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N2 Z& t+ s$ G 在两位美国汉学家回顾的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皇家艺术品收藏史中,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它异乎寻常的丰富,一是它屡遭涂炭的命运。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周期性的现象。而令人惊异的是,故宫馆藏文物却大多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中国皇家收藏传奇》一书中,讲述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 W1 Y+ Y9 y* o$ [7 o
, Q) M9 E# F: ]& ^+ Q 1948年12月14日,当共产党的军队已经包围北平城的时候,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让人把故宫的四扇大门都给关上了。
6 _2 y5 n3 y, Z. W5 d x
+ f+ N! b( ^' F) W 在这国民党撤退和共产党进逼的政治过渡期,马衡的这种举动是在表明,他决不会听命于国民党政府将国宝运到台湾去,也是在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坚守岗位。0 r4 q% ?, M' s; \# Y9 w: ~
, w0 R, r8 m: o- w; q9 \ 1949年1月31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刚刚进入北平,总司令便立即布置军事占领故宫博物院,在行政管理上,中共的过渡政府马上接管故宫。
7 N9 s6 B, |/ m+ [& y( ~7 d0 P! T% v3 I
建立新政权才几个月,中国新的领导人就开始着手拯救和赎买故宫的文物。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这件事,对馆藏的恢复和扩充十分关心。6 c# g) {3 C7 [0 _
( r% h/ I! r) {- I6 y% b 20世纪50年代初期,绝大部分珍宝从南京装船运到了北京故宫,最后在南京只留下2211个箱子。因为南京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首都,再加上作为原来的中央博物馆,皇家收藏一度存放于此,所以南京博物馆被赋予“博物院”这个特殊的称谓。中国的其他博物馆里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才叫“博物院”,可见这个称谓的特殊性。
$ O v7 I) R, f9 W6 e, _/ t2 S) S7 Z9 z( g2 T
1999年,故宫要求南京博物院归还剩下的2211箱文物,却遭到委婉的拒绝,南京博物院认为自己毕竟已经精心收藏这些宝物长达半个多世纪,而故宫的文物又已经很多了。2 W1 P! K1 ?9 C% B/ j. n; c
' w) P# m" w4 T+ e, h- F9 P0 f 文化部新成立的文物局在文物回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的文物局聘请了上海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张珩即张葱玉,后者又请来了艺术鉴赏家徐邦达。此后,徐邦达在收回故宫遗失文物、恢复馆藏方面功绩卓著。' t! V7 g2 I: F4 L0 V; ?
2 h5 @6 _0 I _/ t+ j
故宫专门成立了文物征集组来鉴定收回文物的真伪,还通过单位及文物组成员的个人关系,召集了一大批从事文物鉴定的艺术史家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征集组包括许多知名专家,他们被分为5个小组,对收回故宫的物品进行鉴定,开始重建故宫博物院的馆藏,这5个小组是:玉器乔有声、陶瓷孙瀛洲和耿宝昌、铜鼎 王文昶 、书画 王以坤和刘九庵 和碑帖 马子云 。
1 G0 l4 m* M* T( @" f1 k( V. d
o4 r! c4 ^+ F. t( w0 ^ 为了恢复馆藏所收回的文物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显然是1924年溥仪及其随从逃离紫禁城时从故宫携带出去的文物。当年,在被迫离开紫禁城时,溥仪和溥杰兄弟选了一些便于携带的最宝贵的艺术品和珠宝,偷偷夹带出宫。
" F& b, J. r- I+ e& b5 [* e4 n' }9 u: b3 F o- \
溥仪的侍从曾偷出不少宫中的宝贝卖给北方城市特别是天津里的古玩商或是古董铺。1945年年底,占领伪满洲国的苏联红军抓住溥仪后,在长春的伪满皇宫藏品中发现了大量的“东北货”。溥仪把最值钱的一些珠宝装在随身携带的小皮箱的夹层里,苏联人抓住他时,他就带着这只小箱子。溥仪沦为战犯,被关进监狱,他随身携带的文物也相应被没收,交由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保管。1947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接管了这个地区和抚顺监狱,也控制了溥仪和那些文物。这批文物一直留在抚顺。直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签发了一道行政命令,要求将这些文物一共有245件运回北京故宫。其中包括乾隆皇帝使用过的三联黄玛瑙闲章、六朝小玉璧,以及隆裕皇后和慈禧太后的贵重饰品。# Q# Y2 a2 H% B c. ^
8 k* j" j: S0 t+ H% v% Z
当时,杨仁恺是位于沈阳的东北博物馆从事绘画和书法研究的研究员,他在收回溥仪携至天津、后来又带到伪满洲国的文物方面功不可没。对“东北货”的追查始于20世纪40年代,主持者是王世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