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400|回复: 12

揭秘佛舍利出土经过(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4 14: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 l# N6 J" r2 L( H

: l1 I+ p( g/ K, q$ o2 x[ 本帖最后由 徽州府 于 2012-5-24 14:14 编辑 ]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500多件珍贵档案入藏南京名人档案库
4 u9 b& [! m4 ]* {4 ~  _& w* M1 v% k
  考古笔记穿越直播
. L" i! U6 E# }8 z$ Z9 {4 L; {
" e$ v( y/ p' P  佛舍利出土经过
/ j8 K. i6 E! y- p# n8 ^; V  R" m9 _' @5 m
  梁白泉,江苏文博界泰斗,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如今已85岁高龄。昨天,梁白泉的500多件档案被收入南京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库”,其中包括许多未公开的珍贵手稿原件、考古笔记。
6 ]0 A# S+ N; ^9 m, o, b( ?' U9 r* L9 I
  50多年前,镇江的一次考古发现,震惊了全国。在甘露寺修复铁塔发掘塔基时发现地宫,地宫内石函中发掘出700多颗佛舍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一只石函中以金棺银椁瘗埋,后来被学者证实的11颗释迦牟尼佛祖舍利。当年,进行这次考古发掘的江苏省文物工作队镇江分队的队长,就是梁白泉。1960年梁白泉在现场亲笔手写的“考古笔记”,犹如穿越直播,将当年那震撼人心的一刻,带回到现世面前。
( {# M# [  P# ?/ B6 p. ]
* {7 t+ A5 |: V3 R( A  s( O  “出土的佛舍利中,有一部分来自南京长干寺、禅众寺。”昨天,记者采访梁白泉本人时,他告诉记者。+ P5 ?: X1 Z% b& w2 G% x

7 B/ K+ B% I2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500多件档案藏珍贵手稿) @) X: u# i% b+ u
9 m. _1 Z1 t' l& a, _: H
  在南京市档案馆,记者面前放着一个纸箱子,里面摆放的都是旧文件、老照片、旧证件,老牛皮纸封皮的录本。在一般人眼中,这就是一堆旧物而已,可在南京市档案馆的人看来,它无异于一个潘多拉宝盒。$ Z' D( y" z0 F: A1 m

, l1 }8 X- j5 ?  a2 ?1 x* }' \  500多件档案,却浓缩着一位文博界泰斗的一生。此次征集的梁白泉的个人档案包括,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他学生时代的笔记,著作的手稿,还有工作、生活中的照片、证书、奖状、奖牌等,特别是其中许多关于文博研究方面的、未曾出版发行过的笔记、手稿原件弥足珍贵。$ Y9 P0 {4 r5 f; q) R" d
5 {" k; G4 f8 h9 M5 x) {1 H%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翻看这些档案,发现了梁白泉大量“考古笔记”。有高邮天山汉墓发掘、东阳城遗址发掘、广陵王玺的发现等等,有的还是从未公开过的珍贵手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镇江甘露寺古铁塔塔基发掘报告》,这场在1960年进行的考古发掘曾经震撼了全国。
$ v) F7 i( A% h7 U" b) X: ?$ S" }! y
  “1960年,南博成立江苏文物工作队,我是镇江分队的队长。”昨天,记者采访梁白泉时,他告诉记者。" c3 T# F6 Z) V7 m
6 c+ _( o/ U1 L#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笔记还原佛舍利出土
( ^; v2 h! K1 _  n1 ~! }) [) o% ?$ F- J+ j7 p% W
  梁白泉的手稿上写道,甘露寺铁塔塔基修复工程在1960年的四月开始,当工程进行到重修塔身基础的时候,又决定对塔基进行一次发掘。一共发掘了十天,出土文物两千多件。* N$ Y9 g/ g6 D: _2 B1 \  \, h

