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419|回复: 0

胡绳藏《坡公书四种》拓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3 0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L4 I( t( V* M+ w/ I1 V3 B
        胡绳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他一生笔耕不辍、藏书甚丰,本文对其所藏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法书帖四种进行了详细考述。% {( ]3 b0 \0 M
) v/ @3 O2 U1 X0 z
        胡绳藏《坡公四种》拓本装成册页,前后封套为樟木。纵315毫米,横165毫米,厚190毫米。内折21开,36面,册中有况周颐收藏印一方及承传藏书钤记6处。墨拓印4方。册后有张伯英、康生等跋语。封面题签为张伯英题写:“坡公四种庚午冬铜山张伯英”,庚午即1930年。首页有题注一行:“王弇州云表忠观碑大书盛行而少有传其小者,成可者。孙月峰则云不知刻在何所,大书原石乾隆辛酉掘地重出”。后题跋为铜山张伯英,跋前有“苍老斋剪字裱本”注记。; C" l( F+ h# v1 J) Z

3 A7 I9 u! o$ w$ \& Y) {        册中张伯英题跋为:陀罗尼经予有绍圣四年刻本,首尾多十余行书迹,远胜此刻拓本绝少。超然台记乃明人张某集坡书所刻拓者遗之。近岁喜观宋人书每见石本不论佳劣皆购取。去秋得曾宏父凤墅帖之十一卷残余数叶,皆山谷书。售者不知为宋刊宋拓乃奇遇也。此册无一佳刻,唯小字表忠观碑却不恒见。辛末夏仲与凤墅帖同观因题  张伯英。' l, D. `0 e$ J5 d- Y
  a' J- U$ Z& `! O$ M( x+ t; ]% `
        另跋文:超然台记康熙五十八年东武张雯集虎跑泉诗当是伪迹。又跋:虎跑泉诗晚香堂本真迹此仿书全失坡公笔意。石顾二公皆不之辨,是可异也。丙子三月三日。适见顾湘舟所刻帖多收伪迹。湘舟为吴中大收藏家,负善鉴之名此虎跑泉诗系其所藏伪书之一也。安有此俗恶之苏书而在琢堂之信之顾帖中有米书二种尤可笑。丁丑重九。1 f! D% t! E2 o
* |$ W) a3 z  g" ^; t* h% a/ x$ T
        题跋中所称顾公为顾湘舟,名顾沅(1799-1851),清藏书家、学者。字澧兰,号湘舟。又自号沧浪渔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喜收藏,藏书、金石较富,甲于三吴,善本颇多。丁日昌《持静斋书目》中所著录之书,大半是顾沅的旧藏。石公即石韫玉(1756-1837)。清代方志学家、校勘学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字执如,一字琢如,号琢堂,又号竹堂、花韵庵主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w+ _# j/ H. @
4 }5 m7 P+ O; h
        《坡公四种》拓本内有苏轼四幅书法作品。依次为:表忠观碑(小字本),游虎跑泉,超然台记,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剪裱装成册页时剪条排贴得心细精到,没有拼接粗陋之气。四件作品,用纸厚薄匀净,密度紧致,拓墨匀称。墨汁胶性适中,拓本黑白相间,字作反白,神采蔚然,无笔划搽墨。拓本文三、文四拓墨看似是用淡墨直刷下来的,颜色浅淡,不光亮,有些地方似有刷痕,纸的纹理仍然清晰可辨。
: x/ \9 q% \7 Q1 g
. z/ Q8 L+ M7 D, u        张伯英在跋语中认为“游虎跑泉”为伪作,拓本扉页题注《表忠观碑》为“小者尤可贵”。# d4 C$ p/ Q: Q' ^% z( S, m5 P0 ^8 }
$ M$ [9 C/ |0 W5 P/ u4 L; }$ Z2 M* M
一、表忠观碑- K, o$ n9 z: b9 O2 u% p
        表忠观碑是北宋时为颂扬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及其子孙功德,保全钱氏坟庙而建。原在杭州城西南十里的龙山(一名卧龙山)妙因院旧地。熙宁十年(1077年)知杭州赵抃请于朝,故赐名《表忠观》,苏轼撰文并书。表忠观碑有大字碑记及小字作品,碑记立石时间为宋元丰元年(1078年)八月,该碑之作正是东坡壮年,非但文辞脍炙人口,且书法也非常精妙。
3 i9 L. M* `, r3 y$ ]9 a/ J7 F9 S2 M8 k. i
        关于此篇碑文,近代文学名家林纾在《古文辞类纂》选评中认为:“文极老洁,铭词亦雄警动人。”对此碑书法,历来论者十分推崇。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表忠观碑》苏文忠公撰并书,结法不能如《罗池》老笔,亦自婉润可爱。”为苏轼书碑代表作之一。现存世《表忠观碑》拓本主要有三种:
1 o3 k. E! S2 c0 U2 t4 K/ i( q3 @5 A8 I/ T2 _4 R$ Q) Z! [1 A
        一是: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初刻。原有四石,两面刻,凡八面,每面六行,行二十字,残石高152厘米,宽83厘米。二是: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杭州知府陈柯重刻。有四石,字径10厘米左右,两面刻,凡八面,每面七行,行十八字。每石高212厘米,宽95厘米。三是:表忠观碑(小字本)明陈吉士刻小字本。胡绳藏本属这一系列,此拓本与平常所见有所不同,是一篇小字作品行书,字径3厘米,每石存廿四行,行十一字。横石作帖式,仅存二石,未见全本,文字与大字有所不同。
8 M) ~) a' F, S5 g# I8 h
+ w& _* q. j2 }8 ~: a, Y, j5 ~0 R        胡绳藏拓本扉页题注《表忠观碑》为“小者尤可贵”。纵观拓本中小字《表忠观碑》便知,人们通常认为苏轼书法的特点是以肥厚取胜,这里并非完全如此。《表忠观碑》是“神肥形不肥”,既有浓郁的苏字风味,又丝毫令人感受不到明丰坊所讥“扁阔肥浊,猥俗可厌”的弊病。笔画劲健遒美,生动滋华的书卷之气充溢字里行间,颇承唐碑余绪。用笔上,不少地方参以行书笔意,如捺画的开张飞动,充分地表现出苏轼那种既出于唐人楷法,又不拘于唐人楷法的创新精神。明《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比之蔡君谟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也。”6 @) g* o! Z" z& e  B1 a" f- s

