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溪享有“南国瓷都”之称,产品素洁清新,富有美感,作品精致优美细腻,形神兼备,并以塑造人物\花卉\山石瓷塑见长,传统题材上主要有,表现人们的美好理想愿望,样板戏,民族英雄,民间信仰, 戏曲,传说、,神话故事,等等,题材丰富广泛,可发展到了80年代,枫溪艺术水平达到顶峰,题材也变的新颖别致不同寻常起来。8 m2 @0 O3 S9 P$ O1 c5 D" c$ B
80年代国家百费待兴 枫溪国营瓷厂也陆续分配了一些学院出身的雕塑人才加入到枫溪瓷塑的创作队伍之中,使作品溶入了许多学院派的雕塑风格和理念,表现方式题材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也随之出现很大的突破和创新."骊水芙蓉""贵妃出浴"系列题材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作品,这批以描写中国女性人体美为题材的瓷塑作品一经问市,就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风靡一时。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7 u/ K8 i/ c$ y# R3 I1 r" x& H
枫溪瓷塑因质细清莹,色白纯洁;非常适合表现女性肌肤质感.同时80年代枫溪艺人在溶入写实主义的西洋人体透视美学的基础上也继承了传统枫溪瓷塑的优点,作品裙带衣钗,首饰手环,都经细致精心处理,,瓷塑人物皮肤暴露部分多不施釉,以保持人物头面、手脚的精细清晰,使肌肉和服饰在质感上形成区别.所做作品风格新颖别致.个性鲜明,美而不媚,典雅端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时在国外有中国"维纳斯"的美誉, 可这类作品国内几乎很难见到,这也许是和当时国内人们的思想还不能接受有关吧.作品几乎都是用于出口为国家创取外汇,致使国内收藏界\学术界对枫溪瓷塑了解甚少,几乎被人遗忘.对枫溪瓷塑略有研究的,大多也仅仅停留在传统题材\文革题材和80年代风靡一时的枫溪镂空瓷花艺术上., ^+ }9 a( f [" d) m1 s' x* n K
- `, @/ e8 H( ]. s
2 T! D1 Y. c4 Z 80年代枫溪瓷花的艺术成就,其实在当时的国内和国外已经很了很高的地位和名气了,1978年邓小平访朝,代表中国政府送给金日成主席的1.2米高的多层镂空嵌花《友谊通花瓶》便是由潮州瓷塑艺术家、国礼设计制作者王龙才主创,这件国礼的问世,开创了枫溪大型艺术瓷塑的先河。而1980年的另一巨作《春色瓷雕大花瓶》更是把枫溪瓷推向艺术高峰。这座至今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大花篮,高120厘米,宽82厘米,三层镂空,花篮上盛放着50多种近600朵桃花、梅花、玫瑰、水仙、海棠、剑兰、菊花等形态生动、群芳簇拥的瓷花。每片花瓣薄如蝉翼,花蕊细如发丝,置于水面漂浮不沉,令观者拍案叫绝。上世纪80年代,枫溪瓷塑曾赴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展出,被国外媒体称作“永不凋谢的鲜花”。《白玉通花瓶》获保加利亚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金奖。1985年,《琼囊通花瓶》在香港展出时,被一位美国商人以15万港币收藏。这些骄人的业绩,无不折射出枫溪瓷塑的高度成就。
" _ o+ g7 Z9 T! K7 D( B4 w 当今盛世收藏,近年由于古陶瓷、名家字画、红木家具、木雕、石雕等等传统收藏题材被藏界反复炒作,价格已步入巅峰阶段。一些眼光独特的收藏家、投资者开始逢低建仓一些冷僻的80年代的精品枫溪瓷塑作品品、 虽说80年代枫溪瓷塑艺术造诣颇深切风格独特、个别品种存世也及少,可近几十年来好象被人遗忘,很少被藏家和学者提及,导致枫溪瓷塑价格只是同级数的石湾陶瓷的一到两成,枫溪女性人体瓷塑题材甚至更底.很多人把它当成西洋瓷器。不过相信随着人们对枫溪瓷塑的关注度逐渐升温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藏界逐步回归理性,对作品本身艺术价值逐步重视、枫溪瓷塑机遇就来临了。时代特征明显的80年枫溪人体瓷塑,这个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必将成为学界\收藏界心目中近代"克拉克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