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246|回复: 0

石磨盘和石磨盘的用法(作者:葛 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3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石磨盘、石磨棒。常见的石磨盘,多带四个矮足,平面作鞋底形,磨面较平,砂岩,形状规整而精致;磨棒则作长条形,圆,或者一面扁平。这种精致的食物加工工具,从一开始就被认为跟加工小米有关。最近几年,在年代更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里,也发现了大量的石磨盘、磨棒。比如最近在北京东胡林、浙江上山和小黄山等遗址,都有不少形状不甚规则、规模大多也比不上裴李岗文化的石磨盘、磨棒出土。刘莉教授研究认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很可能跟加工粮食没有多少关系,而应该是加工橡子等坚果的工具(刘莉:《中国史前的碾磨工具和坚果加工》,《中国文物报》2007年6月22日第7版)。分析很有道理,但在没有对出土磨盘、磨棒上的残留物加以系统分析之前,粮食和坚果加工两种说法都还只是一种假说。, O& j& z6 {. y8 h
  本文无意讨论中国新石器早期磨盘和磨棒的加工对象,只是碰巧看到一点北美印第安人民族志的材料,觉得他们使用这类工具加工食物的方式值得介绍给有兴趣的读者。借助于民族志所见的方式,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中国古代先民使用类似工具加工食物的身影。
! ?8 i( E- w8 D4 h' z. x; T  居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里的印第安人,靠采集野果生活,也种植粮食作物。他们把向日葵和多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带回营地后,把壳簸掉,将种子烤熟。然后把种子磨成粉末,并用这种粉做成饼,熬成粥,加以食用。探险家约翰·韦斯利·鲍威尔是这样描述种子的加工过程的:“观看妇女用石磨将种子磨成粉末有时是件赏心乐事。她们用一块平整的大石板做磨,把它平放在地上,手里握着一块圆筒形的石块。她们坐在地上,身体前倾,将大石块板夹在两腿两足之间,然后将种子堆放在大腿之间,她们就这样用两条黝黑的腿做成了磨粉石板的‘给料漏斗’,把种子用圆筒形石磙在石板上来回碾磨,磨好的粉末就落在石板末端的一个接粉末的盘子里。我曾经看到一群妇女在一起磨种子的情景。她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和着歌唱的节奏滚动着磨粉石,或者一边磨,一边聊天。而年轻的姑娘们则是一边磨,一边喋喋不休地饶舌和打趣说笑,整个松林里都回荡着她们的欢快笑声。”6 `  e5 c( ]- r6 Q0 ^
       记载这件事的书,最近译成中文出版,题目就叫《科罗拉多河探险记》(雷立美译,花城出版社,2007年)。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这次考察,是在1870年的前后几年。作为考察队队长的鲍威尔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但他的考察还是给我们留下许多当地印第安人生活的珍贵资料。他所记载的食物加工方式,就磨盘和磨棒的形状而言,似乎更接近裴李岗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上山和小黄山,磨盘多不大,磨棒多作饼状或者不规则状,而非长条形;可以握在手里自由移动,而不必像推擀面杖那样只能双手前后用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这个例子中,一是从事这工作的都是女性;二是这种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功能,是把种子磨成面粉,而不是用来脱壳。如此看来,中国史前所见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是既可以用来加工坚果,也可以加工粮食作物(比如黍、粟甚至稻)的,主要看你需要的是否面粉而定。当然,这方面的工作,是需要通过遗留物分析加以认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4 06:4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