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6881|回复: 120

走向盛唐---大型文物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3 1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拍摄的一共分了八个专题! A9 R! y; g1 ]0 p3 Z& V' _
14省、市、自治区40余家文博单位三百件顶级珍藏,打造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动感历史画卷……  Z3 l% b" `* U2 R( G
国际保险金额高达20亿人民币;展览在美国首展,万人空巷;日本三地巡展,震撼岛国;香港展出吸引40万观众,这是一个人气极旺的展览……% _) v) \$ {& q( y5 M% f
大量顶级国宝,创下了新中国文物展览史上的多个之最,再现汉末唐初盛世图景,这是一个精品荟粹的展览……8 G3 r- j  \# @, [/ N1 o
建国五十多年来以来,湖南省文物最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一次文物大展;一个国内罕见的、最值得期待的大展……9 N6 Q  V' i  q8 M
该展览集合了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40余文博单位的精选珍藏,包罗中国近50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展品近300件,大部分属国宝级的国家一级文物,包括佛像、随葬陶俑、瓷器、金银器、玻璃器、木雕、纺织品、壁画等。展览反映了汉朝之后中华历史的发展——民族大融合,丝绸之路全面开通,欧、亚各种文化的交流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进入中原,中华文明更加繁荣,终于走向了盛唐的历史进程。
9 }, O. `! G; `3 h《走向盛唐》展览筹备工作长达数年之久,无论从研究水平、艺术魅力等各方面来说,都堪称精湛,观众从这些文物中,能够真正捕捉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精髓,探寻与回眸一段伟大的让所有国人为之骄傲的历史。从2004年开始,《走向盛唐》先后在美国、日本巡回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极大轰动。0 k9 X9 o0 E2 c; V# V8 f3 h; j
展览中金器、佛像、雕塑、陶俑等特色鲜明、造型生动,别具北方游牧文化的气息,其中纺织品和壁画由于维护困难,极少外借展出,实属难得一见。展览结束后,各地文物将分批归还各省、市文博单位,这批珍贵文物将很难有机会再次集中在一起对观众展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走向盛唐之汉文化的传承
& I7 ^0 v$ G+ e  q" K7 a0 H' J  ?5 w- I& `: \7 e3 v
第三幅:绿釉陶楼 , E5 _4 ]. D7 T& G& R$ U" i  |
东汉(25—220年)
# X/ [5 P. T0 O
4 H/ ~; [, G$ K( z7 C5 h" h: z通高216厘米,基座边长82.8厘米 & Y( m) {* L$ d9 d# ]: {6 X. x

/ C; W  W# c# A% b6 @1984年河北省阜城桑庄汉墓出土
2 s3 l0 [: `- W" C7 J7 }* m
, g0 x/ }! q2 t0 y# d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 k5 r4 A, |- W8 e1 g$ Y5 b
" N& D6 b* N3 g; N9 @  ], H8 Q3 L陶楼由台基、门楼和五层楼阁组成,为仿木建筑陶制模型器。各层门窗、屋脊、栏杆等部位都塑有人物、花鸟等。楼阁与底部基座、栏杆、门楼浑然一体,结构严谨,装饰繁多。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各地豪门大族为加强防范,常自行兴建大型塔楼。因汉代地面建筑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作为能体现我国汉代楼阁式建筑式样的绿釉陶楼就显得更加珍贵,它直观地再现了建筑的形制特征和建造技巧,是汉代陶塑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反映出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地方豪强势力崛起,构筑庄园坞堡,拥兵自卫的社会现实。
2 D# t; S8 [) a6 j. J
$ O! D& |2 u. f1 d! a第 12 幅:错银铜牛灯——早期环保灯
' y( t& l6 C% \4 e
7 P9 D- ?1 ?. h6 ^/ A" w! k/ k# X8 a, A
东汉
( k; Y/ T# U. ^' s1 D1 M
' k/ V3 f  @$ |0 F! D高46.2、牛身长36.4厘米 # ]& S+ O; ]' W! {" P