' R* B* U7 J6 b$ c二、游虎跑泉+ Q4 w( A+ F6 o3 C5 ^' O$ G
        虎跑泉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南隅大慈山白鹤峰麓的虎跑寺后,誉称“天下第三泉”。虎跑泉建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但可以查到与虎跑泉相映成趣的虎跑寺建于唐代,初建时由唐宪宗赐名为广福院。相传在宪宗元和年间,性空和尚云游到此,潜心悟禅时,由大虎、二虎兄弟俩脱俗成虎,引南岳衡山童子泉,在此刨地作穴而成,初名“虎刨泉”。“虎跑泉”是以后更名而来的。
% y$ s- ?( i# L* C  T' `3 @
2 {' F) g8 W& _2 w8 r        苏轼游虎跑泉诗即病中游祖塔院拓文如下:“游虎跑泉  轼。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f! C2 h, Y' ]8 ]6 O: e0 M6 b
/ a2 t( k1 t/ a1 G% b" O- k& g
        该诗在《苏文忠公诗集》中,原题名为《病中游祖塔院》,写于熙宁六年(1073年),时苏轼任杭州通判。而拓本用名《游虎跑泉》,平添了拓本的真伪难度,张伯英在跋语认是伪迹。此诗在拓本册页其题名下方有“吴郡顾沅审定书画”章,诗后墨拓朵尔直班跋语云:“右苏文忠公真迹此诗不载集中。虎跑泉一在丹阳,一在钱唐(塘)。公尝通判杭州,则此泉盖在钱唐(塘)者也。至正元年二月壬寅,朵尔直班跋。墨拓印:札勒尔氏、太师国王世家。”朵尔直班(1314—1353)元代,蒙古札剌儿部人,字惟中。木华黎七世孙。文宗时,授工部郎中。善五言诗,于书画尤精。《元史本传》、《书史会要》有传。& S) |! T" b8 P4 c% Z. {; @8 y

