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 (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1920年代中期,有两大军阀突然崛起,一个是北方的冯玉祥,一个是南方的孙传芳。孙传芳集团后来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打击下土崩瓦解。而冯玉祥,虽然期间小受挫折,但自从五原誓师之后,发展一路顺风顺水,在当时各路军阀中,地盘最大,军队人数最多,冯氏的势力,发展到顶峰。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930年中原大战,冯氏一败涂地,作为中国政坛一大势力的冯玉祥集团自此不复存在。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冯玉祥待下过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冯玉祥最早属于北洋系,后来他本人加入国民党,军队也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不管属于什么系,其军队,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国家的军队。但实际上,同当时所有的军阀一样,军队上就是冯的私家武装,而他手下的那些高级将领,在冯玉祥集团的鼎盛时期,虽然贵为一路诸侯,统率千军万马,但在冯的眼里,估计也就是个看家护院家丁的角色。这从冯玉祥对他们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冯对于他们,几乎到了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地步,冯玉祥本人对此安之若素,然而却最终给他招来大祸。

在中原大战中,冯玉祥手下大将韩复榘反水投蒋,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冯玉祥集团以及冯本人的命运。与韩复榘关系密切的梁漱溟对这段历史述之甚详,兹抄录如下:
“(中原大战期间)冯玉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大军撤向潼关以西,韩复榘提出异议,认为西北太苦,军队不宜西撤。冯这人历来治军很严,且以家长自居,当场训斥韩复榘,命令韩滚出去,并罚跪于会场外的墙根下。散会后,冯怒气未消,又去找韩,给了一个耳光,才说:起来吧!韩作为由军长提升为总指挥的一员大将,当然受不了这种惩罚”,于是几天后,韩复榘突然与冯的另一员大将石友三宣布脱离冯玉祥,投奔蒋介石,这几乎给予冯玉祥致命一击。中原大战很快即以冯、阎的失败而告终,冯玉祥更是赔光了老本,此后基本上由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变成社会活动家了。
有意思的是,冯韩二人此后并未完全恩断义绝,韩复榘至少给予冯玉祥表面上的尊重。下野后的冯玉祥来山东,韩复榘全程高规格接待,据韩复榘的儿子回忆,一次韩复榘带他去看望冯玉祥,“父亲则穿戴像个大兵,在一旁恭坐,相当拘谨。闲谈间,冯先生忽然说:‘向方(韩复榘字向方),你就吸支烟吧,没有关系。’父亲立刻站起回答:‘报告先生!我已经戒烟了。’又谈了一阵,父亲说去‘方便’一下,刚迈出门槛,副官心领神会地急忙跑过去给父亲递上纸烟。”此时已经成为“山东王”的韩复榘在冯玉祥面前尚且如此,当年在冯玉祥手下做事时候的地位,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