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大发明 于 2016-9-21 09:15 编辑
) y. S; L! B: }/ @1 e; S3 Q
+ a- z7 T/ U1 Y- H! E收藏十余载,开店一年多。上过当,打过眼,交了不少学费。经过跟师,看书,进店,逛摊。不断学习,摸索,探导,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吸取了一些教训,现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不对的地方望批评指正!( l# n2 M, U3 [. b; b- P
一,看。1,看书,买一些收藏的好书,了解中国历朝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兴衰存亡。了解瓷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单色釉,窑变,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广彩,浅绛彩,洋彩等的演变以及刻花,印花,画花,堆花,刷花等工艺。各朝代的瓷器的器型,特点等等,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常识。2,看物。要到老藏家多看真货,老货。细看老瓷器的胎,釉,彩,画工。搞清楚胎的熟与生,釉的宝光与贼光,彩的矿物颜料与化工颜料,画工的熟练流畅与模仿笨拙。3,看包浆。包浆不是单指器物的灰尘,脏东西,而是指老瓷器经过百千年时间胎,釉,彩发生的自然变化,使用痕迹,土沁等。老瓷器光泽自然柔和,由内往外发出,有玉质感,仿品要么贼亮刺眼,要么暗淡涩腻“做旧”,老器有手拿搬移形成的自然摩擦痕迹,迎光转动可见,或用30倍放大镜也能看到。做旧的痕迹不自然,有一定规律的摩擦痕,要注意区别。另外还要区分柴窑烧制瓷与电窑烧制的特点。柴窑烧的瓷器一般有缩釉点,这是与电窑烧的重要区别。还有就是柴窑烧的气泡大小不一,分布自然,电窑烧的气泡均匀,大小分布整齐。4,看器物胎质和有无冲线或修补。用强光手电贴着瓷器照看,老器透光性强“主要针对明清民国瓷”,同时,通过强光可以看出器物冲线的暗影以及修补的位置“修补的地方透光性差”。
9 O* |) J" d& A+ \ 二,摸。就是要多上手。一方面上手后便于近距离观察瓷器的细目特征,二方面找手感。老物釉面手感润滑,舒服,还有某些特定时期的胎,手摸的感觉就像是婴儿的肌肤。如,明早期,康熙,雍正等时期。再就是掂重量。老器的重量适中,仿品的重量坠手,一上手就可以放弃。要注意的一点,康熙早期的瓷器,由于胎质致密,胎体较厚,也有压手的感觉。( W' q Y( l7 E& ^+ X. V
三,问。就是要结较一帮古玩朋友圈子,同他们一起逛店练摊,看不准的,不懂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平时,喝茶聊天聊到古董听不明白的地方也要问清楚,不耻下问,才有收获。7 f3 u: s1 q2 E7 q# b
四,闻。主要是用于出土器的缜别。老物由于在土里埋了百千年,闻起来有一股土香味,而做旧的是用胶把新土沾上,有一股土腥味,还有胶水味。
3 v, s: Q: I, P( ]: u+ K 五,听。用手指轻弹。老瓷器声音清脆悠长,仿品沉闷短促。重要的是,听声音可以断定瓷器有无冲线,冲了线的瓷器声音短促沙哑。还有就是可以鉴别高古瓷的窑温,如果声音刚劲悠长说明窑温达到1100度以上,瓷化程度高。另外,用钥匙轻轻沿着瓷器的口沿刮过,如果有的地方没有声音说明这个地方修补过。没有修补的声音一致。& A; y, W5 t# i! }( s0 @" w) x
六,练。就是敢于实战。只学不做,永远进不来收藏的门。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要敢于单独进店练摊。先从瓷片,普品入手,尽量少交学费,少走弯路。逐步积累经验,总结提高,坚持下去定能成功。
) h& X3 ~" c2 B1 g7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