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3976|回复: 11

中国二十四孝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2: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q& O1 y7 a6 F/ H    复件 60d27f6dh848d1f5d8e06&690.jpg
  x. d- W: X1 |# E/ s( e  } ; O8 ]& l- C* n/ Q# Q
* @7 U1 F2 w0 U; _- N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们看教育的“教”字,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从孝开始。在中国传统当中,“孝”的这个概念,在教育当中,既是一个始发点和出发点,又是一个永恒的基础。时代会变迁;知识会更新,但是传统中国更重视永恒的“孝”,它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是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是作为人都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东西。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是这个“孝”字!“孝”字上“老”,下“子”,也就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性。每个人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你今天是小辈,明天就是长辈,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长辈,那么你怎么能指望当你变老的时候,你的小辈来孝敬你呢?如果没有这种孝敬之心,人类的血缘之环,又怎么能够一环一环地传接下去呢?“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众人的欲望了。我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其实细细想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并不远。
, s1 W' _4 L1 H* t
$ ^& P1 v2 A  K6 Q3 L    《二十四孝》影响中国社会600多年,古人盛赞的这“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们今天可以做到的呢?“鹿乳奉亲”可以勉强做到,“负米养亲”“亲尝汤药”“拾葚养亲”“行佣供母”“打虎救父”“弃官寻母”等等,也许可以勉强做到。还有一些是我们绝对做不到的了,如“孝感动天”“埋儿得金”“怀橘遗亲”“哭竹生笋”等等。有些我们咬咬牙也许能做到,但已是没有必要了,如“尝粪心忧”“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扇枕温衾”“闻雷泣墓”“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亲涤溺器”等等。时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们未必能做;古人须做的,我们未必必须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们未必做得到。我们读《二十四孝》,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这些形式,要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间还有“孝”之一字!
* D" J) X. ~/ \' M    为什么要“孝”?- j7 Q1 z7 `/ E/ \  R/ A
    古人的解释也很简单,“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 S( f$ r. m1 o0 c- v+ j6 R: c    中国文化是很“实际”的,现在又正是一个“实际”的社会,我们这社会的“孝心”,也该是很重的罢?我们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讲究一个“投资回报率”,可在孝上为什么不呢?8 [" u3 R- L- R; `
    人只有回归自然,释放本性,才能真正做到孝,也才能做好孝。
8 C% E" O: I6 \9 z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 h( Q5 C  s+ i" N3 G. E1 G& C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4 L0 f+ \+ z& E5 a7 H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孝”字占据着几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识。不论年长、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便为“顺”,孝顺永远连在一起,最后终于成为专有词。一家之中,父亲为一家之主,儿女必须言听计从,不论对错,一律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 z. w; R/ D# v- o* O: h
  而今,“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来尽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当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总是儿女满堂,聚在一起,对老人问寒问暖,给老人买补品,陪老人谈天,孙子们也向老人汇报好成绩,逗老人开心,这是新时代孝的体现。
' s6 F/ J  U1 Z* {0 g/ c. i  社会在一天天地进步,从古时的一味顺从发展到今天的物质、精神两方面尽孝,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孝”的重视。4 x; u' ^2 J! s2 C; W1 ~
  孝道是我们中国人最突出的美德。转载此图文就是想提醒大家无论顺境逆境,开心悲痛,都莫忘了父母之恩。
7 _( ^. ]+ _9 _5 y- U' s6 O* O4 T0 K
  枝叶繁盛的树木,扎根于厚实的土地;流水汤汤的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于亲恩;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从“上代而来,从己而出”的血缘关系中,将人性的真爱与善美发挥到极致,推及宗族、群我,传承了代代的伦理之爱,稳固了人类生活的秩序。
' G! c3 K, |- d, }; c1 Y. s: d  为什么要“孝”?古人的解释也很简单,“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2 a/ o* \' U2 p% v) E
  最近一段时间,河北省沧州市育红小学的孩子们为教学楼走廊里新添的一幅幅图画所吸引。原来,学校为了在学生中开展行孝教育,将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贴进了校园。对于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广大学生家长或褒或贬,议论纷纷。(《燕赵都市报》5月10日) " V  b1 W  z, x+ T/ b: H1 l
    久违的二十四孝图进入校园,在当下语境中颇有些惊世骇俗的意味。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二十四孝图无异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天方夜谭,莫说他们,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描绘出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的梗概?
5 n. f$ u$ @  C7 g6 ~6 Q9 z" T    记得在我们上学时第一次听到“二十四孝”这个词,好像是在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是从文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片段转述”和课文注解中知晓其存在,而不是直接独立阅读这些故事的原文。“郭巨埋儿”这类极富冲击力的字眼从此在我们心中扎根,我们甚至不知道那些故事的具体细节,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二十四孝=罪恶的封建糟粕”这样一个全等式的定论。合上书本,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们立刻把它扔得远远的,生怕沾染上“封建糟粕”的晦气。 " N# D. B* u2 B5 i4 s/ ]
    自“五四”以来,直至“文革”的“破四旧”,延续百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批判和摧毁。旧世界的文明在我们眼中一团漆黑,传统文化几乎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国民已不再需要独立的思考,把持了话语权的新文化运动闯将们已为我们判定了一切。对于一团漆黑的“铁屋子”,刀劈斧砍彻底砸烂,显得那么天经地义和顺理成章。
( P" r& ?( y8 q1 u    与其说我们在改造文明,不如说我们在逃避文明。我们不敢正视、也不愿正视自己祖先创造的文化,我们没有兴趣真正用心去鉴别它的精华与糟粕、它的可爱与罪恶。“那些东西就是糟粕”———我们就是这样懒惰,以为这样就能获得文化的安全感和新生的涅槃。 6 r) ?8 q, {: C$ U/ w9 k
    其实“二十四孝图进校园”这个细枝末节的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学校具体怎样做才更加稳妥也可以商榷,在这些细节上做浅层的、基础的技术纠缠颇有些不得要领。要害处在于,它牵引出了一个真正重大的命题:对于我们逃脱不了的文明脐带,是正视还是逃避?是企图全面扯断还是以敬重之心稳妥处理?是蛮横地以历史的“定论”继续敷衍,还是真正给予理性的审视和鉴别?对于我们民族延续至今的文明,对于先人创造的混杂了无数精华与糟粕的文化成果,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 I) _* l5 \2 l' `7 @3 c    不论传统文化是怎样的珠玉与污泥混杂,它注定是我们必须冷静面对的东西。任何一个民族皆是如此。祖先创造的东西,好的坏的,夺不走,也赖不掉。任何民族都必须立于先人创造的文化根基之上,才真正谈得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自新”。少数人判定、全民不假思索地毁弃,无异于文明的自虐。
5 D0 C9 H6 q/ a    对于自己文明的态度,也是检验一个民族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方面。鼓起勇气,冷静、理性、坦然地面对传统文化的一切,从中鉴别、汲取和扬弃,重建这种已经丧失了的文明传承的理性态度和能力,我们不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是的,和孩子们一起学习。

