,一条从刘某处获悉的线索又指明了新的方向。林某曾告知刘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去找另一名台湾籍男子“林哥”帮忙。刑侦支队立刻对“林哥”的住处实施监控,并对近日出入的人员进行排查。在一段监控录像中,侦查员发现了李某的踪影,于是决定在“林哥”的住处进行蹲守。
. e: k8 Q0 i4 D0 R" A Z `2 S5 Z/ M
接下来的8天里,侦查员顶着酷暑、冒着大雨在小区周边实施24小时蹲守,但是事与愿违,李某在上次现身后再无踪迹。侦查员决定对李某的活动范围展开再排查,希望能从中发现蛛丝马迹。然而,李某出现的位置相对固定在一片较大的居民聚集区,面对数以十万计的居民,如何进一步缩小范围成为摆在侦查员面前的现实问题。
Y, Y$ b+ v; |2 P' f6 I# d9 @! `- O& U8 Y) ^
根据侦查员的分析,饮食问题是李某首先要解决的,并且李某不会做饭。因此,唯一既不招摇过市又能解决吃饭问题的方法就是订外卖。侦查员立刻收集居民区附近提供外卖服务的店铺信息并逐个走访,同时逐一筛查每一份外送记录。
/ G0 K# p( J& ~8 A3 @. I
8 I2 B" S P/ E" M( x6 {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居民区附近的一家肯德基的订餐信息中,侦查员发现了一个在工作日期间多次订餐的电话,于是侦查员决定对该订单上留下的地址进行蹲守。一天一夜过去了,房屋内没有任何动静。
7 }$ m, ]$ C4 }( c [* n
8 Z: s' ]9 v7 l, o7 q. r) e 第二天,侦查员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蹲守,一路继续走访附近店铺。就在侦查员走访的途中,一位戴墨镜的女子迎面走来,并与侦查员擦肩而过。“这是不是李某?”这个念头在侦查员脑海中一闪而过。然而,这名戴墨镜的女子脸形瘦小,与侦查员掌握的李某的脸形差异较大。突然,侦查员想起刘某说过,李某嫌自己脸大,极其爱美的她有段时间曾每月赴香港注射瘦脸针,因此脸形有了较大的变化。
8 m* B, Y$ @, i" U& D9 z) e4 P! r! A. Y, [% C
“刚刚走过的女子就是李某!”侦查员立刻追了过去并通知所有蹲守警力。在一个房间门口,侦查员喊了李某的名字,李某下意识地答应了一声,随即被抓获。李某对突如其来的侦查员感到震惊,很快交代了16件青铜器文物的下落。原来李某在案发当晚把青铜器交给了她的一个同学,其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青铜器放到了顺义农村的自家大院里。
0 _2 U& k' q$ t+ ] \# ]4 z! s( p3 p! ? X
至此林某、李某等人悉数归案,16件青铜器全部追回。经鉴定,16件物品均为春秋战国、西周时期文物且系出土文物。其中,有13件为国家三级文物,3件为普通文物。
* U, T8 g+ \8 x
, Z, F _: y1 h' q' o 记者 王蔷 通讯员 乔玉磊/文J178
6 N6 `* H6 p3 A) x4 e: d c
& L) u V5 ^/ _7 f1 ]1 U 来源:北京商报转
2 ?, o, |# x* k3 k)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