! K# [9 P9 }+ f6 M% R% }) d* _        另墨拓揭傒斯、张翥观帖题名:“至正元年四月晦(日)揭傒斯、张翥同观。”元代至正年即公元1341~1368年间。/ X) V; b6 o' V" P0 J" |

7 p+ p' z# o( K        石韫玉跋语曰:“坡公翰墨  林所珍此诗吴门顾氏所藏吉光片羽系当世之宝  借  勒石置诸泉上时道光戊子八月也韫玉。”8 f+ Y& V, A8 R
5 g$ l; }; v& c- _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家。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人。延祐元年(1314年)由布衣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总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为“元诗四大家”之一,世称“揭文安”。《元史》卷一百八十一有传。张翥(1287-1368)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至正初年(约1340~1343年间)被任命为国子助教。今留存《蜕庵诗集》四卷、词二卷。
, ?* }' T7 b9 z" j8 e, k$ ?5 }( `# ?* O9 B$ Y# T
        揭傒斯与张翥观此帖仅留题名,不免让人存疑。揭傒斯的楷书、行书、草书俱佳,又善诗,贯通经史百家。为文叙事极为严整,语简而当,书法名重当时。张翥是一位当时的书法大家,后被清人颇为推崇的诗人,他们观帖怎么会就不想写句而仅题名呢?笔者以现藏上海博物馆揭傒斯题记《苏轼乐地帖跋》为例加以比对。纸本墨迹《苏轼乐地帖跋》墨本纵25.1厘米,正文仅3行。结字和笔划,都错落有致。行间顾盼有姿,使整幅章法浑然天成,显得分外自由、活泼,妙趣横生,表现了作者意在笔先的刻意匠心。凝重之中却又气贯如虹,表现出他对苏轼的崇敬之意,赞颂苏轼书法艺术风格。既然揭傒斯题坡公诗有信手写来之趣,时与张翥同观此帖仅留观款题名,而又不说几句,只留个名在帖上,实在有悖常情。
7 k* j4 O! y! t7 v' U  o
( E: S$ v0 P' ], o3 L1 G1 _9 _" p1 D        按《书法研究》1985年第2期载:“《游虎跑泉诗帖》载(《海宁陈氏藏真帖》卷四。考此宋苏文忠公游虎跑泉诗卷,墨迹曾有传世,纸本,高八寸,长尺许,字大如钱,行楷。书连题款共七行。”笔者未曾见,今录其后影印跋语供方家把玩。题跋如下:余来戍蜀西,因迿镇过峨眉,谒三苏堂於苏氏族人处,幸获拜睹老泉东坡墨妙,乃知此帖不赝也。至正辛巳皋月尚急日,述律铎尔直书。东丹开国、鸣皋书院、述律存道。另跋:至正元年端阳日,兵部侍郎陈思谦、崇文少监杜秉彝、秘书太监伯笃鲁丁、太常博士成遵、礼部侍郎泰不华,同观於宽简堂。以上篆书。另跋:予尝从事海南宪府按行儋耳,获观东坡先生墨迹多矣。今又得观游虎跑泉诗翰墨,无异前所见者。集中不载是诗,意编辑者之遗失,抑何害乎是帖也耶?吾师宝之幸幸能鼎臣再拜谨跋。印:君佐,河阴能氏鼎臣顿首。
8 v5 }: p5 R% U4 B8 p

