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723|回复: 4

收藏家是怎样炼成的?——历史上的收藏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9 19: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古代,皇帝是最大的收藏家,收藏曾是皇族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所热衷的一种活动。<br/><br/>  汉代建立“天禄”、“石渠”、“兰台”,实际是皇家的三大图书文物馆。古代的武库也是储藏文物的地方。宋代是我国文物收藏和研究的一个高峰,宋皇室收藏的古器物达万件以上,并有专门的建筑存放收藏品。北宋宣宗之后,宫廷收藏由于帝王恩赐或群臣内侍营私偷窃,使不少藏品流散于士大夫和商贾手中。在当时的士大夫中也出了不少著名的收藏家,如欧阳修、赵明诚、米芾等都是名重一时的收藏家。欧阳修收藏历代石刻拓本;赵明诚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夫妇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研究,其所藏商周彝器及汉唐石刻拓本等共2000多件;妙于翰墨的书法家米芾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竭力求取,并多蓄奇石,为中国藏石之鼻祖。<br/><br/>  金、元、明时期,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没有间断,但文物收藏和研究的水平不及宋代。金章宗好藏古物,他收藏的字画都有“明昌御府中秘之珍”的印章。收藏者中,元代大长公主收藏颇丰,其中不少是宋朝内府珍物。元代画家倪瓒所居“清秘阁”,古鼎法书、名琴奇画罗列其中,并著有《清秘阁集》。<br/><br/>  公元1369年,明太祖在南京鸡鸣山南建功臣庙,陈列文武功臣的画像或塑像。《太常寺志》称之为“功臣庙画廊”。<br/><br/>  明代的宣宗、神宗也都重视文物收藏。私人收藏则以严嵩、严世蕃这对奸臣父子最为著名。<br/><br/>  清代,无论是收藏还是对藏品研究,均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收藏发展史中一个重要时期。<br/><br/>  清初,文物多集于内府。清高宗搜求最力,历代珍品无不囊括,包括各种古代铜器、卷轴书画、宝石玉器、缂丝、拓本等,不胜枚举,成为帝王中古代文物的集大成者。<br/><br/>  乾隆帝也是一位收藏里手,他嗜玉成癖,尤其喜好“三代”玉。清宫遗存的古代玉器,多数是乾隆时期收集的。他还亲自进行古玉器的鉴别、定级。<br/><br/>  不仅皇室收藏甚巨,民间收藏也很兴盛。从贵族官僚到殷实富户,都以收藏古物为时尚。<br/><br/>  乾嘉朴学的发展推动了金石考据的研究,鉴赏文物之风更盛,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家、研究者和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物著述。<br/><br/>  当时比较著名的收藏家有:周亮工、顾炎武、马思赞、张若筠、吴慰光、倪模、黄丕烈、张廷济、瞿中溶、学者叶志诜、刘喜海等等清代有关收藏的著述多有特色。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初,此等古物,惟集于内府,则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等官书,自阮元、吴荣光以封疆大吏,嗜古而力足以副之,于是收藏浸富,遂有著录。阮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有《筠清馆金石文字》,研究金文之端开矣。道咸以后日益盛,名家有刘喜海、吴式芬、陈介祺、王懿荣、潘祖荫、吴大澄、罗振玉。式芬有《&nbsp;古录金文》,祖荫有《攀古楼彝器款识》,大澄有《&nbsp;斋集古录》,皆称精博;其所考证,多一时师友互相赏析所得,非必著者一人私言也”。<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9 13: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0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0: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0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 00:27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