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颍州古玉 于 2022-7-23 10:30 编辑 `" r' I {' _9 R" B
. y) j& \ d! P8 P. @四千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占祇”研究分析暨北方早期青铜文化中风水法器研究发现 安徽农业大学2019级黄含笑同学,在2020年疫情期间,不忘初心,利用业余时间,对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刻有“占祇”一物从其龟壳造型、莲花造型、现有甲骨文“占”字对比,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该器物的用途和文字意义。做到从以字推物,以物推字,字物互相对比研究,论证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占祇”字新字体意义,解释了石文“占”字和甲骨文“占”的同异点,以及该器物的风水法器使用用途。对当代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研究、占卜文化研究、风水学研究有重要意义。黄含笑同学针对这一课题对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龟壳造型分析 第一:器物整体造型分析:该器物呈现长龟壳状,上有莲花瓣、正中间是莲蓬状。底部中间有四方凿孔。凿孔上面字为“占”,下面为“祇 ”。材质为地方玉,通体已经石化,沙坑,有传世现象,存在四千年以来反复出土现象;同时表面出现部分粉红色朱砂颗粒,从造型来看,底部中间有正方形凿孔,凿孔的用途是把该器物镶嵌在有柄的物件上或者木棍上,有权杖的风格,作为占卜人的权杖象征,属于高层次占卜工具的特权工具。 说明:此物历史年代悠久,包浆厚重,西北坑,有反复出土现象特征,传世特征明显。 第二:龟壳造型分析: 一:史前文化中龟的属义: 在史前时期,人类在狩猎过程中,发现很多天龟不吃不喝也能活,给当时的人们有神奇感。特别是灾荒年间,发生食物饥荒,人们更希望能象龟一样,不吃不喝活下去。 二:龟壳占卜的历史: 殷墟的文物中,出现了大量的龟甲,其中不少都带有文字,上面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周易·系辞》说:“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龟”。 说明:原始人认为龟有神灵的呵护,用龟壳占卜,更容易了解神灵的想法,推算出即将发生事情的真相。龟壳造型的东西也是属义占卜的意思。 莲花造型分析 第一:文字记载莲藕的资料: 《诗经》里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逸周书》有记载:“薮泽已竭,即莲掘藕。”这说明在水位干枯的季节,人们就可以挖藕吃了。 第二:莲藕造型的图腾意义: 史前生殖崇拜文化演变过程中,莲花和莲子给人感觉是生命的象征,莲花一蓬多子,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反映生命不息,代代相传的含义,符合远古时期人类繁衍生息、希望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 说明:本文研究器物造型:莲花瓣、中间莲藕芯,说明是有图腾意义的,祈求多子多孙,人口繁衍的意思。 “占”字分析 第一:本文研究的“占”字特征: 本文研究中“占 ”字,上卜下口,口中有“y”,“y ”字符类似一个人斜躺在那里,上面有一横,代表盖上东西,封土。 说明:从本文研究的“ 占 ”字结构来看,有别于国内其他遗址出现的甲骨文“占”字,在“口”字中出现“y”字符,象征一个人躺在那里,属于象形符号;“y”符号上面有“-”,意味着封土或者接近的其他含义。这个“ 占 ”字的意义,是为占卜合适的生死地,生地是给部落找合适的居住地,找合适盖房屋的地方;死地,就是寻找合适墓地,埋葬逝者。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的“占 ”字,和当时中原地区文化甲骨文“占”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两者字形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的“ 占 ”属于个性化独创字符,和当地当时早期的风水学有关,希望占卜好的土地、地形,便于安葬、居住。现有甲骨文“占”字研究中,属于首次出现,和目前已发现其他甲骨文“占”形似又不同,属于地方区域文化的个性化“占”字,具有特殊意义,是一字多意。 “祇”字分析 第一:“祇”字起源: “祇”,古指地神,古人将土地神化而加以崇拜,土地是生命的象征,古人以地为母,天为父,有“社日祭土”的记载。史前文化早期对土地的祭祀,是把土地当作神,向土地献祭、礼拜,用祭品撒在地上,献给土地。随后出现垒土成堆,作为地神的神体即“冢土”加以崇拜。再后地神被拟人化,称“社”、“社神”、“后土”,设立神位加以崇拜。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的重视度远远大于其他,兴起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第二:本文研究“祇”字书写特征: 本文研究的“占 祇”文字演变有别于这两个字对应已发现的甲骨文,相似不完全相同。“祇”相似于“祇”和“祈”,从字形来说,左边两横两撇,为“示”字;右边“人”字旁,右上角有一撇,像是“人”字在低头祈祷。从现有古文字研究来看,“祇”字接近甲骨文“祇”和金文“祈”字。祇,地祇,地祇古代是指属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祈,指向神求福、请求的意思。从“占 祇”两个原字来看,是占卜,和生死有关,和神灵有关。 说明:“ 祇”字更接近是“祇”字,而不是“祈”,因为史前时期占卜仪式,有别祈祷仪式。占卜是问鬼神,求鬼神的意见,看法;对未知不明的东西寻求最接近真相的方法,是活动的结果。祈祷是活动的过程,更注重是活动中的身体姿态,仪式,礼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和同期中原文化文字关系 第一: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同期中原文化的关联关系: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指中国北方地区早期的青铜时代文化,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地点最初发现而命名。