5 G7 r4 V- m, z2 k1 K/ y' o1980年江苏省邗江县出土 0 M& m; @& P- h& r" W8 `4 R

- x6 x2 ^( W' k, W5 b- ~. ~南京博物院藏 ! u9 w+ j0 [& o
. r% [9 C7 R& l3 G* ?" O  }
铜质,错银工艺装饰。
& _( h7 b/ U6 B8 i4 X
2 q# @0 N- K9 f$ N5 y; [这件已经成为南京博物院标志的错银铜牛灯,整件器物作牛驮灯盏的造型,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伫立状的黄牛,好像是一头神牛驮着光明来到了人间。最值得称颂的是烟道的设计。烟道为一弧形圆管,由牛首顶部向上生出,接连于灯盖顶端的中央,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可将燃灯时产生的烟炱溶于牛腹的水中。这种防空气污染的设计,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西方的油灯,直至15世纪才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与我国相比,晚了一千五百多年。9 K/ v/ ?) W% ~; ~. X- {  B, v
  _0 j& a9 m) f* o1 z. r

- t) d2 b( i* x1 M( ~9 j) i( c6 M' E; I- s( |1 e* ~% d; g
第 14 幅:青瓷兽形尊
8 i: d6 k1 `5 `  c
% S# X, J  U  R: _( |* P西晋
& m- T( Z# q% N$ i% a& o+ Y
, y/ D. L1 r6 l: M0 `" e2 S高27.9,腹径23.2厘米5 y+ i0 A) n5 z  s! y
% ]1 z& \+ w, j! @$ f; @' K
1976年江苏省宜兴市周墓墩出土" B; U9 D& g- g; G; P& c" _' n7 F# w
; q  d0 E2 U( z) A7 k0 Q6 P
南京博物院藏$ d$ t6 K2 a' _# I0 t2 m- A
* v9 g2 u8 m  Q9 O1 j/ g
整体造型颇似渔民所用的渔篓,器底刻有“东州”二字。棕色胎,通体内外遍施青灰色釉,釉质细腻光洁,晶莹滋润。肩腹部两侧各塑有三只横桥形耳,呈品字形排列,可穿系绳索以提携。腹壁堆塑一神兽,兽口含珠,下有绳索状的四肢。后脊背有五处角状突起,表示丛丛鬃毛,兽身双翼、翎毛则以简单的线条勾勒,突出了兽首、脚爪、后脊等部位。) C( t( j) O7 S6 T2 }5 R

1 U9 c0 v0 `4 \, e2 D8 v魏晋时期中国青瓷有很大发展,以动物造型的瓷器大量出现,此尊胎质精良,釉层均匀润泽,造型奇特,融实用与观赏性于一体,代表了魏晋青瓷的最高水平。
1.jpg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3.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4.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6.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7.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9.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1.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2.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3.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5.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6.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8.jpg
141457821720070328203527_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盛唐之游牧民族的南徙
# i3 D: B4 ^2 X# g* @' [3 S1 E, l$ @7 u( P, s
3 h$ T0 B8 S7 X3 ~4 ?+ p
金印(2枚)——古代民族关系的见证
) M5 ]: U2 b: j/ C/ M- P, @& z% z! i" B4 m' L. ^- r
“魏归义氐侯”金印 魏8 w; D  i. m" {) }
甘肃省博物馆征集
" S# C0 B" k7 T- u( p( \# T3 y5 H9 r6 D* M; J  F
“晋归义氐王”金印 西晋
- _" T7 ]+ R+ P7 }! v/ h“晋归义羌侯”金印 西晋' j- d5 D, x, g4 O
甘肃省西河县出土# V  H7 P  d0 `& {. E) W  Z

7 C( E0 j6 N- T: M( Y1 _高2.5,长2.25—2.3厘米/ p5 w% P2 B/ \# s( {& A( v  e

8 L  N5 x# \( g, H0 P甘肃省博物馆藏5 v! T) ]& i; p3 i1 g
$ @0 @# P5 V6 o. S9 i/ A
二印均金质兽纽。印文篆书,分别为“魏归义氐侯”、“晋归义氐王”、“晋归义羌侯”。氐、羌是我国古代生活在甘肃、青海、四川西北一带的少数民族。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历代王朝治理少数民族的措施,往往是分封其首领为“王、侯、君、长”,通过这些“王、侯、君、长”来统治其部众。
  e3 H% k% d5 K+ U! p6 i1 s' p: D* u7 j9 ]' Z
此二枚金印,即是魏晋统治者颁发给氐、羌首领的印章,其中的“归义”即归顺之意。它是古代民族关系的见证,对于研究古代氐族、羌族历史及其与内地王朝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3.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4.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6.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7.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9.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0.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3.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4.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8.jpg
311457821720070328220214_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盛唐之丝绸之路的繁荣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2.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3.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4.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6.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7.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9.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0.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2.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3.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3: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5.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6.jpg
811457821720070328224518_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2 20:00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