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059|回复: 32

上博大展:500余件文物中的上海古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7 00: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博大展:500余件文物中的上海古文明
: B) b$ L  j% m; s( F- j% R2 |" e4 Z7 Y& i
) U! T4 p. w. \; c

( R! d3 C: k9 w  P! j$ Z) Q2 j, d% S0 V$ v& l9 M" O) w2 ~2 J
文:韩见 (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P& k0 v6 ]' E- N9 S
2 t$ r' \; C: c% P2 E1 {
  虽然上海是个在很多人印象里只有近百年历史的新城,然而考古工作证明,早在 6000 年前,现青浦区淞泽遗址就已出现属于马家浜文化晚期的“上海第一人”。  ^% f% K2 E2 \  y# g
  B0 j8 E, @% [3 P7 z# [
  为了将可追溯至 6000 年前的考古发现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上海博物馆的“申城寻踪”大展将三个展厅着实布置了一番。以包括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文明为重点的“文明之光”展厅形似土方,让人感觉身处考古现场;从周朝到清朝的“城镇之路”展厅则是白墙黛瓦的江南市镇样貌;内容相对独立的“古塔遗珍”部分展示的是上海现存 13 座古塔中发现的文物,因而展厅是环形旋转向内参观的,仿佛在塔内向高处攀登。0 m6 W- y+ S$ Y

; D5 j6 ]/ o  G6 x$ O2 d
  虽然上海是个在很多人印象里只有近百年历史的新城,然而考古工作证明,早在 6000 年前,现青浦区淞泽遗址就已出现属于马家浜文化晚期的“上海第一人”。当时,长江三角洲处于发育初期,海水东退,陆地淡水沼泽化,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点。这些上海最早的先民定居于此,开垦土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揭开了上海地区文明史的序幕。
1 v0 |3 P8 o3 `8 ~
; b+ ?5 w& w, p5 N# A0 s
  从考古发现的器物来看,淞泽的先民是一群富有创造精神的先驱,他们通过控制空气的流通,改进了制陶工艺,使陶器呈现黑灰两色。他们还发明了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如石犁,这种工具平面呈三角形,两边开刃,效率比原先的耜耕提高不少。“不仅如此,淞泽先民还是一群自由、浪漫的艺术创造者”,负责这部分展览的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陈杰说,“他们制造陶器不再是仅仅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还通过造型和装饰体现出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他们的陶器以生陶器为特色,上面常使用刻划文、剔刻纹和镂孔等作为装饰,有些陶器还分内外两层,内层起到功能作用,外层主要用于装饰。一个纯粹用于装饰的猪陶塑身躯肥圆、嘴部前拱,造型十分可爱,和现在的家猪已经很相似,说明当时的猪已经经过长时间驯化,这也是目前中国已知的最早的驯养家猪的证据。
+ L* ^  ]7 H3 e, C  y$ a' T- |7 j6 A  A
青铜棘刺纹尊

8 l2 f% W: I; D1 a, {4 Q* v' n
红彩高柄钮陶罐

. h" K! [, s, r
朱缨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 s% `" a4 J' V% P$ G
  家猪陶塑
铜鎏金阿育王塔

. N, T& N& W) J' S) z9 q( e+ q
褐釉腰鼓

' F( i  N' y) R  Q) ^1 V6 y
  从西周后期开始到元朝,上海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公元751年,上海第一次成为行政建制所在地——华亭县,元朝又在此设松江府,华亭以北 30 公里的青龙镇遗址至今保存完好,向今人展示着这个繁华市镇的冰山一角。上博考古部主任宋建介绍说,青龙镇的兴废与上海“母亲河”吴淞江的变迁息息相关,它的淤塞萎缩对经济有巨大影响,也因此治理吴淞江是宋元以来最重要的事情。在展览的这一部分,除了古器物之外,还有志丹苑水闸这一水利工程遗址的介绍及连接水闸底石的铁锭榫。水闸的建筑模式完全符合《营造法式》的要求,被认为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志丹苑水闸位于今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西路交界处,其建造者是青浦水利专家和画家任仁发,这位元朝官员在 1304 年到 1325 年共在吴淞江支流上建造过 6 座水闸。由于身居要职,任仁发位于青浦的家族墓也有不少宝贝,该墓曾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被盗,但后来追回的随葬品中仍然不乏精品,此次便有剔红东篱采菊图圆盒等 16 件器物展出。, ?( ]& P" u; Y# J& o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 Y+ L* p* I# S# l& |$ L
  “古塔遗珍”中展出的佛造像,因为全部来自上海本地的古塔,在质量和数量上虽然比不上专门的佛像展,但却牵出了 13 座古塔的脉络。其中兴圣教寺塔、圆应塔、南翔寺砖塔、华严塔、泖塔、云吉禅寺塔、护珠塔和龙华塔或建在寺庙中,或埋藏舍利,或由僧人建成;李塔、法华塔、秀道者塔在地宫和天宫中都藏有佛像和经书;只有万寿塔与佛教无直接关联,是为祝贺皇帝长寿而建。该部分负责人何继英补充说:“但是具体到每一座塔,又有各自独特的功用。比如建于唐朝的泖塔,既是佛塔,又因为矗立在泖湖中的小洲上,建造时便考虑到了导航引渡的功能。”“建塔标灯,以为往来之望”,夜间塔顶高悬明灯,引领船舶航行,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灯塔。此次展出的泖塔佛像,都是 1996 年修缮时在天宫中发现的。
4 c+ w9 N8 T' u1 ~; E
1 f% @! O  r: z" Y! |" u$ z$ v' Z
  家猪陶塑、志丹苑水闸和泖塔,选自展览三部分的这三个宝贝只是“申城寻踪”中有趣的几个侧面;甚至构成整个展览的,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以及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借展的 500 余件文物,也只是勾画了上海古代文明的一些侧面,或者为大家提供了想象的起点,至于故事的全貌,还得由器物之外的更多资料去填补。; c1 U2 b( _) _
3 [" {( q# q) T( }
  文章来源:外滩画报转

& `0 m8 e& K/ H% T8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06: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08: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0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08: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0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09: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09: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牧马人 发表于 2014-7-7 06:43
7 v" z' g8 s' F2 M5 n" 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八十 发表于 2014-7-7 08:01
( d6 V9 C# L. f8 _  U! f1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董书籍图录 发表于 2014-7-7 08:26
: ^! V7 G8 E+ p7 u)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契丹光芒 发表于 2014-7-7 08:55
( w+ M% n! D" H* e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海飘 发表于 2014-7-7 08:57

' V! Q2 M/ n$ [6 c+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水很深 发表于 2014-7-7 09:17
; D- G4 X' o0 l; i学习了~!

* F* x& P% ^) t"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ljf3093828 发表于 2014-7-7 09:20
4 ]; x& ^7 A$ b: w7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1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1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10: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1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14: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12 16:07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