0 j$ T  k. i9 p4 Q# E* v' U  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包括有石、玉、骨、金、银、铜、铁、陶、瓷、琉璃、木、漆、纸、丝等十四类,其中多是唐末佛教艺术珍贵文物;而尤其重要的是从南京古长干寺移来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十一粒。铁塔发掘深度4.22米,共计七层。第一层是黄砂土,第二层出土了明代的“泰昌通宝”、清代“顺治通宝”各一枚,“乾隆通宝”两枚。第三层出土了铁弹丸四枚。
" Z3 m5 ?0 p! e# c) ]3 o, s! ^. W. z
: p; P5 u! g' `* q9 F5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第七层,有了最惊人的发现。第七层是甘露寺的“地宫”。梁白泉在笔记中写道,地宫内放了一个大石函,函盖上面覆了一块宋代的“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顶上散置40枚铜钱,函盖上也有一些铜钱。把大石函吊出,坑底显出铜钱约九百枚、残铁器六件、残铜渣一件、玻璃珠三颗、玉穿一件。“大石函盖内有宋人刻字,函内用锦绣包着小石函两个、银函银盒两个、漆盖一个,还有许多灵骨和四百枚左右的铜钱。西面一个小石函内有银椁金棺,是瘗禅众寺舍利的;东面一个小石函内有银椁金棺,是瘗长干寺舍利的,在这个石函的东面,是一个漆盒,内盛木轴和银牌,漆盖顶上北面,是一件园银盒,内盛木函琉璃瓶舍利灵骨等,更北是方银函一件,内盛舍利。”  K3 {2 x+ T0 }! _
! S* i4 `2 c. K6 c' Q#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干寺佛舍利在甘露寺地宫8 {1 y8 B7 J& p5 l8 X5 o" Z/ ]
* Z/ R7 l  o# z2 G' e& L0 y
  梁白泉告诉记者,大石函内放置着一些唐代的石刻,其中最重要的有唐长庆四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和太和三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石刻两方。此外还有唐宋石刻七方,都是记载唐宋重瘗舍利的经过。《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中记载:“上元县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二十一粒。缘寺久荒废,以长庆甲辰岁(四年,824)十一月甲子,移置建初寺,分十一粒置北固山,依长干旧制造石塔,永护城镇,与此山俱。”
. S1 H9 P  i- z* [$ j# r  E3 E5 i
) i( H5 c, |' @$ N- h6 D  这个藏纳长干寺舍利的石函盖阴还有宋代重痉时的四行题记:“阿育王释迦舍利十一颗,在东函并锦绣襆十重,元丰戊午岁四月八日,重瘗谨题。”
! f! D) }2 Z: D5 t( M. k) p& ^* D
6 c8 Z. G0 ~# R8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可以认定,甘露寺塔地宫中所出土的释迦佛舍利,是出自南京的长干寺。”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对江南地区佛教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时出土的佛舍利总数共有772粒。唐代瘗下的计有两处:长干寺舍利小金棺内11粒,禅众寺舍利金棺内156粒。禅众寺也是南京的古寺院。
6 w1 U6 a& y$ q: q
( H8 W, C; o7 w  对于那次考古,梁白泉还留下极深印象的,是出土了宋代王安石弟弟王安国的一张亲手所书的毛笔题字。“保存得非常完好,非常新鲜。”他告诉记者,他们在镇江考古进行了一年,这本考古笔记就是当时所记录、整理的,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可是当金棺银椁出土的那一幕他们的震撼和激动,直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5 E" _. k, B4 c* m$ c" k% t0 W) g/ G1 t1 t3 r8 S* h/ [/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内要新增50位名人的档案
* J# m6 K' N* t! ?( [+ \; N
5 \$ [( G6 h7 E  昨天,南京市档案局征集利用处处长刘峰告诉记者,南京市档案馆中的“名人档案库”,收集的内容包括反映名人主要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生平材料如传记、回忆录、履历表等;反映名人公务活动的材料,如文章、报告、演讲稿、工作日记等;反映名人成就的材料,如代表作、著作、研究成果、书画等;名人所获得的各类证书、奖杯、奖状、奖章以及与名人有关的家族谱牒、信函等;反映名人各类活动,包括家庭活动的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光盘及其他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物品。还有名人的口述历史材料,社会对名人研究、评价的材料,如纪念性、回忆性材料,先进事迹材料,研究介绍材料等。
- s$ J$ V, y% I7 `7 Z! d( t) n
' n+ w+ _4 [' `. F2 \; i' i  刘峰表示,现在馆藏内已有20多位名人档案,在今后五年之间,将新增50位南京名人的档案入馆。目前已经收录进名人档案库的南京名人有朱启銮、业治铮、胡长龄、栾菊杰、朱刚、陈兆和、魏能润等。# W0 M8 b: X) \1 C( R

7 _- S* O9 \2 {. B7 s. F3 ~&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盗墓者仓促遗落的“广陵王玺”) V$ v7 h' O* t. c
0 D3 u7 D. z' @
  1975年春,南京博物院在扬州市西北郊约12公里的甘泉镇甘泉砖瓦厂里,清理了一座东汉墓,编为甘泉一号墓;1980年春,又在它的东面清理了一座,编为二号墓。两座封土堆直径均约60米、高约13米,外观像山,故名“双山”……& O% F  k. _% z! H

6 T: k6 ~0 I6 E6 I# |9 r  第二年2月24日,砖瓦厂女工人陶秀华,在二号墓封土乱堆——包括盗洞中扰土及残留物中,偶然发现了刻有“广陵王玺”四字的金印,这个乱土堆原在墓旁,后来移到东南方约150米处,原墓墓室处,已成一个大水塘,可以肯定,这是早年盗墓者,在仓促之间失落在盗洞扰土当中的,是二号墓的陪葬品。陶秀华将它交给了国家,由南京博物院所珍藏……以上两玉四金、三西汉三东汉,要说汉代皇帝赐予诸侯王的金印,广陵王玺大概是唯一存世的珍品了……; r1 v5 a8 s* l1 Y7 ~! c8 _
! ?% Y0 }4 f; w! X; u) u1 o9 O: Q
  ——摘自梁白泉考古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4 2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不明白舍利到底是什么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1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0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迈皋桥古玩城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2 06:50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