  V1 V, o: T  j三、超然台记
. q6 P0 W: {7 {7 |9 n$ n
        在拓本内页超然台记题名下方有张伯英书画钤件一方,墨拓印一处,由于拓墨较轻,石面花斑重,字迹漫漶,难识别印款,张伯英跋语东武为诸城之古名。康生在观此拓本时,用朱笔道:“少时居诸城日游超然台,今台毁碑没当天拓本以念之。康生”。
! V# i* Y( g$ B; P' w6 H6 g
% B% ]2 X/ P. h  r& a& r9 v        据清《诸城县志》记载,苏轼因在新旧党争中身处逆境,由杭州至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为排遣苦闷,作者于所居园庭外修建一土台,其弟苏辙以“游于物外”相慰,取名为“超然”。诸城超然台坐落在诸城原北城墙偏西处,今台下巷北端与北关路交汇处。
: ]0 e2 t' O" e6 x& @( C( o. _9 k' q. h
        超然台自宋代苏轼建成后,直至1948年折除,几百年间,历代均有维修。其中增修最大者,莫过于清康熙年间诸城知县罗廷璋倡导的重修超然台。罗廷璋(四川人),捐赠俸金千缗,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三月进行大修,历时二载余,成于次年初夏,但台上各石刻则成于康熙六十年(1721)秋,历时有三年。由普庆张衍之子张雯,举荐精于雕刻的安丘徐天祥,专司台上碑刻文字雕刻。! n3 |  Q% \6 `- a- V

4 M+ y& Z0 r- ]- p' Q        据清代《安丘县志》记载:“徐天祥,字梅邻。”徐天祥虽出于石工世宗,却是一位精雕刻、善诗书的高士。他在每通刻石末后,用不同的书体以及不同时期的名、字、号署名。如在张雯集苏书体的二刻石之末,用秀丽的正楷字,署名“安丘徐天祥镌刊”;在罗廷璋撰文《重修超然台记》刻石之末,用篆书体署名“安丘奉祀生员徐天民刊”,并附有其二印章;在县丞成永健诗句刻石之末,用隶书体署名“安丘山人徐天祥镌字”;在丁耀亢、李澄中等人的诗句刻石之末,署名“安丘铁笔山人徐天祥刊”;在罗廷璋、成永健等诗句刻石之末,署名“安丘徐天缗梅邻镌”等等。由此可见徐天祥的超群才能,同时也表现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与风貌。' Y4 B+ B& f0 B* G

, r) G7 r: x+ r7 k9 X! A四、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
5 p" p( Q& k# C) h: z. V8 I7 P3 M, H! d
        陀罗尼部典籍极多。陀罗尼部,收录的是除胎藏、金刚顶、苏悉地三大部类的经典(包括本经、同类经及其支分)以外的,以叙说各种密法仪轨为主的一类典籍。此类典籍的性质与杂部密典十分接近,因而,学界也有将两者合为一类,统称为“杂咒部”。本部所收的典籍,主要是依据有无受到纯正密教的影响以及翻译年代是否在唐代而予以确定。当然,翻译年代晚的经典,不一定它的成立年代也晚;但翻译年代早的经典,却一定成立得早。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如意轮陀罗尼经》等。4 G: p7 d8 u2 B" }; [" I$ R
        注:张伯英(1869-1949)近代著名书法家。江苏铜山人。字勺圃,(又作匀圃),一字少溥。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富收藏,精鉴赏,工书法,擅魏碑,名重其时。诗文遗著有《桥西草堂诗稿》、《小来禽馆诗稿》等。
* C, N7 T7 b1 ^8 i3 \6 |
6 m2 @3 ?( z! J. F3 u, M        况周颐(1859-1926)近代词人。清末民国间临桂(今广西省桂林市)人。原籍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市)。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别号玉漱词人,擅长写词,为晚清“四大家”之一,著有《蕙风词话》五卷。  b0 i: K: Z2 u# E2 \: n: U

# X# K$ y: W8 I) s( b, H1 }        王世贞(1526-1590)明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藏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善诗,好古文,藏书甚富,自称平生所购3000余卷,均为宋本精椠。《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有传,清钱大昕有《弇州山人年谱》。
. z3 [$ h& H5 U9 v: ]7 d6 M! H
" G, [+ J7 z# C( @$ q# `  h/ o        孙月峰,名孙矿,字文融,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万历二年(1574年)考得会试第一名(会元)。其精通经史,艺术评论。著作《书画跋跋》六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称该书“所论时有精理”、“亦赏鉴家所当取证”,故历为书画家推重,著《孙月峰全集》12卷风行一时,并流传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4 06:39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