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063|回复: 3

收藏奇石是富贵人家的明智之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8 10: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藏奇石是富贵人家的明智之举+ r3 J' u4 C2 s" f
            

# X! H$ B. }$ G# L% G" M) d         在中国大地上,市埸经济的大潮正不断塑造着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对他们的造就。人富了,有钱了,本是件好事,可有不少人却犯了愁,不知道拿这些钱来做什么。
+ n3 @5 l' P3 C  n         有智者把钱用来扩大再生产,这是应当的,只有扩大再生产,才能产生更多财富;有的则昏了头脑,赌埸上一掷千金,一夜之间百万、千万付之东流。而更多的则是拿出一部分钱来改善居住环境,改善人的生活品质,享受自己的美好人生。近些年来,有的富人看准了收藏,他们不惜花钱买乐,苦心收藏字画、古董、钱币或邮票等,其中不泛有人已成了大收藏家,不仅从中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而且还从中获得了新的财富。因为他的收藏在不断升值。于是,有的跃跃欲试想搞收藏。但是,因为自己是外行,不知道自己该收藏些什么。以我之见,不妨收藏奇石,是你的明智之举。其理由:" ^0 N! Y! y+ ~) h% H
        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收藏的品味更高。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古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收藏奇石是一种品味极其高雅的艺术追求行为。因为字画、古董、钱币、邮票等,均是人类活动历史所为。它们的价值在于前人的艺术创造价值和时间久远保存价值。而奇石则不一样,它是神奇的大自然造化,大自然的杰作。它比人的行为难度高数百倍,数千倍,也可以说两者之间是不可比拟的。因为很多奇石,要经过数千年、数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艺术创作更难,艺术价值更高。从保存的时间看,唐代的字画在我们国家可算是早的了,也不过千多年历史,但现在保管收藏下来的真品件数已经微乎其微。而奇石,大自然在经过漫长时间把它们雕塑后,大多数在地下保存了数千年、数万年。又从这个意义上讲,奇石存在的久远保存价值,又远比字画、古董、钱币、邮票的价值高若干倍。
9 h0 Z0 Y' w. g# q) S        奇石的世界唯一性,收藏经济价值不可小视。字画、古董、钱币、邮票由于均是人为,它可以刻版印刷,可以依样画符重复多件,而奇石则不能。大自然对石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永远没有第二件相同的作品。珍贵的字画、古董、钱币、邮票等,历史保存下来的极少,目前之所以价格昂贵,是因为人们追求它的稀有性和唯一性,才敢下赌出高价去收藏。据说徐悲鸿的真迹《奔马》,有人出二千多万元收,就是因为现在保留下的真迹已很难再找到。又如西双版纳保存下来的用贝树叶写下的“贝叶经”,日本代表曾经多次谈判,要求以一辆高级豪华小车换一叶的代价进行交换,国家一片也未同意,原因就是它不会再生,已经成了国宝。这种唯一性就是人们高价收藏的真正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收藏世界每一个唯一的奇石经济价值就不可小视了。
1 ~% B0 h9 z. Y% Q! u+ M: g       奇石市场的不规范性,是目前收藏的最佳时机。由于目前人们对字画、古董、钱币、邮票的盲目追求和炒作,忽视对奇石收藏价值的真正意义认识,因而中国的奇石酷爱热暂时尚未形成。代之而起的奇石市场也极其不规范,价格也十分混乱。在此地500元买的一个奇石,在它地可以卖到5万元。中间价格之悬殊,对有钱人来讲,中间却是有大利可图。柳州奇石市场,非典期间,一度市场冷淡,广东收藏石家突然天降柳州,斥资一千多万元以最低价买走大量灵壁石精品,使一些奇石小老板不得不被迫破产而改营其它商品。三峡地区没有奇石专门市场但奇石丰富,而台湾奇石资源非常奇缺。三峡拦坝之后,长江水断流,台湾不少奇石老板看准三峡奇石价值,在三峡地区出高价雇用数百人为之寻觅奇石,用火车、轮船运走二千多吨奇石回台湾发了大财。由于目前中国奇石市场不规范,正是富人斥资收藏奇石的大好时机。
8 _, v) j& L+ ^        时机就是价值,时机就是金钱,时机就是财富。市场风云变换,“该出手时就出手”,愿更多富人理智而又大胆地走进奇石收藏行列,铸造你明天财富的更加辉煌!
( S- _! n" ?/ ^$ ?' P% X& T
6 q7 c; |% H) b: J4 X- z        我淘得第一桶金后,公司有部分剩余资本需要规划,本就喜爱收藏,先考虑投资壹百万元字画,运筹中个人感觉字画行业很复杂,假东西太多,对收藏业的进一步了解中,又得出结论:青铜器及当地唐三彩等假货的科技含量连专家学者都搞不明白,为此我感到遗憾和害怕。可对收藏品的:拥有.欣赏及它长远空间投资价值我是肯定的,而后开始调整思路认定,搞那些多少看点行业知识都能认定的东西。
* F0 j9 n% X) i1 y6 T
3 d+ ]" @. f/ m  C) c% ?$ u, w' F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化石类树木化石即树化玉,真乃:; s4 R7 D/ L0 Q' g) K( o% j
1 Q! A2 y8 c% y) q% s- j% ~$ j, t
      
