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096|回复: 0

重现“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3 09: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唐 莉
$ L* p# d% B9 Z9 `0 y6 |, g. b
——福建博物院赴日本举办文物展览
                           
- T6 Y& t# a8 E6 ]6 P$ c  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福建博物院从200810月起分别在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山口县立萩美术馆·浦上纪念馆、东京学习院大学博物馆、明治大学博物馆、京都佛教大学博物馆举办为期一年的“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巡回展览,并进行学术交流。日方高度重视此次展出与交流,各地承办单位共同组成执委会协调各项事宜,为配合宣传造势还编印了精美的文物图册。9 b  u% ~, x. t0 h
  1025展览开幕式在正值建馆30周年的爱知县陶瓷资料馆隆重举行,来自日本高等院府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300余人参加。福建博物院院长杨琮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福建考古成果”的讲演。
  ^, A: Y" U) F; y0 x' B8 U5 `  福建博物院曾多次在日本举办文物展览。此展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以沉船考古、都市贸易、陶瓷器、茶文化为契合点,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文物展示与学术交流为平台,凸显福建与日本交往的历史,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特色。为此,福建博物院精选文物珍品111件(套),涵盖陶器、瓷器、铜器、石器、银器等门类,还组织专家学者与日方开展学术交流。此次展示与交流在日本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的关注,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参观观众络绎不绝。
% u; r* W  x% u0 A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与被称为“岛国”的日本,以海为媒介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闽越王国就与东南亚借助海上交通开展商业贸易,当时先进的锻制铁器技术通过文化交流传入日本,与日本的交往初见端倪。到了唐五代时期,福建已与海外有了频繁的交通、使节和贸易往来,日本博多地区考古发现了不少唐代福州怀安窑生产的青瓷器;来自日本的高僧空海、圆珍以及遣唐使经常出入福建地区;中亚波斯的孔雀蓝釉瓶五代时在福州贵族墓葬中随葬,都见证了福建与日本以及海外交往的历史。到了宋代,福建地区与海外的交通和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福州、泉州等福建沿海港口,有大量船只出入,丝织品、陶瓷器已成为大宗外销产品。宋代福建各地窑口烧制的青瓷、黑釉瓷(天目)和白瓷等在朝鲜、日本、东南亚乃至阿拉伯半岛都普遍发现。特别是元明清以来,福州、泉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进出口贸易大港,商贾云集,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的始发港。上世纪70年代,在泉州出水的宋代沉船上发现了不少从东南亚进口的香料等物,也可看出当时进出口贸易的盛况。除了福建建窑、德化窑等“黑建”、“白建”的产品大量出口外,江西景德镇和浙江龙泉等名窑外销瓷器也经过福建河道运输到福州港口出海,远销海外各国。' V" n2 Q; ?- z5 S/ V$ f2 W- ?
  通过国际馆际合作,福建博物院让独具地域特色的福建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学习先进经验,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4 06:52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