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081013331546353923.jpg (26.02 KB)2 k( D1 Z% v3 X2 t% z
2008-10-14 13:29 9 m5 e8 y [. y3 O, c$ @- ]) |3 A7 l# q J
3 M* y. H% l, G% W4 }: B/ w0 D7 Y
粮票、布票、香烟票、肥料票……“买啥都要票”的年代已不复存在,而家住东山口的王伯到如今却已收集了5万多张各类票据。“收藏票据不是为了怀念过去,而是见证历史,希望年轻一辈不要忘记贫困的日子。”王伯说。# V( e" Y* f. n6 U
& c9 Q* a# h& m% o0 S. _/ P 家中票据塞满书柜床底' C/ T& v- |( w
) i* p Z9 V5 X 王伯今年78岁,本是省农资公司的一名业务员,退休后便喜欢上了收藏票据。走进王伯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本本摆满书柜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侧面都标好“粮票、布票、公交车票”等类别。记者随意打开一本“粮票”文件夹,发现里面又按票面的各种图案和文字分门别类地一一排列,例如印有各地山水风景的“山清水秀”系列、印有毛主席语录的“语录大观”系列等等。每张票据,王伯都把它分类贴在一张A4白纸上,再在票据底部铺上黑色卡纸做底,票据面上则覆盖着透明薄膜,包装得相当精美。 5 O6 D+ W0 }# D9 R$ r" c; I * W" N$ Z8 Y' f. ~. X “以前有些票据用不完我就留下了,后来发现挺有意思的,就跟朋友交换,随便收收就集了十多年,书柜、床底都塞满了。”王伯介绍说,他收藏的票据在2003年就已超过5万多张,类型达到数百种,光粮票就有粗粮票、细粮票、杂粮票等好几十种类型。上至民国时期的字据,下至今日的地铁票据,在他的收藏本里都可以找到。 ; m8 F9 g' x3 a' V9 C" e3 J& B# W2 g/ ?4 w( } 为收藏学上网“淘宝”* K3 k' j6 }& o: t 0 n2 a" G/ T( R9 f+ l9 ?5 @
据介绍,除了与朋友交流以及浏览各地关于收藏的报纸杂志外,王伯还学习上网查看各类票据行情。现在他还不时上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票据。 # W, ]! L0 |1 ^& z: G8 f8 o7 O+ G M" H% o( C
虽然喜欢票据,但王伯表示自己从不强求。“撞到了就买。”王伯说,自己收藏票据并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怀念过去,只是为了见证历史。“票据是越少越好。当时是因为物资不足才需要票据去分配、去购买,我可不希望回到那个年代,一个月才能买半斤猪肉半斤油。但年轻一代没见过,我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这段贫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