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樊江平 于 2014-10-7 00:58 编辑 " Q8 A9 a, x/ R; w- B
) V4 F' V i' v3 c! @1 j5 X 根据分析文物修复的目的、方法、持有者要求、个人习惯与地区差异、认识程度与实际感觉、审美观点等的不同,一般来说文物修复可分为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商业修复三种。例如,外国需要真实,对于古陶瓷修复标准为远看色调基本相同,近看有所区别;中国则需要完美,通常以目的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类型的修复。
! u- Q; ]3 Q2 ~- q: Z5 c
" w/ ]$ r: o2 H( J(一)、 考古修复5 E' i- `2 [$ i
9 y1 U8 e; I M 考古修复“体现真实性”要求按出土时破坏的情况拼接好并修补缺损部位,所修补部分必须与原物有差别,粘接部分和补缺部分不能随色,保持出土古陶瓷真实性。 4 X1 L: u/ \% Z
5 N' u5 x6 w3 l(二)、 展览修复- e2 N" R5 v) k, d0 @4 T8 R4 j7 l* i
1 W! i! g0 R6 W4 a; j! _ 展览修复“体现完美无缺”,可以采用各种修补剂和各种材料进行修复,要求表面修好放在展柜中看不出来即可。
`/ M$ U8 ~* P' ?9 z
5 B# v0 q. |. t, ^(三)、 商业修复" ?$ z9 T* G4 Q
$ T+ n' M# b$ k5 ]7 H
修复“真补难辨”也分二个层次。1、作为一般商品尽量直观看不出来,最好修补部位用放大镜也很难发现。2、要求缺损地方修补所用的材料应与原瓷器质地,疏密程度相同,在X光照射下只能看出瓷器裂纹,不能看到修补的地方一个大黑块。釉色不怕紫外线照,不退色。外表补色釉有一定的硬度不怕金属利器划拨。做到这点难度很大 。 ?0 u8 J; @* L7 _7 L; G, g
1 ^4 Z" _6 ~+ {$ U
2、 文物修复技术分类
! U8 G% T' d9 H0 R( Q1 C( Y' i4 ]
(1)器物类(无机质地文物)、金属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铅锡器等)、非金属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木器等)这些类物品技术手段基本相同。 R" i4 T$ H6 N e" k1 \" T% u& O
(2)纸张类(有机质地文物)、书画装裱修复、古籍修复、档案修复、这几类物品技术手段基本相同。
0 @: T$ D* V- S" l) b(3)纺织品、竹木、漆器、皮革、(有机质地的文物)这几类物品技术手段基本相同。' S8 G7 g( Z9 R0 }: L
(4)传统家具修复。
$ `. [- E% p1 M- W N( |$ B3 E7 S6 P#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