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碎得最厉害,因为比较薄;这个羊头原本是掉了下来……”昨日上午10时,90高龄的张欣如老人,在湖南省博物馆三楼展厅,面对着自己当年亲手修复的四羊方尊,如同一位父亲说起自己久未谋面的孩子一样慢慢叙说着。当记者问到怎么看不出一点修复的痕迹时,张老自豪地笑了:“这才对了,当然要看不出修复痕迹。”) e4 [$ w' _6 Z6 r8 A, }/ f/ E) w
I0 \- ]% B& g8 _) s/ q& e. K4 X! V 四羊方尊被黄材镇的古董商张万利买进后,很快转手到了长沙,但随即被当时的政府没收,交由湖南省银行收藏保管。1938年下半年,湖南省银行为避战乱,西迁到了湖南西部的沅陵县。但不久,四羊方尊就在日军的空袭中,碎成了20多块。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蔡季襄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找到了四羊方尊的碎片。由谁来修复这件国宝?重任落在了张欣如身上。- g2 O9 `, ~/ V& V
8 K* J2 k. r; Z) }% {2 B0 ? 张欣如上世纪30年代便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倾古斋”学习古玩修复,1954年4月,张欣如调至湖南省文管会,当年5月,便接到任务——修复四羊方尊。( F( L1 a8 O E. S' b
6 X3 T5 k" ^" x# v5 s
“四羊方尊拿过来的时候已经过初步修复,不过很粗糙,和原物有很大差距。”张欣如回忆说,看到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他有了让其重现真身的冲动。他放下了手头所有的工作,将一栋简陋的砖房当做临时工作室,专心修补四羊方尊。/ I2 d# h& q' y: R0 l8 c
+ X9 f: v4 w, |
为了尽量复原方尊表面的花纹,张欣如每次都要十分小心地清洗碎片,然后用烙铁进行焊接。“方尊有30多公斤,很重,我有时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焊接,花纹很细,一点都疏忽不得。方尊的底盘碎得厉害,费了不少功夫。”两个多月后,四羊方尊终于恢复了其瑰丽的身影。张欣如一共经手修复了2000多件青铜器,其中不乏国宝,但“最好的还是要属四羊方尊。”) s6 q0 M" f; S3 B+ o8 Y( [- v
: [* n, B5 }& E8 m3 z w5 m 张欣如回忆,四羊方尊修复后,便一直放在库房,没有拿出来展览过,直到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的前身)调至北京,自己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四羊方尊了。“上世纪70年代末,我去北京出差,特意去了国家博物馆,想看看四羊方尊,但遗憾的是四羊方尊当时并没有展出来,今天是我50多年来第一次看见它。”张老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