遗址因上下层出土文物风格不同,分别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其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辽西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起止在公元前2000~前1500年之间。对应时间的中原文化属于夏代、商代早期文化阶段。 目前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墓中陪葬有精美的彩陶,陶胎多为橙红色,表面为黑色,上面用白色及红色绘出精美的云纹及兽面纹等。这些彩绘陶器上的图案以及酒器爵、鬶的造型与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地出土者很相似。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化的强烈影响。 第二:目前官方考证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文字的发现: 夏家店下层文化层前期出现过陶文和卜骨。目前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字的研究,主要是高家台子遗址出土的陶文与刻文卜骨各2件,以及刻划符号、陶画像及冶铸金属用的陶范等。从这些文字研究来看,和中原文化出对应时代的甲骨文有渊源关系,是史前时期不同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 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的古文字多为象形文字,从其字形结构、书写形式及已能组字成句来看,属于较成熟的文字,与商周甲骨金文当属同一体系。出土的陶文和刻文卜骨年代应略早于河南安阳殷墟等中原地区发现的甲骨文,与殷墟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应有密切的关系。 甲骨文主要是象形和会意演变过来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特点,对同一个字不同的地区是“一字多形,一字多音”。一字多形,是指一个字有很多种的不同的写法,如“占”。还有异字同形的,形状形似,单不同的地区意义不同;因为甲骨文是最早的原始文字之一,不同的地区,原始人的风俗不同,造成文字读音意义也存在差异。随着不同部落交流,物品交流的过程中,语言沟通上也存在文字发音和对应词义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创造属于自己部落、种族的文字。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的“占”字,也是和中原文化夏、商早期的“占”字有密切的联系。 祈求生死,祭祀地神的风水法器 第一:我国风水学的起源: 风水一说,源于上古,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当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们以树木为巢舍,或者在向阳之地靠河边住。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文字出现以后,风水学也随之见诸记载。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商周时期,有记载专门卜宅内容,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 第二:我国古代风水学研究记载: 《逸周书》中也记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附天观地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战国先秦时期,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起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这时出现了相宅活动:《尚书》 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载“卜其宅 兆而厝之”,这是相阴宅。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风水师入门知识,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 说明:周朝有成熟的阴阳五行和相宅活动,说明在商代或者商以前就存在这类理论的萌芽学说。新石器中晚期的人们就开始对居住、丧葬地有一定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当时的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肥沃贫瘠的程度要求很大。对部落布局,房屋的走向,逝者的安葬地点,都有一定的要求,有方向感,这就为当时占卜风水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发展可能性。 第三:器物造型和文字相互印证为风水法器 从以字推物,以物推字,字物互相对比认证来看,这件夏家店下层文化风格的“占祇”器物,从该器物表面特征以及文字细节分析来看,是祭祀地神的实用器,不是一次性占卜用具。同时也是夏家店下层文化中首次发现带“占祇 ”铭文的玉质祭祀物品。该器物龟壳状造型,属意是占卜之意,龟甲之类面积较大,容易书写多个字符,便于表达连贯的意思。属于当时的占卜器物,属于部落中专门占卜者的地位象征,也是当时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这件风水器物产生于当时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其理论来源于人们长期观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实践,也属于当时上层社会神权统治的一部分。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莲花瓣和莲蓬造型出现在龟壳形状占卜工具上出现,意味着这件占卜工具是专门用来“祈求生死,祭祀地神”,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5 c1 R$ m4 v6 x n.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