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3 }/ Y4 J( U- ~$ m# }
捡漏不那么容易 : n4 _( t7 p; \7 ]4 p5 L' h
# ?5 X$ T' j/ H
- Z* X" q f1 D: i* G$ Y6 F0 M, o/ y5 V# z) O
. o* J! x) a- k- |/ S! } t
捡漏,是每个收藏爱好者的最爱。当捡漏成功时,那种喜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但是想捡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在捡漏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
) t! A/ P% e2 b7 T* x9 P+ |3 x* w 知识积累至关重要- M* V! D, |+ C( m" _3 O
" u* r9 J0 P( g7 Q5 t$ W6 e 知识积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一个门类的成因、产量、文化渊源等书本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对其近些年价格走势方面信息的积累。书本知识是基础,一般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等,都能获取很多。对行情的把控,则是具备敏锐洞察力的必要条件,需要通过浏览新闻、关注拍卖、多走访市场等,来积累信息和经验。
. y4 R8 w$ }) E; i1 }/ |* x1 J2 o, T$ |5 ^8 c Q2 u
同时,知识积累必须扎实,不能“半瓶醋”。因为比较起对某一种类不懂的人,略懂一点的人可能会因为学到了一点皮毛知识而贸然认为一个看上去像是精品的通货是难得的精品,头脑一热而花大价钱吃大亏。因此,在收藏过程中需要多看。偌大的收藏市场,售卖每个品类的不止一家,有的甚至成片分布,这就是很好的学习课堂,通过与商家交谈、看商家的东西进行比较,相信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用多久就会对这个品类比较了解。" V7 m; L3 i3 V, A& `7 a! V
1 n0 w9 u4 ~8 W8 ^
切忌迷信“只看不买”- h" E2 {3 N1 A# u3 n% e( F
( j3 R! l2 W" X 每听到一个捡漏故事,我们都会对故事主角的眼力佩服不已。搞收藏,眼力恐怕也是收藏爱好者最需要练习的。如何练好眼力,这需要长久的实践。如果要想了解一种收藏品,前期光看是不行的,需要感知,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手”。初期买一些廉价的藏品,通过对其观察、把玩,都是认知的一个过程。收藏很奇怪,有时候在收藏爱好者下定决心去买一件东西的时候才会对其感受最深、才会更主动去研究。因此,不能盲目迷信“只看不买”,在衡量自己经济情况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即可。在市场中,不要对“长相丑陋”有歧视,有些收藏爱好者捡漏,恰恰是因为碰到了那种卖家都不当一回事、看起来不那么好看的东西,价格当然会很低了。' h4 g1 O8 S7 S! s% K; m7 w
5 [6 w5 |/ t) ~9 I | 了解行情货比三家
- d. {: I- k9 C3 @% b+ o: l) b' U) [
“黄金有价玉无价”,古玩、玉石行业,藏品的价格不会跟真金白银一样有固定、统一的标准,而其中的乐趣也恰恰在这“不固定、不统一”之中。收藏爱好者面对一件东西通常都是单个论价,而且卖家所标出的价格往往也具有还价空间,这就需要练就一身的砍价本事。! r- ?, l7 I. ?( b
# t( j& ~6 c' X$ K
当然,砍价的前提也是收藏爱好者对相关价格进行了一番研究,并且对其行情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卖家叫价的时候敢于狠、准地去杀价。了解一个品类的价格,需要货比三家,多问、多对比,这样心中会逐渐形成一个尺度。. ?& @! o- }. ?0 ^( R& I: P4 I
4 v. ~- C, K0 K2 y$ _1 @8 |) y 收藏切莫冲动出手! {: a, w2 ^# R" V
5 r/ \2 q1 e7 [" N' k3 o! | 有时候偶然看到一件东西,不要轻易地走开,上上手,或许这件藏品真的不一般。但是有时候碰到一件东西特别有眼缘,而其价格又超出预估,不妨先放下看看别的,等冷静之后再斟酌要不要收入囊中。
~: Z8 O+ F0 ^ X( q6 ]4 U' `) t% \3 G1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