美哉树化玉; v! D+ F$ a% T% Y# X" a& G& V, e( o
+ m' ]8 K+ o  R7 a3 r
      凝聚天地气
' _+ T+ ^" d5 G  M- X5 c. h* v
& u5 A8 d* W9 N6 i1 K* F      史前为古木
- C+ I8 ?4 T" V+ Z) R% D, U+ i, b  y* R7 `
      化育生万物. o$ B; c" }& b0 i# M* F

) c# k1 l5 t& M) l' G
        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它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环境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周围岩层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物质,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而后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木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
4 b2 H3 q7 D# {. b, ^
3 Z  H; |- m2 f树化玉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远古瑰宝, m4 m5 R3 K  g- h# o- r1 l
         树化玉出土后在经过洗磨抛光,就显示出流光溢彩的玉石质地,观之晶莹欲滴,光亮如冰,抚之温润腻手,恬爽舒适。从中显示出的年轮、纹理以及缤纷斑斓,变化万千的色彩和它流露出来的那股天然神韵,无不让人爱不释手,如痴如醉。: B5 E% s& O' f0 Y- R
         树化玉必将成为新一代案头摆件、家庭的装饰、庭院布置的显贵。
5 W7 A* C2 y) K- H$ ]! }# u+ _. @) x, `# b' b* S# J& A! p3 ^
到现在,我已投资收藏大小四百多件,---

3 g) m1 |! @% [/ |! N A0032-2.jpg ; z2 C0 G9 @1 b0 ^  n

8 [* A* O0 H; ^& ?( {" \" }2 J      拔山涉水玩石之间-以求雅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0-28 11: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3: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底部有以下价格特征:个人参考# Q5 J9 ?2 X, z+ q- ~7 l2 Q
  # y. b, z& J$ ~4 `
  第一,底的一个重要特征应该是大小非不肯跑了,因为再跑已经不合算了。比如它可以跑出来3.8亿元,但重新建设一个企业要4.8亿元,这个时候它们就不肯走了。也就是说,重置成本要大于大小非兑现金额。我想这是最重要的标志。4 M( o2 v+ W: f/ h
  
! |1 b* \  b3 t7 W1 Z% Y  第二,底部要在中国经济列车停止趋缓,又重新走快时才会出现。  O' c; t& L" R5 i/ P$ S
  
+ ?) ]* K! l4 i7 a  第三,底部要在房地产市场重新活跃起来之时才能真正出现。
; @! i; j& z& E' k4 h! e5 c  / `% E& r: g) P$ c  T9 }5 C6 N! |
  第四,底部要在世界经济走稳、金融海啸过去之后才会出现。
( z, z9 V6 @# i" f, ^  ) o' C+ G) U! V: X. }6 y9 A
  第五,底不是V字形的,是L形的。在底部会出现一些大的浪花,但不久又会平静下来。" ]3 v  Q* E& a2 E" A6 j
  1 N9 }& c, k& O0 y
  第六,底要过几个月后才能看出来。就像顶部6124点也是在2-3个月之后才看出来的。6 m) d7 O1 u0 {- u! Q( c0 W
  
% _8 w3 o0 b& p* h/ d! ?  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底部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8 10: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4 06:19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