: t" Q  l; `0 X$ q3 R* Q5 H ' s: n. h, ]3 E/ L
" q' x9 Q4 |8 l" @: P2 H) O: [

% F9 Y) t2 \8 D2 `0 l+ } & \. Q  {7 C3 H3 _

5 m! [+ r- D7 x3 p  b$ g8 ^  @4 ^7 n 复件 60d27f6dh9022ae94ba12&690.jpg 0 C) w: H! O' k: t

, L! d. {$ L) ^0 M0 I. o
+ s9 b, E/ |$ c- W/ h+ W 60d27f6dh9022aed1bf73&690.jpg
0 |0 o& A( t1 t( z! M6 ^, [4 B, q 60d27f6dh9022aeff9019&690.jpg 60d27f6dh9022af2d5c75&690.jpg 60d27f6dh9022af6a63dc&690.jpg 60d27f6dh9022af98284a&690.jpg 60d27f6dh9022afc5e042&690.jpg 60d27f6dh9022b0ba194d&690.jpg 60d27f6dh9022b0f711bf&690.jpg 60d27f6dh9022b1dc053b&690.jpg 60d27f6dh9022b2d026ff&690.jpg 60d27f6dh9022b002eb7f&690.jpg 60d27f6dh9022b4d52547&690.jpg 60d27f6dh9022b06dba8b&690.jpg 60d27f6dh9022b19eea30&690.jpg 60d27f6dh9022b030bb06&690.jpg 60d27f6dh9022b42d53ac&690.jpg 60d27f6dh9022b46a43b6&690.jpg 60d27f6dh9022b209d168&690.jpg 60d27f6dh9022b2560a6c&690.jpg 60d27f6dh9022b4980c2f&690.jpg 60d27f6dh9022b29322f7&690.jpg 60d27f6dh9022b134311e&690.jpg 60d27f6dh9022b1712733&690.jpg
7 `; x+ `4 Q% m, w$ ^! b. b
2 b" b3 c7 d5 V5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21: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8 07: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8 19: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0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22: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16: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父权、夫权色彩较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22: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2 1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2 18:21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